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金属丝网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3299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金属丝网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金属丝网过滤器。



背景技术:

丝网过滤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过滤设备,其结构包括外壳和滤芯,滤芯安装在外壳内部,待过滤的流体通过滤芯实现过滤净化,所述的的滤芯由丝网和刚性支架组成。丝网损坏后,通常要将滤芯整体更换,这种更换方式虽然比较便捷,但与单独更换丝网相比,成本更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金属丝网过滤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金属丝网过滤器,包括外壳和丝网,所述的外壳包括上端盖、筒体和下端盖,上端盖和下端盖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筒体的上下两端,下端盖上设置有介质入口,筒体的侧面设置有介质出口,所述的下端盖的上侧固定安装有外支架组件,外支架组件的结构包括上压环、外支架和下压环,上压环和下压环分别固定连接在外支架的上下两端,外支架组件的内侧设置有内支架组件,内支架组件的结构包括上内环、内支架和下内环,上内环和下内环分别固定连接在内支架的上下两端,所述的下压环的上侧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槽顶的两侧均设置有倒角,所述的下内环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的倒角匹配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圆环状凸起,所述的丝网为筒状结构,丝网的下端插在所述的环形槽内,所述的下压环与所述的下内环将丝网的下端夹紧固定,所述的上压环的内侧同样设置有倒角,所述的上端盖的下侧设置有与该倒角匹配的锥形圆台,锥形圆台与上压环上的倒角配合将丝网的上端夹紧固定,上端盖安装完成后,所述的上内环抵在上端盖的下侧。

所述的外支架和内支架均由密布有圆孔的钢板制成。

所述的丝网与内支架之间留有夹缝,夹缝的宽度为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外壳内设置了外支架组件和内支架组件,通过外支架组件和内支架组件的压紧配合可将筒状的丝网快速、稳固地安装在外壳内部,丝网损坏时,只需更换丝网即可,在保证更换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筒状的孔板制成的内支架和外支架,可在丝网的内外两侧形成有效支撑,降低了丝网受冲击损坏的几率。

3、本实用新型在丝网和内支架之间留有夹缝,可有效缓和流体对丝网的冲击,使丝网上各点的损耗更均匀,从而进一步延长了丝网的寿命,延长了丝网的更换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下端盖,2-筒体,3-外支架,4-内支架,5-上端盖,6-介质出口,7-介质入口,8-下压环,9-圆环状凸起,10-丝网,11-夹缝,12-下内环,13-上压环,14-倒角,15-锥形圆台,16-上内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包括外壳和丝网10,所述的外壳包括上端盖5、筒体2和下端盖1,上端盖5和下端盖1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筒体2的上下两端,下端盖1上设置有介质入口7,筒体2的侧面设置有介质出口6,所述的下端盖1的上侧固定安装有外支架组件,外支架组件的结构包括上压环13、外支架3和下压环8,上压环13和下压环8分别固定连接在外支架3的上下两端,外支架组件的内侧设置有内支架组件,内支架组件的结构包括上内环16、内支架4和下内环12,上内环16和下内环12分别固定连接在内支架4的上下两端,所述的下压环8的上侧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槽顶的两侧均设置有倒角14,所述的下内环12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的倒角14匹配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圆环状凸起9,所述的丝网10为筒状结构,丝网10的下端插在所述的环形槽内,所述的下压环8与所述的下内环12将丝网10的下端夹紧固定,所述的上压环13的内侧同样设置有倒角14,所述的上端盖5的下侧设置有与该倒角14匹配的锥形圆台15,锥形圆台15与上压环13上的倒角14配合将丝网10的上端夹紧固定,上端盖5安装完成后,所述的上内环16抵在上端盖5的下侧。

所述的外支架3和内支架4均由密布有圆孔的钢板制成。所述的丝网10与内支架4之间留有夹缝11,夹缝11的宽度为5mm。

本实用新型在外壳内设置了外支架组件和内支架组件,通过外支架组件和内支架组件的压紧配合可将筒状的丝网10快速、稳固地安装在外壳内部,丝网10损坏时,只需更换丝网10即可,在保证更换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筒状的孔板制成的内支架4和外支架3,可在丝网10的内外两侧形成有效支撑,降低了丝网10受冲击损坏的几率。本实用新型在丝网10和内支架4之间留有夹缝11,可有效缓和流体对丝网10的冲击,使丝网10上各点的损耗更均匀,从而进一步延长了丝网的寿命,延长了丝网10的更换周期。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