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3687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净化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空气净化风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普通的电风扇几乎就只有送风这个单一的功能,而在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室内的粉尘、颗粒物、飞沫等污染物,对居住者造成头痛、心烦、注意力衰退、失眠等健康危害。而传统的空气净化器,为了静音效果,往往采用大风口小风速的设计,并不能兼顾吹风降温功能。消费者往往需要分别购置空气净化器和电风扇,一方面,购置成本浪费,另一方面,占用较大的居住空间。而现有的空气净化风扇往往通过在风扇前罩设置空气过滤装置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但是却影响出风速度。另外,也有空气净化风扇在进风口设置空气过滤装置,但是,净化效率与空气过滤装置的有效面积相关,而空气过滤装置的有效面积越大,则需提供相应较大的进风口与之适配,这将大大降低空间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出风量大且净化效率高的空气净化风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净化风扇,包括外围包覆有过滤筒的基座,所述基座内设有风机组件,所述基座的上端设有出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侧壁具有进风区,所述进风区上设有通孔,所述进风区的轴向高度为过滤筒高度的1/4~1/2,所述过滤筒的内壁和基座的侧壁间具有过风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过风间隙为1-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侧壁上设有与过滤筒的内壁抵靠的定位凸起;或者,所述基座的侧壁上设有与过滤筒的内壁抵靠的定位筋条,所述定位筋条沿轴向延伸;或者,所述过滤筒的内壁上设有与基座的侧壁抵靠的定位凸起;或者,所述过滤筒的内壁上设有与基座的侧壁抵靠的定位筋条,所述定位筋条沿轴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区位于过滤筒的下半段所在的高度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筒包覆在风机组件对应的区域外。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筒的上端与进风区的上端的高度差不大于12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组件沿轴向送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位于端部,所述基座在进风区内侧形成集风腔,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位于集风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位于集风腔的下半段所在的高度区间内;或者,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口的直径与基座侧壁的内径之比为1/3~1/2。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区沿周向环状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件包括与基座相连的进风部和位于进风部上方且横向出风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呈环状。

本发明中,基座的侧壁具有进风区,进风区上设有供气流通过的通孔,进风区的轴向高度为过滤筒高度的1/4~1/2。风机组件工作使得进风区内形成负压,过滤筒外侧的空气穿过过滤筒补充到进风区内。由于进风区需与风机组件上方的空间隔离开,避免串风,进风区过大必然造成基座内部空间利用不合理,使得基座较高,同时,还会造成机器重心偏高,容易倾倒,因此,进风区的轴向高度与过滤筒高度之比不应当大于1/2。另外,过滤筒与进风区相对的部分利用率较高,其以外部分则利用率相对较低,故考虑到过滤筒的充分利用,进风区的轴向高度与过滤筒高度之比不应当小于1/4。同时,过滤筒的内壁和基座的侧壁间具有过风间隙,自过滤筒与进风区相错位部分进入的气流,可以沿着过风间隙轴向流动并进入基座内,避免由于过滤筒的内壁和基座的侧壁贴合较紧,而造成过滤筒与进风区相错位部分得不到利用。值得一提的是,气流在通过过滤筒与进风区相错位部分时,是沿着斜线路径通过过滤筒的,相比于横向路径具有更长的路径长度,使得气流与过滤筒的滤材有更长的接触时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过滤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气净化风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基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空气净化风扇,包括基座1,基座1内设有风机组件11,基座1的外围包覆有过滤筒2,基座1的上端设有出风件3。本实施例中,出风件3为环状结构,包括与基座1相连的进风部和位于进风部上方且横向出风的出风口,出风口呈环状。出风件3内部具有环状的气流通道,环状出风口位于气流通道上,自风机组件11吹出的气流沿着气流通道流动并从出风口吹出,对于用户而言是看不到叶片的,使得风扇整体简洁美观,另一方面,不同于传统风扇吹出的涡状气流,本实施例自出风件3吹出的气流均匀舒适。

