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74765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过滤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过滤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机动车的销量迅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大量增加,对城市的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其中,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包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如何有效地过滤掉这些尾气颗粒物,是汽车尾气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虽有一些能够对颗粒物进行过滤的过滤器,但是过滤器自身无再生功能,过滤器长时间使用后,大量被过滤的颗粒物附着在过滤器的过滤网上,导致过滤网上的过滤孔被堵塞,进而导致发动机性能下降或不能正常工作,必须采用其它方法进行过滤器再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颗粒物进行过滤且具有再生功能的过滤器,以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件,其包括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上设有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二端上设有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端上设有贯穿至所述第二端的套设孔;第一过滤结构,其包括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孔的孔壁上,所述第二导流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气孔的孔壁上,所述第一导流槽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导流槽在沿所述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相对;其中,所述第一过滤件在所述第一导流槽与所述第二导流槽两者沿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上相对的部分由金属纤维毡制成;加热装置,其用于对所述第一过滤件上由金属纤维毡制成的部分加热。所述第一子端与所述第一端置于所述过滤器的一侧,所述第二子端与所述第二端置于所述过滤器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过滤件在所述第一子导流槽与所述第二子导流槽两者沿第一子端至第二子端方向上相对的部分由金属纤维毡制成;所述加热装置还用于对所述第二过滤件上由金属纤维毡制成的部分加热。所述子过滤组件的各层的外侧壁构成所述第二过滤件的外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过滤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第一过滤件在第一导流槽与第二导流槽之间相对的部分由金属纤维毡制成,金属纤维毡具有极佳的颗粒过滤功能,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具体在使用时,可以将第一进气孔一端的开口封堵,以使第一进气孔成为盲孔,然后从第一进气口另一端的开口通入污染的空气比如汽车尾气等,污染的空气被强迫从第一进气孔的孔壁上的第一导流槽经由金属纤维毡部分流入第二导流槽内,并从第一出气孔流出,其中,金属纤维毡部分可以对污染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从而经过本实用新型过滤器过滤后的空气的质量较高,净化了空气。另外,通过设置的加热装置,还可以对第一过滤件上的金属纤维毡部分加热,使附着在金属纤维毡部分上的颗粒物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气态物质逸出,从而可以有效清除金属纤维毡部分上的颗粒物,防止颗粒物堵塞金属纤维毡部分上的过滤孔,使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具有再生功能。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第一过滤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过滤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第一过滤装置的过滤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过滤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过滤装置的过滤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第一过滤装置的相邻的两个过滤组件相对分解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第一过滤装置的第一封盖与第一过滤装置的其它部分相对分解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第一过滤装置的第二封盖与第一过滤装置的其它部分相对分解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第二过滤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第二过滤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第二过滤装置的子过滤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子过滤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第二过滤装置的子过滤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第二过滤装置的相邻的两个子过滤组件相对分解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第二过滤装置的第一子封盖与第二过滤装置的其它部分相对分解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第二过滤装置的第二子封盖与第二过滤装置的其它部分相对分解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过滤器的第一示例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21中加热装置的导热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提供的另一种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第一过滤装置100,包括第一过滤件1和第一过滤结构2。