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燃料泵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485353阅读:来源:国知局
分力。在这里,当翻转力F12施加到辊33以使得辊33沿水平方向(图3Α中的顺时针方向)翻转时,如图3C所示,推动合力F20的方向倾向于沿辊33的翻转方向变化。然而,由于柱塞31的滑动轴线LI不变,推动合力F20始终朝向滑动轴线LI的远端侧施加。因此,由于存在始终在滑动轴线LI的方向上施加的推动合力F20,产生恢复力F30,其被施加以恢复在出现试图使得辊33翻转时施加的假想推动合力F20’。
[0036]在这里,由凸轮主体21与辊33之间在接触点Pl处产生的摩擦而产生的旋转力F10、F20沿接触点Pl处的切线L2的方向施加。而且,如图3C和图3D所示,在辊33处产生的推动合力F20在柱塞31的滑动轴线LI的方向上朝向远端侧施加。因此,为了产生抵抗被施加以使辊33翻转的翻转力F12的恢复力F30,需要使得辊33的旋转力F10、Fll的矢量与在滑动轴线LI的方向上朝向远端侧施加的推动合力F20的矢量相交。在凸轮主体21的旋转方向确定的情况下,辊33的旋转力F10、F11在确定的旋转方向上在接触点Pl处施加。因此,当辊33、气缸11和凸轮主体21被布置以使得辊33与凸轮主体21之间的接触点Pl从滑动轴线LI与在接触点Pl处的切线L2在此彼此相交的假想相交点P2在与凸轮主体21的旋转方向R相反的凸轮主体21的反向旋转方向上移位时,能够使得辊33的在接触点Pl处的旋转力的矢量与沿滑动轴线LI的方向朝向远端侧产生的推动合力F20的矢量相交。以此方式,恢复力F30在与翻转力F12的方向(翻转方向)相反的相反方向(也称为反向翻转方向,其是图3C中的逆时针方向)上施加。从而,能够限制辊33的翻转。
[0037]下面,将参考图4描述滑动轴线LI的倾斜角度。图4是表示在滑动轴线LI相对于径向接触线L3倾斜预定的倾斜角度α的情况下,预定的倾斜角度α与来自高压燃料泵I的燃料的排出量的变化比(减少比)之间的关系的图。在这里,零(O)度的倾斜角度表示凸轮主体21、辊33和柱塞33被布置以使得柱塞31的滑动轴线LI与径向接触线L3重合(即,一致)的状态。
[0038]根据图4,理解当预定的倾斜角度α增大时,从高压燃料泵I排出的燃料的排出量减少。这是由于当柱塞倾斜时,柱塞的滑动距离(往复距离)减小,并且由凸轮主体21推动的柱塞31的被推量(被推距离)减小的事实。在此,当假设燃料的排出量的变化遵循标准差σ的原则时,在零(O)度的倾斜角度燃料的排出量存在±2-3 σ的误差。当高压燃料泵I的燃料的排出量被控制时,期望执行反映这个误差的控制操作。因此,当燃料的排出量的减小在±2_3σ的误差范围内时,用于控制燃料的排出量的控制操作能够被执行而不需要在控制操作中的显著变化(修改)。
[0039]参考图4,在八度的倾斜角度,燃料的排出量的减小比是0.97。这个0.97的减小比落在大约0.37(是±3 σ的标准差)的误差与大约4.6(是±2 σ的标准差)的误差之间的误差范围内。因此,期望倾斜角度小于八度,所述倾斜角度不需要用于控制排出量的控制操作改变。
[0040]下面将描述该实施例的优点。
[0041]在该实施例中,接触点Pl从柱塞31的滑动轴线LI与在接触点Pl处的切线L2彼此相交的相交点Ρ2在与凸轮主体21的旋转方向R相反的凸轮主体21的反向旋转方向上移位,其中所述接触点Pl是从凸轮轴20的轴线的方向(凸轮主体21的轴线方向)上看到的辊33与凸轮主体21之间的接触点。通过这个布置,由于在滑动轴线LI的方向上朝向远端侧施加到辊33的推动合力F20而施加到辊33的恢复力F30在用于限制辊33翻转的方向上施加。因此,能够限制辊33的翻转。从而,能够限制辊33的卡住,并且从而能够提高高压燃料泵I在将燃料供应到内燃机的功能方面的可靠性。
