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箱体壳管联通承压换热器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664863阅读:来源:国知局
利于加工并提高生产效率方面进行选择制造。
[0052]5、如图12、图22所示,集结连接管16包括:连接管堵板9、管接头连接堵板12;连接管堵板9上至少开有二个换热管开孔14并翻有边或不翻边,管接头连接堵板12上开有管接头开孔15或管接头连接堵板12不开孔;二支管换热管或多支管换热管18两端管口插入连接管堵板9上的换热管开孔14内焊接连接;连接管堵板9与管接头ΙΠ4、管接头IV5焊接连接;或连接管堵板9与集结连接管16—端口焊接连接,管接头连接堵板12焊接封堵集结连接管16的另一端口;或管接头ΙΠ4、管接头IV5直接与集结连接管16焊接连接;或管接头ΙΠ4、管接头IV5与管接头连接堵板12上的管接头开孔15焊接联通;二支管换热管或多支管换热管往返握成蛇形管,握弯管整体插入换热器多支壳体圆管1管腔和联箱内腔17内;管接头ΙΠ4、管接头IV5的一端与换热管18焊接联通而另一端与联箱体部件上管接头安装孔21焊接连接,构成流体多管循环传热管程流动通道。
[0053]本发明集结连接管主要方便连接多支管的组合联通,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联通后方便插入联箱体以及壳管内,管接头位置设置或焊接连接方式,是根据换热管不同结构和连接方式灵活选择焊接方法,达到竖向或横向安装联通方便,即节省材料的又达到换热效果好的预期,又充分利用有限空间与用户管网安装联通美观好用。
[0054]6、如图2、图3、图4、图11、图12、图16、图22所示,一支管换热管、二支管换热管或多支管换热管18直管插入或握弯插入多支壳体圆管1管腔;或一支管换热管18管腔内设置有细换热管内管25 ; 一支管换热管18的两边边管一端头一侧管壁开有换热管连接口 26或组合管换热管22两边边管设有集结连接管16—端头一侧管壁开有换热管连接口 26;其中间的换热管18或集结连接管16的一端头一侧管壁开有换热管连接口 26,另一端头的另一侧管壁开有换热管连接口 26;连通管27插入换热管连接口 26内将相邻的管在一支管换热管18管口内顺次焊接联通或在组合管换热管22的集结连接管16的管口内顺次焊接联通;连接管堵板9或管接头连接堵板12焊接封堵一支、二支或多支管换热管18端口部或插有细换热管内管25管的端口部焊接连接;细换热管内管25两端管口与联箱内腔17相通循环;一支管换热管、二支管换热管或多支管换热管18或组合管换热管22在多支壳体圆管1管腔和联箱内腔17整体联通压力检测合格;联箱外侧板19包裹一支管换热管、二支管换热管或多支管换热管18或组合管换热管22与联箱内侧孔板2焊接链接;端头盖板3与联箱外侧板19和联箱内侧孔板2的端口部密闭焊接连接构成联箱体壳程流体循环传热通道。
[0055]本发明追求换热效果最大化实际上是提高交换律而其影响因素中就存在温度差问题,温度差值越大,热能梯度越大,交换容易实现。根据供热地区温度高低不统一,想一切办法增加换热面积,延长流体交换时间,加快传热速率提高换热效果,促使两种介质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瞬间交换,使得冷热流体快速吸受交换热量,使得换热器冷流体出口水温度达到或接近热介质进口水温度的预期,交换热水连续不断流出,满足用户洗澡用水量的要求。二支或多支管换热管18除两端进出管口插入管接头内焊接或与集结连接管焊接外,其他管体均为整体握弯制作,多支换热管在换热器内转折处握弯不焊接与现有技术连通管焊接连通是有很大区别,握弯制作不焊接,有效地控制漏水率,节约电能及焊接材料用量、焊丝、氩气等,减少用工量及人工开支,降低制造成本,使得产品寿命长。换热器能充分交换达到较高的节能效果。
[0056]7、如图13、14、15所示,联箱内侧孔板2为长条平面板孔板或槽型孔板;槽型孔板或长条平面板孔板的板中心均匀分布冲压有多个壳管安装孔11,安装孔不翻边为圆平口;或圆平口向内翻有安装孔直壁边23有利于安装多支壳体圆管1以及与联箱内侧孔板2焊接固连;联箱内侧孔板长条平面板孔板或槽型孔板的板边向外折有孔板加强边24有利于与联箱夕卜侧板19的板边焊接连接;联箱外侧板19为C字形外侧板;部分联箱外侧板19上开有管接头安装孔21;部分端头盖板3上开有管接头安装孔21;联箱外侧板19包裹换热器管程流体管通道与联箱内侧孔板孔2两板合并焊接连接构成联箱体联箱内腔17;端头盖板3密闭焊接封堵联箱内腔17端口部;管接头17、管接头Π6、管接头ΙΠ4、管接头IV5与联箱外侧板19或与端头盖板3上的管接头安装孔21焊接连接与壳程空腔相通或与管程空腔相通构成循环传热流体通道,或管接头17、管接头Π6与多支壳体圆管1两边边管焊接联通构成冷热流体循环传热两通道。