第一过滤件1包括相背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第一端11上设有第一进气孔111,该第一进气孔111为盲孔,第二端12上设有第一出气孔121。第一端11上设有贯穿至第二端12的套设孔112。第一过滤件1可以通过该套设孔112套设在外部部件上。第一过滤结构2包括第一导流槽21和第二导流槽22。第一导流槽21设置在第一进气孔111的孔壁上,从而第一导流槽21与第一进气孔111连通。第二导流槽22设置在第一出气孔121的孔壁上,从而第二导流槽22与第一出气孔121连通。第一导流槽21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导流槽22在沿第一端11至第二端12的方向上相对。此处为方便描述,将第一端11至第二端12的方向取为第一方向,该第一方向满足:第一过滤件1的第一端11是基于该第一方向延伸至第二端12的。该第一方向可以是直线轨迹的方向,也可以是曲线轨迹的方向。其中,第一过滤件1在第一导流槽21与第二导流槽22两者沿第一方向上相对的部分由金属纤维毡制成,具体来说:该金属纤维毡部分13在沿第一方向上具有相背的第一侧面131和第二侧面132,金属纤维毡部分的第一侧面131构成第一导流槽21的槽壁的一部分,该金属纤维毡部分的第二侧面132构成第二导流槽22的槽壁的一部分。金属纤维毡,也称金属纤维烧结毡,是一种新型的多孔材料,具有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孔隙可控、渗透性能好、强度高等优点。其中,金属纤维毡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在现有技术中选取,在此不再赘述。金属纤维毡具有优良的颗粒过滤功能,可以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金属纤维毡的孔径的大小,决定了对颗粒物过滤的效果。金属纤维毡的孔径越小,对颗粒物的过滤效果越好,反之,金属纤维毡的孔径越大,对颗粒物的过滤效果就越差。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上述的第一出气孔121也为盲孔,以使空气从第一端11流入,并从第二端12流出,方便对空气的流动方向进行控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前述的第一进气孔111也可以不为盲孔。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进气孔111为通孔。当本实用新型第一过滤装置100在使用时,可以将该第一进气孔111的一端封堵,以使第一进气孔111变为盲孔。同样的,前述的第一出气孔121也可以为通孔,当本实用新型第一过滤装置100在使用时,可以将该第一出气孔121的一端封堵,以使第一出气孔121变为盲孔。为了提高过滤效率,优选的,上述的第一导流槽21在沿第一方向上完全与第二导流槽22相对,以提高空气从第一导流槽21流入第二导流槽22的效率。为了提高过滤效率,如图1和图2所示,前述第一进气孔111、第一出气孔121和第一过滤结构2的数量均为多个,三者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中采用多个第一进气孔111、多个第一出气孔121和多个第一过滤结构2的过滤效率较高。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的多个第一进气孔111、多个第一出气孔121以及多个第一过滤结构2均环绕套设孔112的中心线a均匀布置,以使第一过滤件1的受力更加均匀,结构更加稳定。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前述的第一过滤件1呈环柱形形状,第一过滤件1的中心线与套设孔112的中心线a重合。前述的第一过滤件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带有结构更加稳定的技术效果。然而,为了方便加工,前述的第一过滤件1可以为分体组装式结构。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前述的第一过滤件1包括过滤组件3,过滤组件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支撑骨架层31、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和第一层33。前述的套设孔112、第一进气孔111、第一出气孔121三者均依次贯穿第一支撑骨架层31、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和第一层33。第一支撑骨架层31上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311。第一通孔311在第一进气孔111的孔壁上具有第一开口3111,第一通孔311在背离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的一端具有第二开口3112。其中,由于第一支撑骨架层31与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两者层叠,从而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封盖第一通孔311的开口,第一通孔311与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配合以形成前述的第一导流槽21。