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温性能卓越的汽车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3214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温性能卓越的汽车水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水箱,具体涉及一种降温性能卓越的汽车水箱。



背景技术:

汽车水箱又称散热器,是汽车冷却系统中主要机件;功用是散发热量,冷却水在水套中吸收热量,流到散热器后热量散去,再回到水套内循环,达到调温。是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水箱是水冷式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作为水冷式发动机散热回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能够吸收缸体的热量,防止发动机过热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缸体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并不是很多,所以发动机的热量通过冷却水这个液体回路,利用水作为载热体传导热,再通过大面积的散热片以对流的方式散热,以维持发动机的合适工作温度。当发动机的水温高的时候,水泵泵水反复循环借此来降低发动机的温度,水箱是的构成是一根根空心的铜管。高温水进到水箱经过风冷又循环到发动机缸壁达到保护发动机的目的,冬天水温如果过低,这个时候就会停止水的循环,避免发动机温度过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汽车发动机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使用寿命,情况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失火等现像,给人们驾驶汽车带来很大的生命威胁,而现有的汽车水箱对汽车发动机进行降温散热,但是现有的汽车水箱降温性能不能满足发动机散发的热量,使得汽车发动机使用寿命降低,汽车事故频繁,给人们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降温性能卓越的汽车水箱,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温性能卓越的汽车水箱,包括水箱本体,所述水箱本体上设有上水箱,所述上水箱上设有散热空气叶片,所述散热空气叶片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散热空气叶片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上水箱的顶端设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设有上水箱进水口,所述上水箱进水口的一侧设有第一液压油箱,所述第一液压油箱的一侧设有第一液压油风冷装置,所述上水箱进水口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液压油箱,所述第二液压油箱的一侧设有第二液压油风冷装置,所述冷凝器的顶端设有上水箱回流管,所述上水箱的底端设有下水箱,所述下水箱的顶端设有下水箱出水管,所述下水箱的一侧设有蓄电池。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液压油箱上设有第一进油口,所述第二液压油箱上设有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固定孔若干个,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第二固定孔若干个。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液压油风冷装置和第二液压油风冷装置上均设有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水箱上设有若干个铜管,所述铜管分布在第一液压油箱和第二液压油箱上,所述第一液压油箱和第二液压油箱上设有液压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空气叶片上设有散热器芯子,所述散热空气叶片由铝合金制成,所述上水箱和下水箱由铝合金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液压油风冷装置和所述第二液压油风冷装置均设有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通过胶管与副油箱相连,所述副油箱的顶端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上设有风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器上设有螺纹管和风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水箱回流管与冷凝器上的螺纹管相连,所述螺纹管与第一液压油箱和第二液压油箱上的铜管相连,所述铜管与上水箱相连,所述上水箱与下水箱相连,所述下水箱与下水箱出水管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电池与汽车电瓶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水箱的底端和顶端均设有散热空气叶片。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汽车水箱降温性能好,降温速度快,可以对汽车发动机快速降温,提高发动机使用寿命,减少汽车事故,减少更换或维修次数,给驾驶员带来极大的方便,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提高汽车性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结构简单,方便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液压风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箱本体;2、上水箱;3、蓄电池;4、第一液压油风冷装置;5、第二液压油风冷装置;6、第一固定板;7、第一固定孔;8、第二固定板;9、第二固定孔;10、散热空气叶片;11、下水箱出水管;12、上水箱回流管;13、第一液压油箱;14、冷凝器;15、第一进油口;16、上水箱进水口;17、第二进油口;18、第二液压油箱;19、下水箱;20、液压马达;21、防冻液输送管;22、胶管;23、散热器;24、风扇;25、副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降温性能卓越的汽车水箱,包括水箱本体1,水箱本体1上设有上水箱2,上水箱2上设有散热空气叶片10,散热空气叶片10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板6,散热空气叶片10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板8,上水箱2的顶端设有冷凝器14,冷凝器14的一侧设有上水箱进水口16,上水箱进水口16的一侧设有第一液压油箱13,第一液压油箱13的一侧设有第一液压油风冷装置4,上水箱进水口16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液压油箱18,第二液压油箱18的一侧设有第二液压油风冷装置5,冷凝器14的顶端设有上水箱回流管12,上水箱2的底端设有下水箱19,下水箱19的顶端设有下水箱出水管11,下水箱19的一侧设有蓄电池3。