[0057]联箱体内侧孔板和外侧板以及端头盖板是分体制作组装焊接而成,这种结构有利于方便插入安装内管,壳管与内侧孔板焊接后处于敞口状态便于检测内管焊接过程是否存在泄露的压力检验修补,方便于加强物体8或圆环加强板20与孔板的焊接和加固提升强度,待内管管程工序完成焊接工艺经压力检测合格,联箱外侧板19包裹管程通道内管与联箱内侧孔板焊接连接,端头盖板3封堵焊接联箱体端口部,换热器整个焊接工序完成后再次对产品压力检测合格,经抛光处理包装入库、销售出厂。
[0058]8、本发明中联箱体壳管联通承压换热器联箱内腔17空间和多支壳体圆管1管腔为壳程冷流体循环传热流动通道;换热器内的一支管换热管、二支管换热管或多支管换热管18或组合管换热管22为管程热流体循环传热流动通道;或者换热器联箱内腔17空间和多支壳体圆管1管腔为壳程热流体循环传热流动通道;换热器内的二支管换热管或多支管换热管18为管程冷流体循环传热流动通道。
[0059]9、本发明中联箱体部分部件上设置管接头17、管接头Π 6、管接头ΙΠ4、管接头IV5;管接头的位置焊接在联箱外侧板19和端头盖板3上的管接头安装孔21内与壳程空腔和/或管程管腔相通,管接头设置位置可互换使用节省安装材料,构成流体循环传热两通道。
[0060]本发明介质流体内管两通道在供热温度偏低的地区可选择储水式换热器或50度以上可选择即热式换热器,储水式内管通道热流体相对较粗一般直径为32mm管一支或多支以及组合换热管,壳体空腔大体积大储水多,并且焊接工艺要求高难度大,储水式换热器孔板上必须设置加强物体8和/或圆环加强板20、圆环堵水板10,即热式相对稳定生产成本低。本发明内管热流体通道或冷流体通道的设置既能达到换热效果最大化,实现换热器竖向或横向方便安装的目的,使得换热器生产成本或售后服务成本低降低。
【主权项】
1.一种联箱体壳管联通承压换热器,包括两个联箱体,联箱体部件包括:联箱内侧孔板(2)、联箱外侧板(19)以及端头盖板(3);联箱体部分部件上开有管接头安装孔(21),或联箱体部分部件上不开管接头安装孔(21);联箱体部分部件上设置有管接头1(7)、管接头Π(6)、管接头ΠΚ4)、管接头IV(5);管接头与壳程通道连通或管接头与管程通道连通构成流体循环传热流动通道;联箱内侧孔板(2)与联箱外侧板(19)焊接组合的空间为联箱内腔(17);端头盖板(3)密闭焊接封堵联箱体端口部;联箱内侧孔板(2)上开有多个壳管安装孔(11);联箱体之间焊接联通有多支壳体圆管(1);多支壳体圆管(1)两端管口插入联箱内侧孔板(2)的壳管安装孔(11)内密闭焊接连接;其特征是:联箱内侧孔板(2)与多支壳体圆管(1)的管孔间隔板面上设置有加强物体(8)或/和多支壳体圆管(1)管口内设置有圆环加强板(20);加强物体(8)与联箱内侧孔板(2)横向焊接构成T字形加强肋骨;圆环加强板(20)与多支壳体圆管(1)管口和联箱内侧孔板(2)的壳管安装孔(11)三部件壁合一处捏边自熔合焊接连接增加孔板强度;或联箱内侧孔板(2)与多支壳体圆管(1)的管孔间隔板面上不设置加强物体(8)或多支壳体圆管(1)管口内不设置圆环加强板(20);联箱内侧孔板(2)、多支壳体圆管(1)每支管腔内至少设置有一支管换热管(18)或组合管换热管(22);换热管(18)或组合管换热管(22)在联箱内腔(17)内握成弯管联通或连通管(27)焊接联通;换热管(18)进出口两端或组合管换热管(22)进出口两端分别与管接头ΠΚ4)、管接头IV(5)焊接联通构成管程流体循环传热流动通道;联箱外侧板(19)包裹换热管(18)或组合管换热管(22)与多支壳体圆管(1)两端的联箱内侧孔板(2)密闭焊接连接;端头盖板(3)与联箱内侧孔板(2)和联箱外侧板(19)端口部密闭焊接封堵,管接头1(7)、管接头Π (6)与联箱体部件上的开孔焊接联通或与壳管焊接联通构成壳程流体循环传热流动通道;换热器内的两种介质流体分别从换热管(18)或组合管换热管(22)的管程和/或联箱内腔(17)、多支壳体圆管(1)管腔壳程流经进行热量的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联箱体壳管联通承压换热器,其特征是:圆环加强板(20)包括:圆环堵水板(10);圆环加强板(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