具体来说,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封盖第一通孔311的开口的部分形成第一导流槽21的底面,第一通孔311的孔壁形成第一导流槽21的槽侧壁。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第一层33的与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331,此处“相对的一端”是指第一层33面向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的一端,或者说是第一层33直接与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相层叠的一端。第一凹槽331在第一出气孔121的孔壁上具有第三开口3311。由于第一层33与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层叠,并且第一凹槽331的槽口面向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使得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封盖第一凹槽331的槽口,第一凹槽331与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配合以形成前述的第二导流槽22。具体来说,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封盖第一凹槽331的槽口的部分形成第二导流槽22的槽壁的一部分,并且第一凹槽331的槽壁也形成第二导流槽22的槽壁的一部分。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即充当了第一导流槽21与第二导流槽22两者沿第一方向上相对的部分。由于过滤组件3是由多个层层叠而成,可以按照上述的技术方案先在每个相应的层上加工出相应的结构,比如在第一支撑骨架层31上加工出第一通孔311,在第一层33上加工出第一凹槽331,然后再将该多个层依次层叠即可形成所需的过滤组件3的结构,其加工和组装均较方便。进一步的,前述的第一层33也可以为多层结构。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5所示,前述的第一层3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支撑骨架层301和第二金属纤维毡层302。第一层33通过第二支撑骨架层301与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层叠,第二支撑骨架层301置于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与第二金属纤维毡层302之间。第二支撑骨架层301上设有贯通的第二通孔3011,第二通孔3011在第一出气孔121的孔壁上具有开口,第二通孔3011与第二金属纤维毡层302配合形成前述的第一凹槽331,第二通孔3011在第一出气孔121孔壁上的开口作为前述第一凹槽331的第三开口3311。具体来说,第二金属纤维毡层302封盖第二通孔3011与之相对的开口的部分构成第一凹槽331的底面,第二通孔3011的孔壁构成第一凹槽331的槽侧壁。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第一层33分成两层,可以先在第二支撑骨架层301上加工出第二通孔3011,然后再将第二支撑骨架层301与第二金属纤维毡层302层叠,即可组合形成前述的第一凹槽331,使得第一凹槽331的加工较方便。进一步的,前述过滤组件3上第一过滤结构2的数量为多个,如此过滤组件3上的第一导流槽21与第二导流槽22两者的数量也为多个。此时,前述的第二导流槽22与第一导流槽21两者可以一一对应,即从一个第一导流槽21流入的气体只能从与之相对应的一个第二导流槽22流出。为了方便排布,也可以是一个第一导流槽21对应两个第二导流槽22,比如相邻的两个第二导流槽22各自的一部分分别与同一个第一导流槽21的不同部分相对,使得从第一导流槽21流入的气体可以分别从两个第二导流槽22流出。其中,第一导流槽21与第二导流槽22之间具体的排布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只要保证经由第一导流槽21和第一子金属纤维过滤后的气体可以从第二导流槽22导出到第一出气孔121即可。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前述过滤组件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过滤组件3依次层叠布置。前述的套设孔112、第一进气孔111和第一出气孔121三者均依次贯穿该多个过滤组件3。为方便描述,将相邻的两个过滤组件3分别取为第一过滤组件3001和第二过滤组件3002。其中,相邻的两个过滤组件3不是随意层叠,具体来说是:第一过滤组件3001的第二金属纤维毡层302与第二过滤组件3002的第一支撑骨架层31层叠,且第一过滤组件3001的第二金属纤维毡层302封盖第二过滤组件3002上的第一通孔311的第二开口3112。如此,当受污染的空气从第一进气孔111进入第一过滤组件3001的第一通孔311即第一导流槽21内时,该受污染空气的一部分经由第一过滤组件3001的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和第一过滤组件3001上的第二导流槽22从第一出气孔121排出,该受污染空气的另一部分经由第二过滤组件3002的第二金属纤维毡层302和第二过滤组件3002的第二导流槽22从第一出气孔121排出,从而使得同一过滤组件3的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和第二金属纤维毡层302均可参入过滤,进而提高了过滤组件3的过滤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过滤组件3的数量为多个,可以加快单位体积受污染空气的过滤效率。为了方便描述,如图7和图8所示,将前述多个过滤组件3中位于两端的两个过滤组件3分别取为第三过滤组件3003和第四过滤组件3004。其中,第三过滤组件3003的第一支撑骨架层31、以及第四过滤组件3004的第二金属纤维毡层302分别置于多个过滤组件3的最外层。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前述过滤组件3的数量为两个,则第三过滤组件3003即为前述的第一过滤组件3001,第四过滤组件3004即为前述的第二过滤组件3002。如图7所示,前述的第一过滤件1还包括第一封盖5,该第一封盖5封盖第四过滤组件3004的第二金属纤维毡层302上的第一进气孔111的开口,以将第一进气孔111变成盲孔。