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在燃气涡轮翼型的尾部冷却腔中形成近壁冷却通道的插入件的内部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095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涡轮翼型(10),其特征在于:

大体细长的中空翼型(26),其从外壁(24)形成,且具有前缘(32)、后缘(34)、压力侧(36)、吸力侧(38)和在第一端部(42)处的内端壁(40)以及大体处于所述大体细长的中空翼型(26)的所述第一端部(42)的相对侧上的第二端部(46)处的外端壁(44),和定位在所述大体细长的中空翼型(26)的内部方面内的冷却系统(14);

所述冷却系统(14)包括插入件(18)定位在其中的至少一个尾部冷却腔(76),所述插入件(18)形成压力侧近壁冷却通道(48)和吸力侧近壁冷却通道(50);

其中,多个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从形成所述大体细长的中空翼型(26)的所述外壁(24)朝向所述插入件(18)延伸,其中,所述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形成朝向所述后缘(34)向下游延伸的多个交错的曲折通道(52);和

至少一个旁路减流器(31),其从所述插入件(18)朝向所述外壁(24)延伸以减少冷却流体的旁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翼型(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由处于吸力侧(56)的相对侧上的压力侧(54)形成的横截面区域,由此所述压力侧(54)和所述吸力侧(56)经由前缘(58)和处于所述至少一个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的所述前缘(58)的相对端部上的后缘(60)联接在一起,并且其中,所述压力侧(54)具有大体凹入的弯曲表面,且所述吸力侧(56)具有大体凸出的弯曲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翼型(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集中成沿翼展向延伸的第一排(64)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其中,所述沿翼展向延伸的第一排(64)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内的所述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中的每一个均类似地定位,使得除了处于所述沿翼展向延伸的第一排(64)的端部处的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一个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的压力侧(54)邻近邻近的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的吸力侧(5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翼型(10),其特征还在于,沿翼展向延伸的第二排(66)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定位在所述沿翼展向延伸的第一排(64)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下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轮翼型(10),其特征在于,所述沿翼展向延伸的第二排(66)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具有至少一个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其相比于所述沿翼展向延伸的第一排(64)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中的情况,带有处于所述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的相对侧上的压力侧(54),由此引起流动通过所述沿翼展向延伸的第二排(66)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的冷却流体以与由所述沿翼展向延伸的第一排(64)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施加在所述冷却流体上的翼展向矢量(70)相对的翼展向矢量(68)被向下游引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轮翼型(10),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沿翼展向延伸的第二排(66)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的所述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中的每一个均具有至少一个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其相比于所述沿翼展向延伸的第一排(64)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中的情况,带有处于所述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的相对侧上的压力侧(5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翼型(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从形成所述大体细长的中空翼型(26)的压力侧(54)的所述外壁(12)延伸,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从形成所述大体细长的中空翼型(26)的吸力侧(56)的所述外壁(13)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翼型(1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侧近壁冷却通道(48)和所述吸力侧近壁冷却通道(50)两者都与后缘通道(30)流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涡轮翼型(1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缘通道(30)包括从形成所述压力侧(36)的所述外壁(12)延伸到形成所述吸力侧(38)的所述外壁(13)的多个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其中,所述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形成多个交错的曲折通道(5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涡轮翼型(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集中成沿翼展向延伸的第一排(64)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其中,所述沿翼展向延伸的第一排(64)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内的所述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中的每一个均类似地定位,使得除了处于所述沿翼展向延伸的第一排(64)的端部处的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一个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的压力侧(54)邻近邻近的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的吸力侧(56),且还包括定位在所述沿翼展向延伸的第一排(64)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下游的沿翼展向延伸的第二排(66)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其中,所述沿翼展向延伸的第二排(66)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具有至少一个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其相比于所述沿翼展向延伸的第一排(64)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中的情况,压力侧(54)处于所述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的相对侧上,由此引起流动通过所述沿翼展向延伸的第二排(66)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的冷却流体以与由所述沿翼展向延伸的第一排(64)冷却流体流动控制器(22)施加在所述冷却流体上的翼展向矢量(70)相对的翼展向矢量(68)被向下游引导。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涡轮翼型(10),其特征在于,除了所述压力侧近壁冷却通道(48)和所述吸力侧近壁冷却通道(50)之外,所述插入件(18)包括至少一个恢复孔(84)以供应所述后缘通道(3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翼型(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尾部冷却腔(76)中的所述插入件(18)包括至少一个入口(88),其与定位在所述大体细长的中空翼型(26)的内径(92)中的冷却流体供应(90)流体连通。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