基座1的侧壁具有进风区12,进风区12上设有供气流通过的通孔,进风区12的轴向高度为过滤筒2高度的1/4~1/2。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说的轴向是指与过滤筒的中轴线平行的方向,周向是指围绕过滤筒的中轴线的方向。较优的,进风区12沿周向环状布置,保证了进风区的开度大小和进风周向的均匀性。风机组件11工作使得进风区12内形成负压,过滤筒2外侧的空气穿过过滤筒2补充到进风区12内。由于进风区12需与风机组件11上方的空间隔离开,避免串风,进风区过大必然造成基座内部空间利用不合理,使得基座较高,同时,还会造成机器重心偏高,容易倾倒,因此,进风区12的轴向高度与过滤筒2高度之比不应当大于1/2。另外,过滤筒2与进风区12相对的部分利用率较高,其以外部分则利用率相对较低,故考虑到过滤筒的充分利用,进风区12的轴向高度与过滤筒2高度之比不应当小于1/4。同时,过滤筒2的内壁和基座1的侧壁间具有过风间隙4,自过滤筒2与进风区12相错位部分进入的气流,可以沿着过风间隙4轴向流动并进入基座1内,避免由于过滤筒的内壁和基座的侧壁贴合较紧,而造成过滤筒与进风区相错位部分得不到利用。值得一提的是,气流在通过过滤筒2与进风区12相错位部分时,是沿着斜线路径通过过滤筒2的,相比于横向路径具有更长的路径长度,使得气流与过滤筒2的滤材有更长的接触时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过滤净化效果。

较优的,过风间隙4为1-5毫米。如果过风间隙4小于1毫米,由于该过风间隙过小,使得在该区域的轴向流动不畅,影响过滤筒与进风区相错位部分的利用率及整体的过滤净化效果。另一方面,如果过风间隙4大于5毫米,会使得过滤筒2直径变粗,用料量变大造成浪费,并且,机器整体变粗影响美观。

基座1的侧壁上设有与过滤筒2的内壁抵靠的定位凸起13,便于过滤筒2在装配时的定位而形成过风间隙4,其中,定位凸起13可以设置在基座1底部,也可以设置在进风区12位置,也可以设置在基座侧壁的其它位置,当然,定位凸起也可以设置在过滤筒的内壁上而与基座侧壁抵靠定位。作为定位凸起的其它实施方式,基座的侧壁上还可以设置与过滤筒的内壁抵靠的定位筋条,该定位筋条沿轴向延伸,不仅起到定位作用,而且对于气流在过风间隙内流动具有导向作用,提高进风效率,当然,定位筋条也可以设置在过滤筒的内壁上而与基座的侧壁抵靠定位。

由于风机组件11需位于进风区12上方,且风机组件11本身具有一定的高度,出于基座1内部空间的合理利用考虑,进风区12位于过滤筒2的下半段所在的高度区间内。进一步的,过滤筒2包覆在风机组件11对应的区域外,有利于隔离风机组件11的噪音,使整机工作在静音状态下,提升用户体验。具体的,过风间隙4具有避免震动传导的效果,同时,过滤筒2由柔软材质制成,本身也具有隔音功效。

过滤筒2的上端与进风区12的上端的高度差不大于120毫米,能够使得过滤筒2上端得到充分利用。

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11沿轴向送风,风机组件11的进风口111位于其端部,基座1在进风区内侧形成集风腔14,风机组件11的进风口位于集风腔14内,自进风区12进入的空气会聚集于集风腔14内,风机组件11在抽出空气后,便于气流自各个方向通过进风区12补充到集风腔14内,有利于风机组件11高效工作,避免发生空转。较优的,风机组件11的进风口111位于集风腔14的下半段所在的高度区间内,进一步提高风机组件11的工作效率。另外,风机组件11的进风口111的直径与基座1侧壁的内径之比为1/3~1/2,如果该比值过大,会使得集风腔14的补风量小于出风量,风机组件11将有空转的风险,另一方面,该比值小于1/3,风机组件的进风口111过小造成进风不畅,同时在风量一定的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风速,会带来较大噪音。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