如此,当受污染的空气从第一进气孔111的另一端开口流入第一进气孔111内部时,由于第一进气孔111为盲孔,受污染的空气被强迫从第一进气孔111孔壁上的第一导流槽21流入,并经由金属纤维毡层过滤。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前述的第一过滤件1还包括第二封盖6,该第二封盖6封盖第三过滤组件3003的第一支撑骨架层31上第一通孔311的第二开口3112,以防止受污染的空气从该第二开口3112逃逸,使受污染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三过滤组件3003的第一通孔311的与第二开口3112相对的开口进入金属纤维毡层进行过滤。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前述的第二封盖6还封盖第三过滤组件3003的第一支撑骨架层31上第一出气孔121的开口,以使第一出气孔121也变为盲孔。如此,可以使带过滤的空气从第一过滤件1的一端流入,并从第一过滤件1的另一端流出,方便对空气的流动方向进行控制。实施例二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第二过滤装置200,包括第二过滤件1’和第二过滤结构2’。第二过滤件1’包括相背的第一子端11’和第二子端12’。第一子端11’上设有第二进气孔111’,该第二进气孔111’为盲孔,第二子端12’上设有第二出气孔121’。第二过滤结构2’包括第一子导流槽21’和第二子导流槽22’。第一子导流槽21’设置在第二进气孔111’的孔壁上,从而第一子导流槽21’与第二进气孔111’连通。第二子导流槽22’设置在第二出气孔121’的孔壁上,从而第二子导流槽22’与第二出气孔121’连通。第一子导流槽21’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子导流槽22’在沿第一子端11’至第二子端12’的方向上相对。此处为方便描述,将第一子端11’至第二子端12’的方向取为第二方向,该第二方向满足:第二过滤件1’的第一子端11’是基于该第二方向延伸至第二子端12’的。该第二方向可以是直线轨迹的方向,也可以是曲线轨迹的方向。其中,第二过滤件1’在第一子导流槽21’与第二子导流槽22’两者沿第二方向上相对的部分由金属纤维毡制成,具体来说:该金属纤维毡部分13’在沿第二方向上具有相背的第一侧面131’和第二侧面132’,金属纤维毡部分13’的第一侧面131’构成第一子导流槽21’的槽壁的一部分,该金属纤维毡部分13’的第二侧面132’构成第二子导流槽22’的槽壁的一部分。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过滤装置200具体在使用时,可以将污染的空气比如汽车尾气等从第二进气孔111’的开口通入第二进气孔111’内部,由于第二进气孔111’为盲孔,污染的空气被强迫从第二进气孔111’孔壁上的第一子导流槽21’经由金属纤维毡部分流入第二出气孔121’孔壁上的第二子导流槽22’内,并从第二出气孔121’流出。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上述的第二出气孔121’也为盲孔,以使空气从第一子端11’流入,并从第二子端12’流出,方便对空气的流动方向进行控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所示,前述的第二进气孔111’也可以不为盲孔。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进气孔111’为通孔。当本实用新型第二过滤装置200在使用时,可以将该第二进气孔111’的一端封堵,以使第二进气孔111’变为盲孔。同样的,前述的第二出气孔121’也可以为通孔,当本实用新型第二过滤装置200在使用时,可以将该第二出气孔121’的一端封堵,以使第二出气孔121’变为盲孔。为了提高过滤效率,优选的,上述的第一子导流槽21’在沿第二方向上完全与第二子导流槽22’相对,以提高空气从第一子导流槽21’流入第二子导流槽22’的效率。为了提高过滤效率,如图9和图10所示,前述第二出气孔121’和第二过滤结构2’的数量可以均为多个,且两者的数量相等。该多个第二出气孔121’与多个第二过滤结构2’一一对应。在本实施例中,受污染的空气流入第二进气孔111’内部,并经由多个第二过滤结构2’过滤,过滤后的空气从相应的第二出气孔121’流出。相对于只有一个第二过滤结构2’和一个第二出气孔121’,本实施例中采用多个第二出气孔121’和多个第二过滤结构2’的过滤效率较高。进一步的,上述的多个第二出气孔121’和多个第二过滤结构2’两者均环绕第二进气孔111’的中心线b均匀布置,以使第二过滤件1’的受力更加均匀,结构更加稳定。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前述的第二过滤件1’呈柱形形状,第二过滤件1’的中心线与第二进气孔111’的中心线b重合,多个第二出气孔121’和多个第二过滤结构2’环绕第二进气孔111’的中心线b布置。前述的第二过滤件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带有结构更加稳定的技术效果。然而,为了方便加工,前述的第二过滤件1’可以为分体组装式结构。具体的,如图11和图12所示,前述的第二过滤件1’包括子过滤组件3’,子过滤组件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子支撑骨架层31’、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和第一子层33’。前述的第二进气孔111’和第二出气孔121’两者分别依次贯穿第一子支撑骨架层31’、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和第一子层33’。第一子支撑骨架层31’上设有贯通的第一子通孔311’。第一子通孔311’在第二进气孔111’的孔壁上具有第一子开口3111’,第一子通孔311’在背离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的一端具有第二子开口3112’。其中,由于第一子支撑骨架层31’与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两者层叠,从而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封盖第一子通孔311’的开口,第一子通孔311’与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配合以形成前述的第一子导流槽21’。