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7632阅读:1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散热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冷却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发动机启动时,温度较低,节温器阀门关闭,冷却液只在发动机冷却水套内部循环,这称为小循环;当发动机正常运转时,冷却液的温度高于一定值时,节温器阀门打开,冷却液进入发动机水箱、依靠风扇、发动机风道进行散热后,冷却液再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内,这是大循环。

大型汽车在长途、高温天气行驶或者在载重上坡时,发动机温度会很高,导致油耗增大、发动机寿命受损。在高温天气中,大型汽车经常由于发动机水箱开锅而抛锚在路边,而后置动力的客运车辆,散热条件更是恶劣,导致很多后置发动机的车辆在高温天气运行时必须打开后盖才能更好的散热。

目前,汽车发动机降温主要是靠发动机水箱、风扇、发动机水道组成的降温系统来降温,受发动机水箱体积的影响,冷却液有限,在发动机过热时,冷却液升温较快,发动机的散热效果较差,汽车在运行时,风扇运行,产生了大量的噪声。这就是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能够降低能源消耗,降低车辆运行时的噪声。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包括与发动机冷却水套连通的散热水箱、节温器,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外接管路中设置有可替代散热水箱配套风扇的辅助散热器。采用本技术方案,设置有辅助散热器能够替代散热水箱配套风扇,降低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噪声,节约能源。

优选的,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以车架为基体制成的散热箱,所述散热箱通过柔性连接管ⅰ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通过柔性连接管ⅱ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与散热水箱串联或并联设置。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水箱和散热箱均能对冷却液起到散热作用,两者可以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ⅰ的进口处或柔性连接管ⅱ的进口处设置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为电动控制阀门或者温度自控式阀门。采用本技术方案,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处或者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处设置有温控阀能够控制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中的冷却液的温度,较好的保证发动机的冷却效果。

优选的,所述辅助散热器还包括穿过制动冷却水箱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散热箱并联或串联设置。采用本技术方案,冷却液可流入制动冷却水箱中的换热管内,制动冷却水箱中的水对换热管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制动冷却水箱上还设置有贯穿制动冷却水箱本体的风冷管。采用本技术方案,在车运行的过程中,风冷管能够加速对制动冷却水箱内水的散热,进一步提高对换热管中的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上设置有导热翅片,所述换热管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的中部或下部。采用本技术方案,在换热管上设置导热翅片能够增加换热管的换热效果,将换热管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的中部或下部,能够在制动冷却水箱内水不满的情况下依旧能对换热管中的冷却液进行水冷,保证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上设置有排气阀和排污阀。采用本技术方案,设置排气阀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的汽体,保证冷却液在辅助散热装置中顺畅的循环流动;设置排污阀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堆积的污物。

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ⅰ和柔性连接管ⅱ经车架前端横梁中间部位设置的通孔处引出。采用本技术方案,在达到车辆转弯需求时,柔性连接管ⅰ和柔性连接管ⅱ所需要在牵引车和车厢之间的预留的长度较短。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的转角处均采用平滑的弧形过度结构。采用本技术方案,散热装置中不使用90°转角的弯头,使用平滑过度结构能够降低冷却液循环流动中的阻力。

优选的,驱动冷却液循环的水泵的叶轮的宽度增加2mm-4mm,水泵的转速提高10%-20%。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增加冷却液在散热装置中的流量,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一种应用在原油运输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包括与发动机冷却水套连通的散热水箱、节温器,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外接管路中设置有可替代散热水箱配套风扇的辅助散热器。采用本技术方案,设置有辅助散热器能够替代散热水箱配套风扇,降低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噪声,节约能源。

优选的,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设置在油罐外表面并以油罐外壁为基体制成的散热箱,所述散热箱通过柔性连接管ⅰ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通过柔性连接管ⅱ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与散热水箱串联或并联设置。采用本技术方案,温度较低时,原油运输车油罐内的原油需要保温,原油在10℃以下就会凝固在油罐内,不能顺利流出。将原油运输车用于冷却发动机的冷却液流入散热箱内与油罐内的原油进行热交换,一方便能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原油保有足够的温度,保证卸油方便。

或者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设置在油罐内的散热箱,所述散热箱通过柔性连接管ⅰ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通过柔性连接管ⅱ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与散热水箱串联或并联设置。采用本技术方案,温度较低时,原油运输车油罐内的原油需要保温,原油在10℃以下就会凝固在油罐内,不能顺利流出。将原油运输车用于冷却发动机的冷却液流入散热箱内与油罐内的原油进行热交换,一方便能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原油保有足够的温度,保证卸油方便。

