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事故油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0573发布日期:2018-08-08 09:28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事故油的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变电站事故油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在日常运转检修以及事故状态下,变电站室外主变压器等充油电气设备会泄露一定的变压器油,泄露的变压器油会经底部集油坑汇集,通过管道流入事故油池。另外在下雨时,雨水也会经过底部集油坑汇集流入事故集油池,因此,事故油池内的含油污水主要为变压器油及雨水的混合物,含油污水若油水分离不彻底或者未经处理直接排出,进入周边环境水网,将影响环境生态系统。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变电站事故油油水分离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变电站事故油的油水分离装置中,油水分离不充分或不经处理直接混合排出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电站事故油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箱体;两个竖隔板,依次左右向间隔排布在所述箱体内,将所述箱体的内腔从左至右依次分隔成出水腔、分离腔及进水腔,且所述两个竖隔板均与所述箱体的底壁间隔设置;进水管,设于所述箱体的上端,连通所述进水腔;出水管,设于所述箱体的下端,连通所述出水腔;竖挡板,安装于所述箱体的底壁,且所述竖挡板位于所述分离腔内且靠近所述进水管设置;两个第一斜板,对应自所述两个竖隔板的下端向下朝左倾斜延伸形成,以对应与所述箱体的底壁形成两个第一通道;第二斜板,自所述竖挡板的上端向上朝右倾斜延伸形成,以与右侧的所述第一斜板形成第二通道;斜板组,设于所述分离腔内,以将所述分离腔从上至下分隔成上腔段和下腔段,用于阻缓液体从所述下腔段进入所述上腔段;集油漏斗,上端设有进油口,下端设有出油口,所述集油漏斗设于所述分离腔内,且所述集油漏斗的上端向上超出所述斜板组的上表面,伸入至所述上腔段,用于收集所述斜板组上方的浮油;出油管,设于所述箱体上且位于所述斜板组的下方,连通所述分离腔;以及,伸缩连接管,上端连接所述集油漏斗的出油口,下端连接所述出油管,以将所述集油漏斗内的油通过所述出油管排出,所述伸缩连接管在上下向可伸缩调节,以调节所述集油漏斗的进油口在上下向的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斜板的倾斜角为A1,且45°≤A1≤75°;和/或,所述第二斜板的倾斜角为A2,且45°≤A2≤75°。所述分离腔内设置的斜板组包括第一斜板组,所述第一斜板组包括多个从上向下朝左倾斜延伸的第一斜板单元,所述第一斜板单元的倾斜角为A3,且45°≤A3≤60°,所述多个第一斜板单元沿左右向呈间隔排布。优选地,所述斜板组还包括第二斜板组,所述第二斜板组包括多个从上向下朝右倾斜延伸的第二斜板单元,所述第二斜板单元的倾斜角为A4,且45°≤A4≤60°,所述多个第二斜板单元沿左右向呈间隔排布,且对应连接在所述多个第一斜板单元的下端。所述分离腔内的集油漏斗包括:主集油体,呈沿上下向延伸的圆柱状设置,所述主集油体内设有沿上下向延伸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向下贯穿所述主集油体的下表面以形成所述出油口;以及,多个辅助集油体,分别从所述主集油体的侧面向外朝上倾斜延伸形成,所述多个辅助集油体沿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主集油体的外侧,每个所述辅助集油体的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的第二腔体,每个所述辅助集油体的上表面与所述主集油体的上表面齐平设置;其中,所述主集油体的上表面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集油孔,每个所述辅助集油体的上表面设有连通相应的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二集油孔,所述第一集油孔和所述第二集油孔构成了所述进油口。优选地,所述第一集油孔和所述第二集油孔上设有滤网。与所述集油漏斗出油口连接的所述伸缩连接管,为波纹管或者金属伸缩管。所述箱体的底壁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上下向延伸,且向上穿过所述斜板组,所述支撑杆为铁质,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刻度;所述集油漏斗上设有与所述支撑杆磁吸配合的磁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含油污水首先经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进水腔,然后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以进入所述分离腔,和常规隔板的上下向垂直结构相比,设置所述第一、二斜板,可以加长含油污水的流通路径,所述分离腔内设置斜板组,以扩大油水接触面积,延缓含油污水从下腔段进入上腔段的时间,即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变压器油上浮,使油水充分分离。