具体来说,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封盖第一子通孔311’的开口的部分形成第一子导流槽21’的底面,第一子通孔311’的孔壁形成第一子导流槽21’的槽侧壁。如图11所示,上述第一子层33’的与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相对的一端设有第一子凹槽331’,此处“相对的一端”是指第一子层33’面向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的一端,或者说是第一子层33’直接与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相层叠的一端。第一子凹槽331’在第二出气孔121’的孔壁上具有第三子开口3311’。由于第一子层33’与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层叠,并且第一子凹槽331’的槽口面向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使得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封盖第一子凹槽331’的槽口,第一子凹槽331’与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配合以形成前述的第二子导流槽22’。具体来说,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封盖第一子凹槽331’的槽口的部分形成第二子导流槽22’的槽壁的一部分,并且第一子凹槽331’的槽壁也形成第二子导流槽22’的槽壁的一部分。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即充当了第一子导流槽21’与第二子导流槽22’两者沿第二方向上相对的部分。由于子过滤组件3’是由多个层层叠而成,可以按照上述的技术方案先在每个相应的层上加工出相应的结构,比如在第一子支撑骨架层31’上加工出第一子通孔311’,在第一子层33’上加工出第一子凹槽331’,然后再将该多个层依次层叠即可形成所需的子过滤组件3’的结构,其加工和组装均较方便。进一步的,前述的第一子层33’也可以为多层结构。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13所示,前述的第一子层3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子支撑骨架层301’和第二子金属纤维毡层302’。第一子层33’通过第二子支撑骨架层301’与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层叠,第二子支撑骨架层301’置于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与第二子金属纤维毡层302’之间。第二子支撑骨架层301’上设有贯通的第二子通孔3011’,第二子通孔3011’在第二出气孔121’的孔壁上具有开口,第二子通孔3011’与第二子金属纤维毡层302’配合形成前述的第一子凹槽331’,第二子通孔3011’在第二出气孔121’孔壁上的开口作为前述第一子凹槽331’的第三子开口3311’。具体来说,第二子金属纤维毡层302’封盖第二子通孔3011’与之相对的开口的部分构成第一子凹槽331’的底面,第二子通孔3011’的孔壁构成第一子凹槽331’的槽侧壁。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第一子层33’分成两层,可以先在第二子支撑骨架层301’上加工出第二子通孔3011’,然后再将第二子支撑骨架层301’与第二子金属纤维毡层302’层叠,即可组合形成前述的第一子凹槽331’,使得第一子凹槽331’的加工较方便。进一步的,前述子过滤组件3’上第二过滤结构2’的数量为多个,如此子过滤组件3’上的第一子导流槽21’与第二子导流槽22’两者的数量也为多个。此时,前述的第二子导流槽22’与第一子导流槽21’两者可以一一对应,即从一个第一子导流槽21’流入的气体只能从与之相对应的一个第二子导流槽22’流出。为了方便排布,也可以是一个第一子导流槽21’对应两个第二子导流槽22’,比如相邻的两个第二子导流槽22’各自的一部分分别与同一个第一子导流槽21’的不同部分相对,使得从第一子导流槽21’流入的气体可以分别从两个第二子导流槽22’流出。其中,第一子导流槽21’与第二子导流槽22’之间具体的排布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只要保证经由第一子导流槽21’和第一金属纤维过滤后的气体可以从第二子导流槽22’导出到第二出气孔121’即可。进一步的,如图14所示,前述子过滤组件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子过滤组件3’依次层叠布置。前述的第二进气孔111’和第二出气孔121’两者分别依次贯穿该多个子过滤组件3’。为方便描述,将相邻的两个子过滤组件3’分别取为第一子过滤组件3001’和第二子过滤组件3002’。其中,相邻的两个子过滤组件3’不是随意层叠,具体来说是:第一子过滤组件3001’的第二子金属纤维毡层302’与第二子过滤组件3002’的第一子支撑骨架层31’层叠,且第一子过滤组件3001’的第二子金属纤维毡层302’封盖第二子过滤组件3002’上的第一子通孔311’的第二子开口3112’。如此,当受污染的空气从第二进气孔111’进入第一子过滤组件3001’的第一子通孔311’即第一子导流槽21’内时,该受污染空气的一部分经由第一子过滤组件3001’的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和第一子过滤组件3001’上的第二子导流槽22’从第二出气孔121’排出,该受污染空气的另一部分经由第二子过滤组件3002’的第二子金属纤维毡层302’和第二子过滤组件3002’的第二子导流槽22’从第二出气孔121’排出,从而使得同一子过滤组件3’的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和第二子金属纤维毡层302’均可参入过滤,进而提高了子过滤组件3’的过滤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子过滤组件3’的数量为多个,可以加快单位体积受污染空气的过滤效率。为了方便描述,如图15和图16所示,将前述多个子过滤组件3’中位于两端的两个子过滤组件分别取为第三子过滤组件3003’和第四子过滤组件3004’。