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ⅰ的进口处或柔性连接管ⅱ的进口处设置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为电动控制阀门或者温度自控式阀门。采用本技术方案,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处或者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处设置有温控阀能够控制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中的冷却液的温度,较好的保证发动机的冷却效果。

优选的,所述辅助散热器还包括穿过制动冷却水箱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散热箱并联或串联设置。采用本技术方案,冷却液可流入制动冷却水箱中的换热管内,制动冷却水箱中的水对换热管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制动冷却水箱上还设置有贯穿制动冷却水箱本体的风冷管。采用本技术方案,在车运行的过程中,风冷管能够加速对制动冷却水箱内水的散热,进一步提高对换热管中的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上设置有导热翅片,所述换热管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的中部或下部。采用本技术方案,在换热管上设置导热翅片能够增加换热管的换热效果,将换热管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的中部或下部,能够在制动冷却水箱内水不满的情况下依旧能对换热管中的冷却液进行水冷,保证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上设置有排气阀和排污阀。采用本技术方案,设置排气阀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的汽体,保证冷却液在辅助散热装置中顺畅的循环流动;设置排污阀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堆积的污物。

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ⅰ和柔性连接管ⅱ经车架前端横梁中间部位设置的通孔处引出。采用本技术方案,在达到车辆转弯需求时,柔性连接管ⅰ和柔性连接管ⅱ所需要在牵引车和车厢之间的预留的长度较短。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的转角处均采用平滑的弧形过度结构。采用本技术方案,散热装置中不使用90°转角的弯头,使用平滑过度结构能够降低冷却液循环流动中的阻力。

优选的,驱动冷却液循环的水泵的叶轮的宽度增加2mm-4mm,水泵的转速提高10%-20%。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增加冷却液在散热装置中的流量,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一种应用在半挂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包括与发动机冷却水套连通的散热水箱、节温器,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外接管路中设置有可替代散热水箱配套风扇的辅助散热器。采用本技术方案,设置有辅助散热器能够替代散热水箱配套风扇,降低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噪声,节约能源。

优选的,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以车架为基体制成的散热箱,所述散热箱通过柔性连接管ⅰ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通过柔性连接管ⅱ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与散热水箱串联或并联设置。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水箱和散热箱均能对冷却液起到散热作用,两者可以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ⅰ的进口处或柔性连接管ⅱ的进口处设置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为电动控制阀门或者温度自控式阀门。采用本技术方案,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处或者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处设置有温控阀能够控制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中的冷却液的温度,较好的保证发动机的冷却效果。

优选的,所述辅助散热器还包括穿过制动冷却水箱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散热箱并联或串联设置。采用本技术方案,冷却液可流入制动冷却水箱中的换热管内,制动冷却水箱中的水对换热管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制动冷却水箱上还设置有贯穿制动冷却水箱本体的风冷管。采用本技术方案,在车运行的过程中,风冷管能够加速对制动冷却水箱内水的散热,进一步提高对换热管中的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上设置有导热翅片,所述换热管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的中部或下部。采用本技术方案,在换热管上设置导热翅片能够增加换热管的换热效果,将换热管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的中部或下部,能够在制动冷却水箱内水不满的情况下依旧能对换热管中的冷却液进行水冷,保证散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上设置有排气阀和排污阀。采用本技术方案,设置排气阀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的汽体,保证冷却液在辅助散热装置中顺畅的循环流动;设置排污阀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堆积的污物。

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ⅰ、柔性连接管ⅱ与散热箱的连接处均设置在牵引板的后方,所述柔性连接管ⅰ、柔性连接管ⅱ均从牵引板上最前端的横撑的中部通孔处引出。采用本技术方案,柔性连接管ⅰ和柔性连接管ⅱ穿过牵引板上最前端的横撑的位置到牵引板上的牵引销轴的距离较小,在满足挂车转弯的需要时,大大减少了柔性连接管ⅰ和柔性连接管ⅱ在牵引车和车厢之间的预留量。

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ⅰ和柔性连接管ⅱ在牵引车与车厢之间均为可拆卸固定连接的两段。采用本技术方案,当半挂车的牵引车与车厢分离时,柔性连接管ⅰ和柔性连接管ⅱ均可断开,柔性连接管ⅰ和柔性连接管ⅱ与牵引车连接的部分对接,满足牵引车独自行走时的散热要求。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的转角处均采用平滑的弧形过度结构。采用本技术方案,散热装置中不使用90°转角的弯头,使用平滑过度结构能够降低冷却液循环流动中的阻力。

