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液式蒸发器及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02088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满液式蒸发器及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满液式蒸发器在蒸发器的中间设计了中间挡板的结构,虽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倾斜摇摆带来的影响,但也存在几个问题:
[0003]I)在满液式蒸发器小角度摇摆或倾斜时,存在小部分换热面积没有有效利用,蒸发温度下降,导致能效比降低。
[0004]2)随着满液式蒸发器的摇摆或倾斜角度增大时,在液位以上的蒸发管越来越多,导致能效比减小。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在满液式蒸发器处于倾斜或者摇摆状态下可以有效提高能效比的满液式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壳体,还包括:挡液板,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内部空间中,挡液板将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挡液板上设置有连通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导流孔;中间隔板,沿壳体长度方向延伸地设置在第一区域内,中间隔板与挡液板连接,中间隔板将第一区域分隔为使液体相隔离的至少两个腔室。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一个换热管支撑板,沿壳体的径向方向延伸地设置在第一区域内,换热管支撑板与中间隔板配合将第一区域分为多个区段。
[0008]进一步地,挡液板位于至少一个区段处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孔。
[0009]进一步地,导流孔位于区段的中部位置,导流孔的边缘与壳体的内壁以及与中间隔板均具有距离。
[0010]进一步地,导流孔从挡液板朝第一区域突出,且导流孔沿远离挡液板的方向截面积递减。
[0011 ] 进一步地,导流孔的横截面呈矩形。
[0012]进一步地,挡液板与中间隔板焊接;换热管支撑板分别与挡液板和中间隔板焊接。
[0013]进一步地,满液式蒸发器还包括均液板,均液板连接在壳体的内壁上并位于第一区域内,均液板设置在壳体的制冷剂进口处。
[0014]进一步地,均液板分别与换热管支撑板和中间隔板焊接。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壳体,还包括:挡液板,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内部空间中,挡液板将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间隔板,沿壳体长度方向延伸地设置在第一区域内,中间隔板与挡液板连接,中间隔板将第一区域分隔为使液体相隔离的至少两个腔室;挡液板由与中间隔板的连接处朝向壳体的内壁延伸形成,挡液板的边缘与壳体的内壁具有空隙。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蒸发器,蒸发器为上述的满液式蒸发器。
[0017]在满液式蒸发器处于倾斜或者摇摆状态下,液态冷媒会在重力作用下,朝向其中一侧流动并倾斜,而位于液位上方的挡液板会挡住液态冷媒流动并使液态冷媒的大多部分依旧可以停留在第一区域内的两个腔室;同时,挡液板上设计的导流孔可以用作气体流道,这样就在保证气体正常流通的前提下,还确保了大部分的液态冷媒与换热管维持充分接触,提高了换热效率,有效地提高了在倾斜或者摇摆状态下满液式蒸发器的能效比。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满液式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满液式蒸发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的满液式蒸发器的另一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1的满液式蒸发器的挡液板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2]图5是图4的挡液板的导流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壳体;11、内部空间;111、第一区域;112、第二区域;113、区段;12、内壁;20、换热管;30、挡液板;31、导流孔;32、导流侧壁结构;40、中间隔板;50、换热管支撑板;60、均液板;70、焊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6]参见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满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包括壳体10、换热管20、挡液板30和中间隔板40,壳体10具有内部空间11,换热管20设置在内部空间11,挡液板30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内部空间11中,挡液板30将内部空间11分隔为第一区域111和第二区域112,第一区域111在正常摆放状态时用于放置液态冷媒,第二区域112正常摆放状态时用于气体流动进行排气,第一区域111位于第二区域112的下部,换热管20设置在第一区域111内,挡液板30上设置有连通第一区域111和第二区域112的导流孔31。中间隔板40与挡液板30连接,中间隔板40将第一区域111分隔为使液体相隔离的至少两个腔室。本实施例中中间隔板40位于第一区域111内的中部,中间隔板40的所在平面与挡液板30的所在平面基本垂直。
[0027]在满液式蒸发器处于倾斜或者摇摆状态下,液态冷媒会在重力作用下,朝向图1中所示的左右两个方向的其中一侧流动并倾斜,而位于液位上方的挡液板30会挡住液态冷媒流动并使液态冷媒的大多部分依旧可以停留在第一区域111内的两个腔室中;同时,挡液板30上设计的导流孔31可以用作气体流道,这样就在保证气体正常流通的前提下,还确保了大部分的液态冷媒与换热管20维持充分接触,提高了换热效率,有效地提高了在倾斜或者摇摆状态下满液式蒸发器的能效比。
[0028]图1所示的满液式蒸发器的状态为正常摆放状态,本实施例中的挡液板30设计在换热管20朝向第二区域的一侧,即挡液板30位于换热管20的上方且水平方向设置,中间隔板40位于第一区域111内的中部,中间隔板40沿竖直方向设置,中间隔板40的所在平面与挡液板30的所在平面基本垂直,中间隔板40与挡液板30连接。中间隔板40与挡液板30垂直配合在第一区域111中部形成直角区域,中间隔板40将位于第一区域111内的液态冷媒分隔在两个腔室内。在满液式蒸发器处于倾斜或者摇摆状态下,直角区域还可以挡住部分液态冷媒以及保持液态冷媒处于直角域内。
[0029]为了增加换热管20的稳定程度,本实施例中满液式蒸发器还设置有多个换热管支撑板50,换热管支撑板50沿壳体10的径向延伸,换热管支撑板50沿壳体10的径向方向延伸地设置,并且换热管支撑板50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在第一区域111内,多个换热管支撑板50套设在换热管20上,换热管支撑板50与中间隔板40配合将第一区域111分为多个区段113。其中,本实施例的壳体10为圆筒形,换热管支撑板50呈扇形。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图1至图3中,为了更好地显示挡液板30、中间隔板40和换热管支撑板50的位置,所以图中未示出大部分的换热管20,仅仅示出了位于壳体10底部的换热管20,根据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可以预见出,换热管20按照一定排列顺序摆放在第一区域111内,图1至图3中示出的换热管支撑板50上的通孔均是给穿设换热管20而设置的。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换热管支撑板50的数量为一个,其将第一区域111分为两个区段113。
[0030]结合图3和图4,导流孔31为多个,挡液板30位于至少一个区段113处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孔31。在本实施例中,挡液板30位于每个区段113处的各部分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孔31,每个区段113均分为左右两部分,导流孔31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