其中,第三子过滤组件3003’的第一子支撑骨架层31’、以及第四子过滤组件3004’的第二子金属纤维毡层302’分别置于多个子过滤组件3’的最外层。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前述子过滤组件3’的数量为两个,则第三子过滤组件3003’即为前述的第一子过滤组件3001’,第四子过滤组件3004’即为前述的第二子过滤组件3002’。如图15所示,前述的第二过滤件1’还包括第一子封盖5’,该第一子封盖5’封盖第四子过滤组件3004’的第二子金属纤维毡层302’上的第二进气孔111’的开口,以将第二进气孔111’变成盲孔。如此,当受污染的空气从第二进气孔111’的另一端开口流入第二进气孔111’内部时,由于第二进气孔111’为盲孔,受污染的空气被强迫从第二进气孔111’孔壁上的第一子导流槽21’流入,并经由金属纤维毡层过滤。进一步的,如图16所示,前述的第二过滤件1’还包括第二子封盖6’,该第二子封盖6’封盖第三子过滤组件3003’的第一子支撑骨架层31’上第一子通孔311’的第二子开口3112’,以防止受污染的空气从该第二子开口3112’逃逸,使受污染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三子过滤组件3003’的第一子通孔311’的与第二子开口3112’相对的开口进入金属纤维毡层进行过滤。进一步的,如图16所示,前述的第二子封盖6’还封盖第三子过滤组件3003’的第一子支撑骨架层31’上第二出气孔121’的开口,以使第二出气孔121’也变为盲孔。如此,可以使带过滤的空气从第二过滤件1’的一端流入,并从第二过滤件1’的另一端流出,方便对空气的流动方向进行控制。实施例三如图17至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三过滤装置300,该第三过滤装置300包括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装置可以采用实施例一中的任意一种第一过滤装置100,具体可以参见实施例一中相应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滤装置可以采用实施例二中的任意一种第二过滤装置200,具体可以参见实施例二中相应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如图17至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三的第三过滤装置300中,第一过滤装置100的第一过滤件1通过其上的套设孔112套设在第二过滤件1’的外侧壁上,且两者之间密封配合。其中,第一过滤装置100的第一端11与第二过滤装置200的第一子端11’置于本实用新型第三过滤装置300的一侧,第一过滤装置100的第二端12和第二过滤装置200的第二子端12’置于本实用新型第三过滤装置300的另一侧,以使待过滤的空气可以从第三过滤装置300的同一侧流入第三过滤装置300内部,并从第三过滤装置300的另一侧流出。为了使第一过滤件1套设在第二过滤件1’的外壁上后,两者之间能够密封配合。前述第一过滤件1上的套设孔112可以具有与第二过滤件1’的外壁相适配的外形轮廓,比如两者均呈圆形或方形等。第一过滤件1上的套设孔112与第二过滤件1’的外壁通过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密封,其结构较简单。当然,在一个替代的实施例中,前述的套设孔112与第二过滤件1’的外壁两者之间也可以通过密封圈密封等。进一步的,如图17所示,前述的第二过滤装置200的第一子端11’的端面与第一过滤装置100的第一端11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以方便两者同时与外部的进气管连接。前述的第二过滤装置200的第二子端12’的端面与第一过滤装置100的第二端12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以方便两者同时与外部的出气管连接。如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三过滤装置300同时包含前述第一封盖5和第一子封盖5’的示例中,即前述的第一过滤装置为包含第一封盖5的第一过滤装置100,前述的第二过滤装置为包含第一子封盖5’的第二过滤装置200,其中,该包含第一封盖5的第一过滤装置100可以参见实施例一中相应的描述,该包含第一子封盖5’的第二过滤装置200可以参见实施例二中相应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在该第三过滤装置300的示例中,第一封盖5和第一子封盖5’可以为同一个封盖,带有简化结构,方便安装的技术效果。如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三过滤装置300同时包含前述第二封盖6和第二子封盖6’的示例中,即前述的第一过滤装置为包含第二封盖6的第一过滤装置100,前述的第二过滤装置为包含第二子封盖6’的第二过滤装置200,其中,该包含第二封盖6的第一过滤装置100可以参见实施例一中相应的描述,该包含第二子封盖6’的第二过滤装置200可以参见实施例二中相应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在该第三过滤装置300的示例中,第二封盖6和第二子封盖6’可以为同一个封盖,带有简化结构,方便安装的技术效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三中的第三过滤装置300可以对机动车比如柴油车或汽油车的尾气进行过滤,也可以作为空气净化器的第三过滤装置300对空气进行过滤。实施例四如图20和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提供一种过滤器400,其包括第三过滤装置和加热装置7。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三过滤装置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三中的任意一种第三过滤装置300,具体可以参见实施例三中相应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四中,加热装置7用于对第三过滤装置300的第一过滤件1上由金属纤维毡制成的部分13以及第二过滤件1’上由金属纤维毡制成的部分13’加热,使附着在金属纤维毡部分上的颗粒物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气态物质逸出,从而可以有效清除金属纤维毡部分上的颗粒物,防止颗粒物堵塞金属纤维毡部分上的过滤孔,使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400具有再生功能。