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粒机调质器的桨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3806阅读:3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粒机调质器的桨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粒机调质器的桨叶装置。



背景技术:

调质器适用于生产水产料和高档畜禽料、该机配备双轴差速调质器,采用多点进汽,调质时间长,调质充分,熟化度高、两轴直径不等,转速不同,呈旋向相反差速运动,使物料和蒸汽、液体在两轴浆叶叶片搅拌下,充分剪切和混合、调质时间最长可达180秒,保证物料充分熟化,水中稳定性好、调质器内物料接触件全部采用不锈钢制作、调质器采用大开门结构,便于操作维修,叶片角度可调整,控制调质时间,正确的制粒参数和专用的切刀机构,更适应小颗粒制粒。调质器主要由桨叶或绞龙和喷嘴组成,通常在调质器中喷入蒸汽、糖蜜或水,调质时间越长越好。

现有技术的调质器内桨叶角度95°,角度过大,物料的输送速度过快,导致物料温度低,降低了产品的品质,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粒机调质器的桨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粒机调质器的桨叶装置,包括机架、调质筒、主入料口和副入料口,所述机架与调质筒固定连接,所述调质筒中间设有转轴,所述调质筒一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与PLC控制器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上设有桨叶,所述调质筒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调质筒两侧设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主入料口和副入料口安装在调质筒的顶端,所述调质筒底端安装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安装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桨叶与桨叶之间的夹角设置为45°。

优选的,所述电机与联轴器的连接处设有减速器。

优选的,所述副入料口设置在主入料口的右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制粒机调质器的桨叶装置,通过将调质筒内的桨叶的夹角设置为45°,能够有效地降低了物料的传输速度,提高了调质筒内物料的温度,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通过在调质筒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可以感知调质筒内物料的温度,将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由PLC控制器对加热器发出指令,进行物料的加热,也同时通过连在电机上的减速器,控制转轴的输送速度,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质筒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调质筒;、3转轴;4、桨叶;5、主入料口;6、副入料口;7、电机;8、支撑架;9、减速器;10、联轴器;11、PLC控制器;12、过滤网;13、出料口;14、加热器;15、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粒机调质器的桨叶装置,包括机架1、调质筒2、主入料口5和副入料口6,所述机架1与调质筒2固定连接,所述调质筒2中间设有转轴3,所述调质筒2一侧设有电机7,所述电机7与PLC控制器11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电机7通过联轴器10与转轴3转动连接,所述转轴3上设有桨叶4,所述调质筒2内设有温度传感器15,所述温度传感器15与PLC控制器11电性连接,所述调质筒2两侧设有加热器14,所述加热器14与PLC控制器11电性连接,所述主入料口5和副入料口6安装在调质筒2的顶端,所述调质筒2底端安装有出料口13,所述出料口13上安装有过滤网12。

进一步地,所述桨叶4与桨叶4之间的夹角设置为45°。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7与联轴器10的连接处设有减速器9。

进一步地,所述副入料口6设置在主入料口5的右侧。

该制粒机调质器的桨叶装置,通过将调质筒2内的桨叶4的夹角设置为45°,能够有效地降低了物料的传输速度,提高了调质筒2内物料的温度,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通过在调质筒2内设置温度传感器15,可以感知调质筒2内物料的温度,将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11,由PLC控制器11对加热器14发出指令,进行物料的加热,也同时通过连在电机7上的减速器9,控制转轴3的输送速度。

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