第一液压油箱13上设有第一进油口15,第二液压油箱18上设有第二进油口17,第一固定板6上设有第一固定孔7若干个,第二固定板8上设有第二固定孔9若干个,通过固定孔把汽车水箱固定在汽车上,让水箱在汽车高速行驶或者颠动的时候不会晃动。

冷凝器14、第一液压油风冷装置4和第二液压油风冷装置5上均设有温控开关,温控开关与蓄电池3电性连接,通过温控开关感应水箱上的防冻液温度,从而给防冻液进行降温,全自动降温,无需人为操控,给人们操作带来方便。

上水箱2上设有若干个铜管,铜管分布在第一液压油箱13和第二液压油箱18上,第一液压油箱13和第二液压油箱18上设有液压油,通过铜管穿插在液压油中,让液压油吸收铜管里的防冻液的温度,从而达到降温的功能。

散热空气叶片10上设有散热器芯子,散热空气叶片10由铝合金制成,上水箱2和下水箱19由铝合金制成,通过铝制的散热空气叶片导热性能更好,散热效果更佳。

第一液压油风冷装置4和第二液压油风冷装置5均设有液压马达20,液压马达20通过胶管22与副油箱25相连,副油箱25的顶端设有散热器23,散热器23上设有风扇24,通过液压油风冷装置给液压油进行降温。

冷凝器14上设有螺纹管和风机,通过风机给螺纹管上的防冻液进行降温。

上水箱回流管12与冷凝器14上的螺纹管相连,螺纹管与第一液压油箱13和第二液压油箱18上的铜管相连,铜管与上水箱2相连,上水箱2与下水箱19相连,下水箱19与下水箱出水管11相连,通过三次降温,让防冻液降温效果更好。

蓄电池3与汽车电瓶电性连接,通过汽车电瓶给水箱供电,当汽车发动时,会产生电流从而给蓄电池供电,让发动机工作时,蓄电池保持有电。

上水箱2的底端和顶端均设有散热空气叶片10,加快水箱上的防冻液散热。

本发明一种降温性能卓越的汽车水箱,包括水箱本体1,水箱本体1上设有上水箱2和下水箱19,上水箱2上设有上水箱回流管12,下水箱19设有下水箱出水管11,上水箱回流管12和下水箱出水管11通过油管与发动机相连,而上水箱2上还设有上水箱进水口16,方便人们添加防冻液,水箱本体1的的底端和顶端均设有散热空气叶片10,加快水箱上的防冻液散热,而散热空气叶片1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8,而,第一固定板6上设有第一固定孔7若干个,第二固定板8上设有第二固定孔9若干个,通过固定孔把汽车水箱固定在汽车上,让水箱在汽车高速行驶或者颠动的时候不会晃动,而上水箱2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液压油箱13和第二液压油箱18,并通过第一进油口15和第二进油口17注入液压油,而上水箱2上设有若干个铜管,铜管分布在第一液压油箱13和第二液压油箱18上,第一液压油箱13和第二液压油箱18上分别设有第一液压油风冷装置4和第二液压油风冷装置5,而第一液压油风冷装置4和第二液压油风冷装置5上均设有液压马达、风扇、散热器,上水箱进水口16设在冷凝器14中部,而冷凝器14上设有螺纹管和风机,上水箱回流管12与冷凝器14上的螺纹管相连,螺纹管与第一液压油箱13和第二液压油箱18上的铜管相连,铜管与上水箱2相连,上水箱2与下水箱19相连,下水箱19与下水箱出水管11相连,当汽车发电机工作时,通过油泵把下水箱19中的防冻液通过下水箱出水管11输送到发动机壁上,对发动机进行降温,把发动机温度吸收到防冻液上,通过油管输送到上水箱回流管12中,经过上水箱回流管12输送到冷凝器14上的螺纹管上,冷凝器14上的温控开关会因螺纹管的温度让风机对螺纹管进行降温散热,然后输送到第一液压油箱13和第二液压油箱18上的铜管上,第一液压油箱13和第二液压油箱18上的温控开关会感应液压油的温度,因为铜管的温度被吸收到液压油上,当液压油温度过高时,第一液压油风冷装置4和第二液压油风冷装置5上的液压马达会翻动液压油,并在风扇的旋转作用下对液压油进行降温,然后防冻液通过铜管输送到上水箱2上,通过散热空气叶片10再次给防冻液进行降温,达到三次降温,提高水箱降温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