在上述过滤器400的第一示例中,第三过滤装置300的第一过滤件1为包含过滤组件3的第一过滤件1,该包含过滤组件3的第一过滤件1的具体的实现和工作原理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相应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第三过滤装置300的第二过滤件1’为包含子过滤组件3’的第二过滤件1’,该包含子过滤组件3’的第二过滤件1’的具体的实现和工作原理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二中的相应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在上述过滤器400的第一示例中,如图21和图22所示,加热装置7包括导热壳71和设置在导热壳71内部的第一加热元件72。第一加热元件72与导热壳71相接触,以通过导热壳71传递热量。导热壳71呈环形形状,导热壳71套设在第二过滤件1’的外侧壁与前述第一过滤件1的套设孔112之间,导热壳71分别与第二过滤件1’的外侧壁以及套设孔112的孔壁密封配合。在该第一示例中,由于第三过滤装置300的第一过滤件1为包含过滤组件3的第一过滤件1,套设孔112依次贯穿过滤组件3的各层,第一过滤件1通过套设孔112套设在导热壳71上时,过滤组件3的各层均与导热壳71相接触,因此过滤组件3的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也与导热壳71相接触。导热壳71通过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使附着在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上的颗粒物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气体物质溢出。同样的,由于第三过滤装置300的第二过滤件1’为包含子过滤组件3’的第二过滤件1’,子过滤组件3’的各层的外侧壁共同构成第二过滤件1’的外侧壁的一部分,子过滤组件3’的各层的外侧壁均与导热壳71接触,因此子过滤组件3’的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也与导热壳71相接触。导热壳71通过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使附着在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上的颗粒物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气体物质溢出,从而可以有效防止颗粒物堵塞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从而可以有效防止颗粒物堵塞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进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过滤器400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上述过滤组件3的第一支撑骨架层31可以由导热材料制成,比如由金属材料制成。由于上述的导热壳71与第一支撑骨架层31接触,导热壳71还将热量传导给第一支撑骨架层31,又因为第一支撑骨架层31与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层叠,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第一支撑骨架层31也可以将热量传导给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其中,通过第一支撑骨架层31和导热壳71的双重作用,可以快速将热量传导给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使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能够快速受热。上述子过滤组件3’的第一子支撑骨架层31’可以由导热材料制成,比如由金属材料制成。由于上述的导热壳71与第一子支撑骨架层31’接触,导热壳71还将热量传导给第一子支撑骨架层31’,又因为第一子支撑骨架层31’与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层叠,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第一子支撑骨架层31’也可以将热量传导给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其中,通过第一子支撑骨架层31’和导热壳71的双重作用,可以快速将热量传导给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使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能够快速受热。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过滤组件3包含第二支撑骨架层301和第二金属纤维毡层302的示例中,由于导热壳71与过滤组件3的各层均接触,使得导热壳71也与过滤组件3的第二金属纤维毡层302接触,从而可以将热量传导给第二金属纤维毡层302,进而使附着在第二金属纤维毡层302上的颗粒物也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气体物质溢出,以防止颗粒物堵塞第二金属纤维毡层302,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过滤器400的使用寿命。上述过滤组件3的第二支撑骨架层301也可以由导热材料制成,比如由金属材料制成。由于上述的导热壳71与第二支撑骨架层301接触,导热壳71还将热量传导给第二支撑骨架层301,又因为第二支撑骨架层301分别与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和第二金属纤维毡层302层叠,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第二支撑骨架层301也可以将热量传导给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和第二金属纤维毡层302,以使第一金属纤维毡层32和第二金属纤维毡层302能够快速受热。