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回收污水中碳磷耦合自养脱氮的工艺及装置

文档序号:25543792发布日期:2021-06-18 20:4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同步回收污水中碳磷耦合自养脱氮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污泥的吸附能力和絮凝剂的絮凝功能将污水中的碳磷转移到污泥相中;

将污泥污水进行泥水分离,将部分污泥回流,重新与絮凝剂协同对污水进行絮凝;污水中的氨氮在亚硝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菌的作用下转化成氮气和硝态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回收污水中碳磷耦合自养脱氮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为化学絮凝剂,优选为含铁絮凝剂,进一步优选为氯化铁、硫酸亚铁中的一种或二者混合物,进一步优选为氯化铁;

在絮凝吸附过程中对污水进行曝气处理;

或,还包括污泥发酵步骤,将回收后的污泥进行厌氧发酵,产生甲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回收污水中碳磷耦合自养脱氮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污水中的氨氮转化成氮气和硝态氮的过程包括短程硝化段和厌氧氨氧化段;

其中,在短程硝化段,污水中的氨氮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成亚硝氮;

在厌氧氨氧化段,亚硝氨和氨氮在厌氧氨氧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和硝态氮。

4.一种同步回收污水中碳磷耦合自养脱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絮凝吸附单元,用于将污水、回流污泥与絮凝剂混合;

斜板沉淀池(4),包括斜板(6),絮凝吸附后的污水经斜板(6)进行泥水分离;

污泥回流段,将斜板沉淀池(4)分离的部分污泥回流入絮凝吸附单元;

所述脱氨氮单元为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池,包括短程硝化段和厌氧氨氧化段,所述短程硝化段包括亚硝化菌生物膜填料(7),还包括厌氧氨氧化段,厌氧氨氧化段包括厌氧氨氧化菌生物膜填料(8),斜板沉淀池(4)出水分为两部分,分别通入短程硝化段和厌氧氨氧化段,短程硝化段出水通入厌氧氨氧化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步回收污水中碳磷耦合自养脱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吸附单元包括絮凝吸附池(3),所述絮凝吸附池(3)下方有污泥回流入口,

所述絮凝吸附池(3)中有曝气装置;

优选的,所述絮凝吸附池(3)采用少边角结构以减少内部死水区,进一步优选为圆柱形结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步回收污水中碳磷耦合自养脱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沉淀池(4)为升流式异向流斜板沉淀池(4);

优选的,斜板沉淀池(4)采用穿孔溢流管出水;

优选的,斜板沉淀池(4)内设置与水平面成30-70°角的斜板,进一步优选为60°角,斜板下方形成污泥区,上方形成清水区;

优选的,斜板沉淀池(4)底部为锥体,形成集泥斗,集泥斗侧壁的倾斜角为30-70°,进一步优选为60°。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步回收污水中碳磷耦合自养脱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氨氮单元包括短程硝化池和厌氧氨氧化池,所述短程硝化池中包括亚硝化菌生物膜填料(7),所述厌氧氨氧化池中包括厌氧氨氧化菌生物膜填料(8);

优选的,所述厌氧氨氧化池使用方形结构;

或,包括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池,按污水流动方向,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池前方填充亚硝化菌生物膜填料(7),后方填充厌氧氨氧化菌生物膜填料(8)。

8.一种同步回收污水中碳磷耦合自养脱氮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同步回收污水中碳磷耦合自养脱氮的装置中进行,包括如下步骤:

(1)将待处理污水和絮凝剂通入絮凝吸附池(3),利用污泥的吸附能力和絮凝剂的絮凝功能将污水中的碳磷转移到污泥相中(2)将絮凝吸附后的污水通入斜板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部分污泥回流至絮凝吸附池,剩余污泥排出系统;

(3)将斜板沉淀池分离得到的污水通入脱氨氮单元,净化后的污水排出系统。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步回收污水中碳磷耦合自养脱氮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吸附池(3)采用连续曝气的方式;

优选的,絮凝吸附池的污泥浓度2000-3000mg/l;

优选的,溶解氧浓度为0.5-1.0mg/l,水力停留时间为30-60min;

优选的,污泥停留时间为0.5-2d;

优选的,絮凝吸附池中投加絮凝剂浓度为10-20mg/l。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步回收污水中碳磷耦合自养脱氮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斜板沉淀池(4)采用穿孔溢流管出水,水力停留时间为60-90min。

优选的,短程硝化段投加亚硝化菌生物膜填料(7),填充比为50%-80%;

优选的,短程硝化段溶解氧维持在0.5-2.0mg/l,

优选的,短程硝化段ph维持在7.9-8.2;

优选的,厌氧氨氧化段投加厌氧氨氧化菌生物膜填料,填充比为50%-80%;

优选的,厌氧氨氧化段维持严格厌氧条件,ph维持在7.5-8.5,进一步优选为8.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同步回收污水中碳磷耦合自养脱氮的方法及装置。包括如下步骤:利用絮凝剂将待处理污水中的碳磷转入污泥中;将污泥污水进行泥水分离,将部分污泥进行回流,重新与絮凝剂协同对污水进行絮凝;污水中的氨氮在亚硝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菌的作用下转化成氮气和硝态氮。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碳磷回收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谢慧君;梁爽;王玉洁;胡振;庄林岚;吴海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4.09
技术公布日:2021.06.1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