由于变压器油不同于餐饮废油、机油等高粘度油,变压器油的粘度小,流动性相对较高,因此经过斜板组的分离作用,浮于含油污水上层的变压器油可以直接自动流入所述集油漏斗的所述进油口,借助重力作用顺所述伸缩连接管下落至出油管排出;位于含油污水下层的污水则流过左侧的所述第一通道进入所述出水腔,经所述出水管排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变电站事故油油水分离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C-C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斜板组中第一、二斜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集油漏斗的进油口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变电站事故油油水分离装置511第一斜板单元1箱体52第二斜板组11竖隔板521第二斜板单元111第一斜板6集油漏斗12竖挡板61进油口121第二斜板62出油口13第一通道63主集油体14第二通道631第一集油孔15进水管64辅助集油体16出水管641第二集油孔17出油管65滤网2进水腔66磁铁3分离腔7橡胶密封圈4出水腔8伸缩连接管5斜板组9支撑杆51第一斜板组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电站事故油油水分离装置,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电站事故油油水分离装置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变电站事故油油水分离装置100包括箱体1、两个竖隔板11、竖挡板12、两个第一斜板111、第二斜板121、斜板组5、进水管15、出水管16、集油漏斗6、出油管17以及伸缩连接管8,所述两个竖隔板11,沿上下向延伸,设于所述箱体1的上端,且在左右向间隔排布,以将所述箱体1上端的内腔从左至右依次分隔成出水腔4、分离腔3及进水腔2,所述竖挡板12沿上下向延伸,设于所述箱体1的底壁,位于所述两个竖隔板11之间,且靠近右侧的所述竖隔板11设置,所述两个第一斜板111对应自所述两个竖隔板11的下端向下朝左倾斜延伸形成,以对应与所述箱体1的底壁形成两个第一通道13,所述第二斜板121自所述竖挡板12的上端向上朝右倾斜延伸形成,以与右侧的所述第一斜板111形成第二通道14,所述斜板组5设于所述分离腔3内,以将所述分离腔3从上至下分隔成上腔段和下腔段,用于阻缓液体从所述下腔段进入所述上腔段,所述进水管15设于所述箱体1的上端,连通所述进水腔2,所述出水管16设于所述箱体1的下端,连通所述出水腔4,所述集油漏斗6上端设有进油口61,下端设有出油口62,所述集油漏斗6设于所述分离腔3内,且所述集油漏斗6的上端向上超出所述斜板组5的上表面,用于收集所述斜板组5上方的浮油,所述出油管17设于所述箱体1上且位于所述斜板组5的下方,连通所述分离腔3,所述伸缩连接管8上端连接所述集油漏斗6的出油口62,下端连接所述出油管17,以将所述集油漏斗6内的油通过所述出油管17排出,所述伸缩连接管8在上下向可伸缩调节,以调节所述集油漏斗6的进油口61在上下向的位置。在所述集油漏斗6的出油口62及所述伸缩连接管8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7,用于对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漏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含油污水首先经所述进水管15进入所述进水腔2,然后依次通过倾斜的所述第一通道13和第二通道14,进入所述分离腔3,和现有技术中隔板呈上下向垂直的结构,形成有限的通道路径相比,本技术方案中,含油污水从所述进水腔2到所述分离腔3的路径更长,从而可以缓冲含油污水的流动速度,增加含油污水在所述箱体1内的分层时间。所述分离腔3内设置斜板组5以扩大油水接触面积,延缓含油污水从下腔段进入上腔段的时间,即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变压器油上浮,使油水充分分离。由于变压器油不同于餐饮废油、机油等高粘度油,变压器油的粘度小,流动性相对较高,因此经过斜板组5的分离作用,浮于含油污水上层的变压器油可以直接自动流入所述集油漏斗6的所述进油口61,借助重力作用顺所述伸缩连接管8下落至出油管17排出;位于含油污水下层的污水则流过左侧的所述第一通道13进入所述出水腔4,经所述出水管16排出。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斜板111和所述第二斜板121来形成倾斜的所述第一通道13和所述第二通道14,以延长含油污水从所述进水腔2进入到所述分离腔3的时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板111的倾斜角为A1,且45°≤A1≤75°;和/或,所述第二斜板121的倾斜角为A2,且45°≤A2≤75°。一般,设置所述第一斜板111和第二斜板121的倾斜角越大,则所述第一斜板111和第二斜板121在有限空间内构成的第一通道13、第二通道14路径长越长,更进一步,右侧所述的第一斜板111可以缓冲从进水管15下落的速度较快的水流,左侧所述的第一斜板111可以缓冲从分离腔3流出到出水腔4的水流,大大加长含油污水从所述进水腔2流出到所述出水腔4时消耗的时间,即预留给油水分离以更长的时间,使变压器油可以充分上浮实现分层。另外,所述第一斜板111和第二斜板121的倾角若小于45°,或者所述第一斜板111和第二斜板121的倾角若大于75°,会使第一通道13、第二通道14偏窄,使单位时间内含油污水流通到所述分离腔3的水量偏少,致使部分含油污水留滞在所述进水腔2内,影响隔油效率。