[0042]而且,期望辊33的圆的圆心Ρ3沿着柱塞31的滑动轴线LI放置。以此方式,辊33与凸轮主体21之间的接触点出现在凸轮凸角22的顶点。因此,柱塞31的在此燃料由柱塞31最大程度地压缩的上止点和柱塞31的在此柱塞31沿着气缸11移动到最远端侧的下止点分别出现在柱塞31不倾斜的情况下柱塞31的上止点和下止点处。也就是,凸轮轮廓的表示一经凸轮主体21旋转使柱塞31往复时柱塞31的位置的上止点和下止点分别与在柱塞31不倾斜的情况下形成的凸轮轮廓的上止点和下止点一致。以此方式,不导致参考凸轮轮廓计算的在高压燃料泵I处的燃料排出量的显著变化和用于控制燃料喷射量的控制操作的显著变化,能够容易地执行控制操作。
[0043]此外,期望气缸11倾斜以使得柱塞31的滑动轴线LI相对于径向接触线L3沿凸轮主体21的反向旋转方向倾斜。通过这个布置,从接触点Pl到假想相交点Ρ2的距离能够仅仅通过气缸11的倾斜而调整。因此,辊33、柱塞31和凸轮主体21能够被布置以使得当沿凸轮轴20的轴线的方向观察辊33和凸轮主体21时,接触点Pl (也就是,辊33和凸轮主体21在此彼此接触的点)从相交点P2 (也就是,柱塞31的滑动轴线LI和辊33的横截面的圆在接触点Pl处的切线L2在此彼此相交的点)在与凸轮主体21的旋转方向R相反的凸轮主体21的反向旋转方向上移位以使得恢复力适当地施加到辊33。因此,能够限制辊33的卡住,并且从而也能够提高高压燃料泵I在将燃料供应到内燃机的功能方面的可靠性。
[0044]期望滑动轴线LI的倾斜角度大于零度并且小于八度。以此方式,能够在限制由滑动轴线LI的倾斜导致的排出量的减少的量的同时限制辊33的翻转。因此,能够限制辊33的卡住,并且从而能够提高高压燃料泵I在将燃料供应到内燃机的功能方面的可靠性。
[0045](第二实施例)
[0046]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凸轮主体21和可滑动装置30被布置以使得柱塞31的滑动轴线LI延伸穿过凸轮主体21的中心(旋转中心)P4。具体地,气缸11垂直于凸轮主体21并且不相对于凸轮主体21倾斜。辊33被布置以使得辊33的圆的圆心P3从滑动轴线LI在与凸轮主体21的旋转方向R相反的凸轮主体21的反向旋转方向上移位。
[0047]当辊33的圆的圆心P3以上述方式从滑动轴线LI移位时,连接在辊33的圆的圆心P3与接触点Pl之间的径向接触线L3从滑动轴线LI在与凸轮主体21的旋转方向R相反的凸轮主体21的反向旋转方向上移位。因此,即使当辊33、凸轮主体21和挺杆体32以上述方式布置时,接触点Pl从假想相交点P2在与凸轮主体21的旋转方向R相反的凸轮主体21的反向旋转方向上移位。
[0048]因此,即使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在滑动轴线LI的方向上朝向远端侧施加的推动合力F20而施加到辊33的恢复力F30在用于限制辊33翻转的方向(反向翻转方向)上施加。因此,能够限制辊33的翻转。因此,能够限制辊33的卡住,并且从而能够提高高压燃料泵I在使得燃料加压和将加压的燃料供应到高压燃料泵I的外侧的功能方面的可靠性。
[0049]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得辊33的圆的圆心P3从滑动轴线LI移位而代替使得气缸11倾斜,接触点Pl从假想相交点P2在与凸轮主体21的旋转方向R相反的反向旋转方向上移位。以此方式,例如,通过改变挺杆体32的保持部321的构造,辊33的保持位置能够改变以使得接触点Pl从假想相交点P2在与凸轮主体21的旋转方向R相反的凸轮主体21的反向旋转方向上移位。因此,通过简单的构造,能够限制辊33的翻转,并且从而能够提高高压燃料泵I在将燃料供应到内燃机的功能方面的可靠性。
[0050](第三实施例)
[0051]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气缸11相对于凸轮主体21倾斜以使得柱塞31的滑动轴线LI不延伸穿过凸轮主体21的中心(旋转中心)P4。而且,在挺杆体32的内侧,辊33被布置以使得辊33放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