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308223阅读:来源:国知局
参照图21,首先,最初在步骤80中,对是否设置了表示SOx从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上游侧放出的作用已结束的情况的上游侧结束标识进行判断。由于在开始实施sox放出控制时该上游侧结束标识未被设置,因此进入步骤81,对催化剂温度TC是否在相对于缸内过浓控制而能够进行反应的活化温度Tl以上,例如150°C以上进行判断。在催化剂温度TC高于活化温度Tl时进入步骤82,对内燃机的运转状态是否处于可实施缸内过浓控制的运转区域进行判断。此时可实施缸内过浓控制的运转区域在图22A中用阴影线表示。如图22A所示,该可实施缸内过浓控制的运转区域根据燃料喷射量Q与内燃机转速N而被确定。
[0090]当在步骤82中判断为内燃机的运转状态处于可实施缸内过浓控制的运转区域时,进入步骤83,实施图19所示的缸内过浓控制。接下来,在步骤84中,对30:(从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上游侧放出的SOx放出作用是否结束进行判断,例如对缸内过浓控制是否持续实施了预定时间进行判断,在判断为SOx从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上游侧放出的SOx放出作用结束时,即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上游侧的再生结束时,进入步骤85,设置上游侧结束标识。一旦设置了上游侧结束标识,在接下来的处理循环中将会从步骤80跳至步骤82。
[0091]在步骤86中,对催化剂温度TC是否在相对于排气过浓控制而能够进行反应的活化温度T2以上,例如200°C以上进行判断。在催化剂温度TC高于活化温度T2时进入步骤87,对内燃机的运转状态是否处于可实施排气过浓控制的运转区域进行判断。此时可实施排气过浓控制的运转区域在图22B中用阴影线表示。如图22B所示,该可实施排气过浓控制的运转区域根据燃料喷射量Q与内燃机转速N而被确定。
[0092]当在步骤87中判断为内燃机的运转状态处于可实施排气过浓控制的运转区域时,进入步骤88,实施图19所示的排气过浓控制。接下来,在步骤89中,对SOx从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下游侧放出的SOx放出作用是否结束,例如对排气过浓控制是否持续实施了预定时间进行判断,在判断为SOx从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上游侧放出的SOJ^出作用结束,即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下游侧的再生结束时,进入步骤90,设置上游侧结束标识。接下来,在步骤91中将30:(放出标识重置,接下来,在步骤92中将Σ SOX清零。
[0093]在上述的示例中,在缸内过浓控制持续实施了预定时间时判断为SOx从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上游侧放出的SOJ^出作用结束,此时使缸内过浓控制结束,从而使SOx从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上游侧放出的SOJ^出作用结束。此外,在该示例中,在排气过浓控制持续实施了预定时间时判断为SOx从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下游侧放出的SOJ^出作用结束,此时使排气过浓控制结束从而使SOx从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下游侧放出的作用结束。在该情况下,在其他的改变例中,也能够在吸留SO3^ Σ SOX低于第一预定值时使SO x从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上游侧放出的SOx放出作用结束,并且在吸留SOj ΣΞΟΧ小于第二预定值时使30:(从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下游侧放出的SOJ^出作用结束。此外,在另外的改变例中,也可以分别对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上游侧的上游侧吸留30:(量与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下游侧的下游侧吸留SOx量进行计算,并在上游侧吸留SOx量低于预定值的情况下使SOx从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上游侧放出的SOx放出作用结束,在下游侧吸留SO ,量低于预定值的情况下使SOx从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下游侧放出的SOJ^出作用结束。
[0094]从图21所示的SOx放出控制程序可知,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实施缸内过浓控制的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温度范围与内燃机的运转区域被预先规定,在应当实施缸内过浓控制时,当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温度TC与内燃机的运转状态分别处于可实施缸内过浓控制的被预先规定的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温度范围(TC>T1)以及内燃机的运转区域(图22Α)时,缸内过浓控制被实施。而且,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实施排气过浓控制的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温度范围与内燃机的运转区域被预先规定,在应当实施排气过浓控制时,当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温度TC与内燃机的运转状态分别处于可实施排气过浓控制的被预先规定的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温度范围(TC > Tl)以及内燃机的运转区域(图22Β)时,排气过浓控制被实施。