因此选择角度范围为45°~75°,本实施例中,A1=A2=45°。所述变电站事故油油水分离装置100主要是通过设置所述斜板组5来阻缓含油污水从下腔段进入上腔段,以实现含油污水的油水分层,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板组5包括第一斜板组51,所述第一斜板组51包括多个从上向下朝左倾斜延伸的第一斜板单元511,所述第一斜板单元511的倾斜角为A3,且45°≤A3≤60°,所述多个第一斜板单元511沿左右向呈间隔排布,本实施例中,设置A3=60°。如此设置,可以使所述分离腔3下腔段的含油污水从各个方向向上流通进入上腔段时都能接触所述第一斜板单元511,并且所述第一斜板单元511倾斜角A3越大,所述含油污水在所述第一斜板单元511表面停留的时间越长,从而使含油污水内更多的变压器油可以充分上浮以实现分层;然而若所述第一斜板单元511倾斜角A3过大,所述第一斜板组51会阻挡含油污水的上浮路径,将变压器油阻隔在所述斜板组5下方,使所述集油漏斗6无法进油,所述变压器油将从所述出水管16排出,使油水分离失效。进一步,为了提升所述斜板组5在有限空间内的隔油效率,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板组5还包括第二斜板组52,所述第二斜板组52包括多个从上向下朝右倾斜延伸的第二斜板单元521,所述第二斜板单元521的倾斜角为A4,且45°≤A4≤60°,所述多个第二斜板单元521沿左右向呈间隔排布,且对应连接在所述多个第一斜板单元511的下端,本实施例中,设置A4=60°,如此设置,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设置两倍的斜板数量,使含油污水向上流通时需先经过所述第二斜板组52,再经过第一斜板组51,大大增加含油污水与斜板的接触面积,并且所述第一斜板组51和所述第二斜板组52倾斜方向相反,构成多条弯折的路径,有效阻缓含油污水向上流通,使变压器油上浮更充分。通过设置所述斜板组5使含油污水中更多的变压器油上浮,并聚集在所述斜板组5的上方,通过设置所述集油漏斗6来收集浮油,所述集油漏斗6可以为半球体结构,其直径面为进油口61,所述直径面上开设集油孔,收集高于进油口61的浮油,与直径面相对的最远圆弧面开设出油口62,以实现出油,还可以如图2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油漏斗6包括主集油体63、多个辅助集油体64、第一集油孔631和第二集油孔641,所述主集油体63呈沿上下向延伸的圆柱状设置,内设有沿上下向延伸贯穿所述主集油体63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下表面以形成所述出油口62;所述多个辅助集油体64分别从所述主集油体63的侧面向外朝上倾斜延伸形成,沿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主集油体63的外侧,每个所述辅助集油体64的内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的第二腔体,每个所述辅助集油体64的上表面与所述主集油体63的上表面齐平设置;所述第一集油孔631设置在所述主集油体63的上表面,连通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集油孔641设置在所述辅助集油体64的上表面,连通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一集油孔631和所述第二集油孔641构成了所述进油口61。上述设置,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变压器的粘度小的性能,使浮于液面上层的变压器油自动流入所述集油漏斗6的进油口61,而且还可以充分扩大所述集油漏斗6的进油口61面积,进而提高所述集油漏斗6的进油效率,即使遇到暴雨或者其他使所述箱体1内含油污水骤增的突发情况,所述集油漏斗6仍能快速完成液面上层变压器油的收集,避免出现骤增的污水流入集油漏斗6,或者出现变压器油还未被所述集油漏斗6收集就直接从出水管16排出的情况。进一步,为了防止含油污水内少数的细小枯枝、树叶等杂质随浮油进入所述第一集油孔631和第二集油孔641,堵塞孔径。所述第一集油孔631和所述第二集油孔641上设有滤网65,如此设置,不仅可以滤出上述杂质,避免孔径堵塞,影响进油效率,同时,也能使所述出油管17的出油不含杂质。为了使所述集油漏斗6能够兼容在不同环境下设置的不同事故油池,或者使同一事故油池可以适用不同降雨量或者不同泄油量的情况,设置了所述伸缩连接管8(所述伸缩连接管8为波纹管或者金属伸缩管),所述伸缩连接管8可以通过调节管体的长度来调节所述集油漏斗6进油口61的上下位置,从而可以依具体情况调节所述箱体1内期望维持的含油污水最高水位,利于所述变电站事故油油水分离装置100的日常调控或检修。更进一步地,为了在调节好所述进油口61的高度后能够锁定该位置,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的底壁设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沿上下向延伸,且向上穿过所述斜板组5,所述支撑杆9为铁质,所述支撑杆9上设有刻度,所述集油漏斗6上设有与所述支撑杆9磁吸配合的磁铁66。调节所述伸缩连接管8到需要的位置,利用所述磁铁66和铁质的所述支撑杆9的配合可以将该位置锁定以长时间维持,另外,也可利用将所述磁铁66上边沿对齐所述支撑杆9上的刻度可以实现伸缩定位的量化,有利于所述变电站事故油油水分离装置100的日常维护以及相关的试验研究。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