优选的,驱动冷却液循环的水泵的叶轮的宽度增加2mm-4mm,水泵的转速提高10%-20%。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增加冷却液在散热装置中的流量,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制动冷却水箱的侧视图一;

图4为制动冷却水箱的剖视图一;

图5为制动冷却水箱的侧视图二;

图6为制动冷却水箱的剖视图二;

图7为车架纵梁处的散热管路ⅰ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12为辅助散热装置与发动机冷却水套、散热水箱的连接原理图,箭头方向为冷却液的流动方向。

图13为原油运输车上的散热管路ⅰ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4为原油运输车上的散热管路ⅰ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5为应用在半挂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6为应用在半挂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7牵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横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现有技术中的车载发动机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车架纵梁处的散热管路ⅰ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发动机,2-散热水箱,3-节温器,4-风扇,5-车架,5.1-车架纵梁,6-散热箱,7-柔性连接管ⅰ,8-柔性连接管ⅱ,9-制动冷却水箱,10-换热管,10.1-导热翅片,11-风冷管,12-排气阀,13-排污阀,14-油罐,15-牵引板,15.1-横撑,15.1.1-通孔,16-牵引销轴,17-连接管ⅰ,18-连接管ⅱ,19-连接件,20-牵引车,21-车厢。所述制动冷却水箱指的是用于车辆制动、轮胎降温的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运用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保护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如图1-12和19-20,一种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包括与发动机冷却水套连通的散热水箱2、节温器3,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外接管路中设置有可替代散热水箱2配套风扇4的辅助散热器。辅助散热器能够替代散热水箱2配套风扇4,降低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噪声,节约能源。

在本方案中,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以车架5为基体制成的散热箱6,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ⅰ7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ⅱ8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与散热水箱2串联或并联设置。在车架5上焊接连接件19形成沿着车架5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布置的散热箱6,也可称之为散热管路。当散热水箱2与散热箱5串联设置时,散热水箱2与散热箱6对冷却液形成多级散热,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当散热水箱2与散热箱6并联设置时,散热水箱2和散热箱6同时分别对部分冷却液进行散热,两者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散热箱6可设置成并联设置的两个散热箱。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选为耐高温的橡胶管,直径为3cm-7cm。

在本方案中,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的进口处设置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为电动控制阀门或者温度自控式阀门。

在本方案中,所述辅助散热器还包括穿过制动冷却水箱9的换热管10,所述换热管10与散热箱6并联或串联设置。所述换热管10可设计为贯穿制动冷却水箱9的直管,也可设计为u型管,冷却液可流入制动冷却水箱9中的换热管10内,制动冷却水箱9中的水和换热管10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制动冷却水箱9上还设置有贯穿制动冷却水箱本体的风冷管11。在车运行的过程中,风冷管11能够加速对制动冷却水箱9内水的散热,进一步提高对换热管10中的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换热管10上设置有导热翅片10.1,所述换热管10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9的中部或下部。在换热管10上设置导热翅片10.1能够增加换热管10的换热效果,将换热管10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9的中部或下部,能够在制动冷却水箱9内水不满的情况下依旧能对换热管10中的冷却液进行水冷,保证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散热箱6上设置有排气阀12和排污阀13。设置排气阀12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的汽体,保证冷却液在辅助散热装置中顺畅的循环流动;设置排污阀13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堆积的污物,所述排气阀12可为手动排气阀或自动排气阀,所述排污阀13可为手动排污阀或自动排污阀,优选的,所述排气阀12设置在散热箱的较高处或最高处,所述排污阀13设置在散热箱的较低处或最低处。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6和/或换热管10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设置有流量控制法能够调整冷却液在散热箱6、换热管10中的流量,进而能够调整对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经车架1前端横梁中间部位设置的通孔处引出。在达到车辆转弯需求时,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所需要在牵引车20和车厢21之间的预留的长度较短。

在本方案中,所述散热箱6的转角处均采用平滑的弧形过度结构。采用本技术方案,散热装置中不使用90°转角的弯头,使用平滑过度结构能够降低冷却液循环流动中的阻力。

在本方案中,驱动冷却液循环的水泵的叶轮的宽度增加2mm-4mm,水泵的转速提高10%-20%。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增加冷却液在散热装置中的流量,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从发动机冷却水套流出的冷却液以及经过散热水箱2、散热箱6和换热管10的作用,将冷却液的温度降低再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中,冷却液循环流动,大大增加了冷却液的散热面积,400马力左右的重汽的散热面积设置在36平方以上。在冷却液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内的冷却液的温度。