在上述的子过滤组件3’包含第二子支撑骨架层301’和第二子金属纤维毡层302’的示例中,由于导热壳71与子过滤组件3’的各层均接触,使得导热壳71也与子过滤组件3’的第二子金属纤维毡层302’接触,从而可以将热量传导给第二子金属纤维毡层302’,进而使附着在第二子金属纤维毡层302’上的颗粒物也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气体物质溢出,以防止颗粒物堵塞第二子金属纤维毡层302’,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过滤器400的使用寿命。上述子过滤组件3’的第二子支撑骨架层301’也可以由导热材料制成,比如由金属材料制成。由于上述的导热壳71与第二子支撑骨架层301’接触,导热壳71还将热量传导给第二子支撑骨架层301’,又因为第二子支撑骨架层301’分别与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和第二子金属纤维毡层302’层叠,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第二子支撑骨架层301’也可以将热量传导给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和第二子金属纤维毡层302’,以使第一子金属纤维毡层32’和第二子金属纤维毡层302’能够快速受热。如图20所示,上述导热壳71具有与子过滤组件3’的各层的外形轮廓相适配的内环轮廓。比如导热壳71的内环壁与子过滤组件3’的各层的外壁均具有圆形或方形的轮廓。导热壳71的内环壁与子过滤组件3’的各层的外壁相接触,以增大导热壳71与过滤组件3的各层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同样的,如图20所示,导热壳71外环壁与过滤组件3的套设孔112的內缘轮廓相适配。比如导热壳71的外环壁与套设孔112的孔壁均具有圆形或方形的轮廓。导热壳71的外环壁与套设孔112的孔壁相接触,以增大导热壳71与过滤组件3的各层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前述的第一加热元件72可以为加热丝或加热管等,具体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在上述过滤器400的第二示例中,前述的加热装置7也可以不包括导热壳71和第一加热元件72。在该第二示例中,如图23所示,前述的加热装置7包括壳体701和第二加热元件714。壳体701上设有流体入口711和流体出口(图中未标示),壳体701内部设有连通流体入口711和流体出口的过流孔713。第二加热元件714的至少一部分置于过流孔713内,第二加热元件714用于对流经过流孔713内的流体加热。壳体701的流体出口分别连通第一进气孔111和第二进气孔111’的内部。在该第二示例中,受污染的空气首先从壳体701的流体入口711进入过流孔713内,第二加热元件714对流经过流孔713内的受污染的空气加热,该加热后的空气经由流体出口进入第三过滤装置300的第一进气孔111和第二进气孔111’内,加热后的空气在流经金属纤维毡部分时,可以对附着在金属纤维毡部分上的颗粒物加热,使颗粒物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气体物质溢出。前述的第二加热元件714可以为加热丝或加热管等,具体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上述加热装置7的壳体701与第三过滤装置300两者可以通过法兰连接,以将壳体701上的流体出口与第三过滤装置300的第一进气孔111和第二进气孔111’连通。实施例五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还提供另一种过滤器500,其包括第一过滤装置和加热装置。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过滤装置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一中的任意一种第一过滤装置100,具体可以参见实施例一中相应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用于对第一过滤装置100的第一过滤件1上由金属纤维毡制成的部分13加热,使附着在金属纤维毡部分13上的颗粒物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气态物质逸出,从而可以有效清除金属纤维毡部分13上的颗粒物,防止颗粒物堵塞金属纤维毡部分13上的过滤孔,使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500具有再生功能。在本实施例五过滤器500的第一示例中,如图24所示,加热装置包括导热壳和设置在导热壳内部的第一加热元件。第一加热元件与导热壳相接触,以通过导热壳传递热量。导热壳呈环形形状,导热壳套设在前述第一过滤件1的套设孔112内,且导热壳与套设孔112的孔壁密封配合。其中,该第一示例中的加热装置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四中过滤器400的第一示例中加热装置7的结构,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四中相应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五过滤器500的第二示例中,前述的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和第二加热元件。壳体上设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壳体内部设有连通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的过流孔。第二加热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置于过流孔内,第二加热元件用于对流经过流孔内的流体加热。壳体的流体出口分别连通第一进气孔的内部。其中,该第二示例中的加热装置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四中过滤器400的第二示例中加热装置7的结构,具体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四中相应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