微通道换热器及其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95464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微通道换热器及其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其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 微通道换热器主要由两个圆柱形的集液管、扁管、翅片、加强板及固定块等几部分 构成。扁管安装在左右集液管之间,通过扁管内部的微通道使得左、右集液管与微通道相互 连通,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翅片固定在扁管与扁管之间,主要是与微通道成为N个散热单 元,负责把微通道内部流体热量传递到空气中。
[0003] 现有的空调器内设置的微通道换热器散热方式单一,如遇夏天气温高,空调在高 温环境下会出现频繁跳机保护,容易引起客户投诉。此外,由于翅片片距密,空气通过阻力 大,因此换热器迎风侧的风速较背风侧的大。但是换热器迎风侧与背风侧的单位换热系数 与换热面积相同,背风侧的风速低,该区域散去的单位热量比迎风侧小,使得现有的微通道 换热器背风侧温度高,而迎风侧散热好,温度低,影响了换热器散热效率。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其空调器,旨在实现水冷风冷复合 式散热,提升换热器换热效率。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呈并排设置的第一集液管 和第二集液管、以及自所述第一集液管向第二集液管延伸的多个扁管,每一扁管的内部设 置至少一喷水通道及多个冷媒通道,每一扁管设有连通所述喷水通道、且朝向邻近的扁管 设置的喷水孔,所述多个冷媒通道与所述第一集液管和第二集液管相连通,所述第一集液 管或第二集液管设有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所述第二集液管内设置有与所述多个扁管的喷 水通道相连通的水腔、以及与所述水腔间隔设置的冷媒腔,所述第二集液管设有连通所述 水腔的水入口。
[0006] 优选地,位于同一扁管上的喷水通道和多个冷媒通道,沿迎风侧向背风侧的方向, 依次排布成至少一排。
[0007] 优选地,所述喷水孔在自所述喷水通道内向外,向出风侧方向倾斜设置。
[0008] 优选地,每一扁管的厚度在自迎风侧向背风侧的方向上,呈逐渐减小设置;于每一 扁管中,所述多个冷媒通道的横截面积,在自迎风侧向背风侧的方向上,依次递减设置。
[0009] 优选地,所述第一集液管和所述第二集液管呈竖向设置,所述多个扁管呈横向延 伸设置,所述喷水孔设于每一扁管的底部,每一扁管的底面水平设置,每一扁管的顶面在自 迎风侧向背风侧的方向上,呈向下倾斜设置。
[0010] 优选地,于每一扁管的与所述第一集液管连接的一端,所述多个冷媒通道的一端 突出于所述喷水通道的一端设置,以与设于所述第一集液管的第一冷媒通道插孔插接;每 一扁管的与所述第二集液管连接的一端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多个冷媒通道的另一 端与所述喷水通道的另一端之间,所述多个冷媒通道的另一端与设于所述第二集液管的第 二冷媒通道插孔插接,所述喷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液管的喷水管道插孔插接。
[0011] 优选地,所述第一集液管和所述第二集液管呈竖向设置,所述多个扁管呈横向延 伸设置,所述第一集液管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集液管的冷媒腔上 下分隔为多个第一分隔腔,所述第二集液管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二 集液管的冷媒腔上下分隔为多个第二分隔腔,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在上下方向相 互错开。
[0012] 优选地,所述第一集液管和所述第二集液管呈竖向设置,所述多个扁管呈横向延 伸设置,所述第一集液管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集液管的冷媒腔上 下分隔为多个第一分隔腔,所述第二集液管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二 集液管的冷媒腔上下分隔为多个第二分隔腔,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在上下方向相 互错开。
[0013] 优选地,所述多个扁管、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及翅片管均采用铝质材料。
[0014]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微通道换热器、温度传感器、电磁阀以及控制器:
[0015] 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呈并排设置的第一集液管和第二集液管、以及自所述第一 集液管向第二集液管延伸的多个扁管,每一扁管的内部设置至少一喷水通道及多个冷媒通 道,每一扁管设有连通所述喷水通道、且朝向邻近的扁管设置的喷水孔,所述多个冷媒通道 与所述第一集液管和第二集液管相连通,所述第一集液管或第二集液管设有冷媒入口和冷 媒出口,所述第二集液管内设置有与所述多个扁管的喷水通道相连通的水腔、以及与所述 水腔间隔设置的冷媒腔,所述第二集液管设有连通所述水腔的水入口;
[0016] 所述温度传感器邻近所述冷媒出口设置,用以检测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冷媒出口 处的冷媒温度;
[0017] 所述电磁阀设于所述入水口与水源之间的管路上;
[0018]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磁阀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用以在所述微通道换热 器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温度大于安全温度时,控制所述电磁阀导通。
[0019]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集液管上设置水腔,在扁管上设置与该水腔相连通的 喷水通道,该喷水通道的喷水孔可喷水对相邻的扁管进行喷水降温,结合风冷散热,实现了 风冷和水冷的复合式散热,提升了换热器换热效率,而能够有效防止空调在高温环境下频 繁停机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的剖视示意图;
[0023] 图3为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的俯视示意图;
[0024] 图4为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的侧视示意图;
[0025] 图5为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的立体示意图;
[0026] 图6为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的剖视示意图;
[0027] 图7为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的侧视示意图;
[0028] 图8为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的立体示意图;
[0029] 图9为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的剖视示意图;
[0030] 图10为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与翅片组合的示意图;
[0031] 图11为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的立体示意图;
[0032] 图12为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的正面示意图;
[0033] 图13为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的集液管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4为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的水管端盖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5为本发明空调器的一实施例的控制部分的框架示意图。
[0036] 附图标号说明:
[0038]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 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0]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 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 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1]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 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 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 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 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 围之内。
[0042] 本发明提出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0043]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微通 道换热器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微通 道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的侧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