通常在140-200马力的发动机1上,风扇4占用发动机1的功率约为8%,在300-400马力的发动机1上,风扇4占用发动机的功率约为9%,功率再高的发动机1,风扇4可占发动机功率的10%以上,通过设置的散热装置将风扇摘除,降低能耗,减少噪声,具有良好的市场与应用前景。

如图1-14和19-20,一种应用在原油运输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包括与发动机冷却水套连通的散热水箱2、节温器3,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外接管路中设置有可替代散热水箱2配套风扇4的辅助散热器。辅助散热器能够替代散热水箱2配套风扇4,降低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噪声,节约能源。

在本方案中,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设置在油罐14外表面并以油罐外壁为基体制成的散热箱6,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ⅰ7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ⅱ8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与散热水箱2串联或并联设置。温度较低时,原油运输车油罐14内的原油需要保温,原油在10℃以下就会凝固在油罐14内,不能顺利流出。将原油运输车用于冷却发动机的冷却液流入散热箱6内与油罐14内的原油进行热交换,一方便能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原油保有足够的温度,保证卸油方便。

或者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设置在油罐14内的散热箱6,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ⅰ7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ⅱ8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与散热水箱2串联或并联设置。温度较低时,原油运输车油罐内14的原油需要保温,原油在10℃以下就会凝固在油罐14内,不能顺利流出。将原油运输车用于冷却发动机的冷却液流入散热箱6内与油罐14内的原油进行热交换,一方便能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原油保有足够的温度,保证卸油方便。

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选为耐高温的橡胶管,直径为3cm-7cm。

在本方案中,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的进口处设置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为电动控制阀门或者温度自控式阀门。

在本方案中,所述辅助散热器还包括穿过制动冷却水箱9的换热管10,所述换热管10与散热箱6并联或串联设置。所述换热管10可设计为贯穿制动冷却水箱9的直管,也可设计为u型管,冷却液可流入制动冷却水箱9中的换热管10内,制动冷却水箱9中的水和换热管10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制动冷却水箱9上还设置有贯穿制动冷却水箱本体的风冷管11。在车运行的过程中,风冷管11能够加速对制动冷却水箱9内水的散热,进一步提高对换热管10中的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换热管10上设置有导热翅片10.1,所述换热管10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9的中部或下部。在换热管10上设置导热翅片10.1能够增加换热管10的换热效果,将换热管10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9的中部或下部,能够在制动冷却水箱9内水不满的情况下依旧能对换热管10中的冷却液进行水冷,保证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散热箱6上设置有排气阀12和排污阀13。设置排气阀12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的汽体,保证冷却液在辅助散热装置中顺畅的循环流动;设置排污阀13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堆积的污物,所述排气阀12可为手动排气阀或自动排气阀,所述排污阀13可为手动排污阀或自动排污阀。优选的,所述排气阀12设置在散热箱的较高处或最高处,所述排污阀13设置在散热箱的较低处或最低处。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6和/或换热管10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设置有流量控制法能够调整冷却液在散热箱6、换热管10中的流量,进而能够调整对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经车架5前端横梁中间部位设置的通孔处引出。在在达到车辆转弯需求时,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所需要在牵引车20和车厢21之间的预留的长度较短。

在本方案中,所述散热箱6的转角处均采用平滑的弧形过度结构。采用本技术方案,散热装置中不使用90°转角的弯头,使用平滑过度结构能够降低冷却液循环流动中的阻力。

在本方案中,驱动冷却液循环的水泵的叶轮的宽度增加2mm-4mm,水泵的转速提高10%-20%。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增加冷却液在散热装置中的流量,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从发动机冷却水套流出的冷却液以及经过散热水箱2、散热箱6和换热管10的作用,将冷却液的温度降低再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中,冷却液循环流动,大大增加了冷却液的散热面积,400马力左右的重汽的散热面积设置在36平方以上。在冷却液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内的冷却液的温度。

通常在140-200马力的发动机1上,风扇4占用发动机1的功率约为8%,在300-400马力的发动机1上,风扇4占用发动机的功率约为9%,功率再高的发动机1,风扇4可占发动机功率的10%以上,通过设置的散热装置将风扇摘除,降低能耗,减少噪声,具有良好的市场与应用前景。