[0095]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除了使用通过从碳氢化合物供给阀15以预先规定的范围内的周期对碳氢化合物进行喷射,从而对废气中所含有的■.进行净化的第一 ^.净化方法以外,还使用在被吸留于排气净化催化剂13中的NOx超过了预先规定的容许值时,将流入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废气的空燃比设为过浓而使吸留NOx从排气净化催化剂13放出的第二 NOx净化方法,在排气净化催化剂的温度TC高于预先规定的温度Tm时,实施利用第一 NOx净化方法而实现的NO ,净化作用,在排气净化催化剂的温度TC低于预先规定的温度Tm时,实施利用该第二 NOx净化方法而实现的NO χ净化作用。而且,从图21所示的SO旅出控制程序可知,在应当从排气净化催化剂13放出SOJt,若利用第一 NOJ.化方法而实现的NOJ.化作用持续地实施了预先规定的时间以上,则通过首先实施缸内过浓控制接下来实施排气过浓控制,从而实施30:(从排气净化催化剂13放出的SO χ放出作用。
[0096]另外,作为其他的实施例,也能够在排气净化催化剂13上游的内燃机排气通道内配置用于使碳氢化合物改性的氧化催化剂。
[0097]符号说明
[0098]4进气歧管;5排气歧管;7排气涡轮增压器;12排气管;13排气净化催化剂;14颗粒过滤器;15碳氢化合物供给阀。
【主权项】
1.一种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在内燃机排气通道内配置排气净化催化剂并且在排气净化催化剂上游的内燃机排气通道内配置碳氢化合物供给阀,在该排气净化催化剂的废气流通表面上负荷有贵金属催化剂并且在该贵金属催化剂周围形成有碱性的废气流通表面部分,当使流入排气净化催化剂的碳氢化合物的浓度以预先规定的范围内的振幅以及预先规定的范围内的周期进行振动时,该排气净化催化剂具有将废气中所含有的原的性质,并且当使该碳氢化合物浓度的振动周期长于该预先规定的范围时,该排气净化催化剂具有使废气中所含有的NOx的吸留量增大的性质,该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通过从碳氢化合物供给阀以该预先规定的范围内的周期对碳氢化合物进行喷射,从而对废气中所含有的 行净化,其中, 作为用于将流入排气净化催化剂的废气的空燃比设为过浓的过浓控制,选择性地使用缸内过浓控制和排气过浓控制,所述缸内过浓控制为在气缸内使过浓空燃比的燃烧气体生成的过浓控制,所述排气过浓控制为通过从碳氢化合物供给阀供给碳氢化合物而将废气的空燃比设为过浓的过浓控制,在应当从排气净化催化剂放出SOJt,首先通过缸内过浓控制将流入排气净化催化剂的废气的空燃比设为过浓,接下来通过排气过浓控制将流入排气净化催化剂的废气的空燃比设为过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其中, 通过该缸内过浓控制而将流入排气净化催化剂的废气的空燃比设为过浓,直到被吸留于排气净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的放出作用结束为止,当被吸留于排气净化催化剂的上游侧的SOx的放出作用结束时,为了使被吸留于排气净化催化剂的下流侧的SOx放出,而通过该排气过浓控制来将流入排气净化催化剂的废气的空燃比设为过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其中, 能够实施该缸内过浓控制的排气净化催化剂的温度范围与内燃机的运行区域被预先规定,在应当实施缸内过浓控制时,当排气净化催化剂的温度与内燃机的运行状态分别处于能够实施缸内过浓控制的该被预先规定的排气净化催化剂的温度范围以及内燃机的运行区域时,缸内过浓控制被实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其中, 能够实施该排气过浓控制的排气净化催化剂的温度范围与内燃机的运行区域被预先规定,在应当实施排气过浓控制时,当排气净化催化剂的温度与内燃机的运行状态分别处于能够实施排气过浓控制的该被预先规定的排气净化催化剂的温度范围以及内燃机的运行区域时,排气过浓控制被实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其中, 除了通过从该碳氢化合物供给阀以预先规定的范围内的周期对碳氢化合物进行喷射,从而对废气中所含有的行净化的第一 NOx净化方法以外,还使用在被吸留于排气净化催化剂中的NOx超过了预先规定的容许值时,将流入排气净化催化剂的废气的空燃比设为过浓而使吸留N(UA排气净化催化剂放出的第二 NOx净化方法,在排气净化催化剂的温度高于预先规定的温度时,实施利用该第一 NOx净化方法而实现的NOJf化作用,在排气净化催化剂的温度低于预先规定的温度时,实施利用该第二 NOx净化方法而实现的NO x净化作用,在应当从排气净化催化剂放出SOJt若利用该第一 NO x净化方法而实现的NO ,净化作用持续地实施了预先规定的时间以上,则通过首先实施缸内过浓控制接下来实施排气过浓控 制,从而实施SOx从排气净化催化剂放出的放出作用。
【专利摘要】在内燃机中,在内燃机排气通道内配置有碳氢化合物供给阀(15)与排气净化催化剂(13),通过从碳氢化合物供给阀(15)以预先规定的周期对碳氢化合物进行喷射,从而对废气中所含有的NOx进行净化。在应当从排气净化催化剂(13)放出SOx时,通过在气缸内使过浓空燃比的燃烧气体生成而将流入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废气的空燃比设为过浓,接下来通过从碳氢化合物供给阀(15)供给碳氢化合物而将流入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废气的空燃比设为过浓。
【IPC分类】F01N3/36, F01N3/08, F01N3/20
【公开号】CN105026715
【申请号】CN201380073518
【发明人】三宅照彦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3年2月25日
【公告号】WO2014128969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