如图1-12、图15、16和19-20,一种应用在半挂车上的车载发动机用复合式散热装置,包括与发动机冷却水套连通的散热水箱2、节温器3,在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外接管路中设置有可替代散热水箱2配套风扇4的辅助散热器。设置有辅助散热器能够替代散热水箱2配套风扇4,降低车辆运行时产生的噪声,节约能源。

在本方案中,所述辅助散热器包括以车架5为基体制成的散热箱6,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ⅰ7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通过柔性连接管ⅱ8与发动机冷却水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箱6与散热水箱2串联或并联设置。在车架5上焊接连接件19形成沿着车架5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布置的散热箱6,也可称之为散热管路。当散热水箱2与散热箱5串联设置时,散热水箱2与散热箱6对冷却液形成多级散热,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当散热水箱2与散热箱6并联设置时,散热水箱2和散热箱6同时分别对部分冷却液进行散热,两者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散热箱6可设置成并联设置的两个散热箱。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选为耐高温的橡胶管,直径为3cm-7cm。

在本方案中,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的进口处设置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为电动控制阀门或者温度自控式阀门。

在本方案中,所述辅助散热器还包括穿过制动冷却水箱9的换热管10,所述换热管10与散热箱6并联或串联设置。所述换热管10可设计为贯穿制动冷却水箱9的直管,也可设计为u型管,冷却液可流入制动冷却水箱9中的换热管10内,制动冷却水箱9中的水和换热管10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制动冷却水箱9上还设置有贯穿制动冷却水箱本体的风冷管11。在车运行的过程中,风冷管11能够加速对制动冷却水箱9内水的散热,进一步提高对换热管10中的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换热管10上设置有导热翅片10.1,所述换热管10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9的中部或下部。在换热管10上设置导热翅片10.1能够增加换热管10的换热效果,将换热管10设置在制动冷却水箱9的中部或下部,能够在制动冷却水箱9内水不满的情况下依旧能对换热管10进行水冷,保证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散热箱6上设置有排气阀12和排污阀13。设置排气阀12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的汽体,保证冷却液在辅助散热装置中顺畅的循环流动;设置排污阀13能够排出辅助散热装置中堆积的污物,所述排气阀12可为手动排气阀或自动排气阀,所述排污阀13可为手动排污阀或自动排污阀。优选的,所述排气阀12设置在散热箱的较高处或最高处,所述排污阀13设置在散热箱的较低处或最低处。

在本方案中,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柔性连接管ⅱ8与散热箱6的连接处均设置在牵引板15的后方,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柔性连接管ⅱ8均从牵引板15上最前端的横撑15.1的中部通孔15.1.1处引出。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穿过牵引板15上最前端的横撑15.1的位置到牵引板15上的牵引销轴16的距离较小,在满足挂车转弯的需要时,大大减少了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在牵引车20和车厢21之间的预留量。

进一步地,散热箱6可设置成并联设置的两个散热箱,充分利用牵引板15两侧的车架5,增加冷却液的散热面积。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在牵引车20与车厢21之间均为可拆卸固定连接的两段。当半挂车的牵引车20与车厢21分离时,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均可断开,柔性连接管ⅰ7和柔性连接管ⅱ8与牵引车20连接的部分对接,满足牵引车20独自行走时的散热要求。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6和/或换热管10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设置有流量控制法能够调整冷却液在散热箱6、换热管10中的流量,进而能够调整对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在本方案中,所述散热箱6的转角处均采用平滑的弧形过度结构。采用本技术方案,散热装置中不使用90°转角的弯头,使用平滑过度结构能够降低冷却液循环流动中的阻力。

在本方案中,驱动冷却液循环的水泵的叶轮的宽度增加2mm-4mm,水泵的转速提高10%-20%。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增加冷却液在散热装置中的流量,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从发动机冷却水套流出的冷却液以及经过散热水箱2、散热箱6和换热管10的作用,将冷却液的温度降低再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中,冷却液循环流动,大大增加了冷却液的散热面积,400马力左右的重汽的散热面积设置在36平方以上。在冷却液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进入发动机冷却水套内的冷却液的温度。

通常在140-200马力的发动机1上,风扇4占用发动机1的功率约为8%,在300-400马力的发动机1上,风扇4占用发动机的功率约为9%,功率再高的发动机1,风扇4可占发动机功率的10%以上,通过设置的散热装置将风扇摘除,降低能耗,减少噪声,具有良好的市场与应用前景。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考即可。

本发明中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创造性的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