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衬套结构的油气混输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3322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衬套结构的油气混输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杆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气混输的螺杆栗。
【背景技术】
[0002]油气混输栗作为原油、天然气开采集输的重要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的领域之中,是近十多年因石油工业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栗。双螺杆栗和三螺杆栗是最普遍采用的油气混输栗具体结构形式。因为油气混输栗工作环境恶劣,输送介质不均匀,工作波动性大,所以现有三螺杆栗和双螺杆栗都普遍存在油气混输过程中,润滑不足导致轴承、密封件等磨损的问题。而且衬套由与螺杆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否则容易造成磨损及运行不平稳等问题。螺杆相对尺寸较小,精密加工尚能满足要求。但衬套尺寸较大,轴向尺寸也较长,部件也比较笨重;内孔尺寸加工精度又很高。所以加工的成品率低,加工成本高。
[0003]其中传统型三螺杆栗多为卧式底脚安装,采用钢制管法兰连接,吸入端盖和排出口布置方式固定且不可再变向及重新组合、进排出口布置方式不灵活、安装占据空间大且维修困难。现有技术中,在栗体与吸入端盖一端分别设置相邻角度90°的四个螺孔,栗体与吸入端盖之间相对旋转90°后,两组螺孔也相对旋转90°,再使用螺栓紧固,此方法结构简单,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先把吸入端盖从栗体一端拆下来,将所述吸入端盖旋转至相应角度后,重新用紧固件把吸入端盖和栗体连接,操作过程时间较长。吸入端盖拆除后重新安装的时候,与栗体之间的螺孔很难对齐,调整时间长,且吸入端盖与栗体接触面附近的螺纹也很容易损坏,螺栓拧入困难。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衬套结构的油气混输栗,以提高润滑效果,减少设备磨损,并且加工和装配更方便。
[0005]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衬套结构的油气混输栗,包括栗体、所述栗体内侧设有衬套,所述衬套内设置主动螺杆、从动螺杆;所述衬套一端与0形密封圈、法兰式前盖连接,所述栗体在设有法兰式前盖一端的侧面安装排出端盖;所述衬套沿轴向方向设置有贯穿的横向回油孔,且在安装0型密封圈的一端设置有回油槽;横向回油孔一端与回油槽连通,另一端穿过栗体连接回油管;回油管与储油罐连接,储油罐的进油口与油气分离装置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装置的进油口与排出端盖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衬套为沿轴向独立加工的两段式分体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衬套另一端设有凸出栗体端面的圆筒形凸台,所述凸台外侧套有密封垫片、吸入端盖;所述吸入端盖可绕凸台的轴线旋转,所述吸入端盖沿周面均匀分布通孔,所述通孔沿吸入端盖径向设置,所述通孔内设置锁紧杆及套在锁紧杆上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靠近吸入端盖径向中心的一端与复位钢球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吸入端盖外侧的按钮底端连接;所述锁紧杆靠近吸入端盖径向中心的一端与复位钢球接触,另一端与按钮底端连接;所述复位钢球靠近吸入端盖径向中心的一侧与凸台上开设的半球形凹槽相适应;所述锁紧杆、复位弹簧、复位钢球、按钮共同构成旋转到位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旋转到位机构根据吸入端盖需要绕凸台旋转的角度进行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衬套为铜质材料,所述栗体为铝合金材料;所述栗体与衬套过盈配入口 ο
[0009]优选的,所述衬套在安装0型密封圈的一端设置用于内嵌0形密封圈的环形凹槽,所述栗体通过螺栓联接法兰式前盖压紧0形密封圈。
[00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这样可利用油气混输的输出介质回流对栗体上的轴承、0形密封圈等部位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降低设备磨损。吸入端盖不与衬套分离的情况下,即可绕凸台旋转,使三螺杆栗的吸入端盖和排出端盖可以灵活的与各个方向的管路连接,通过设置旋转到位机构,使吸入端盖的旋转以及旋转到位后的锁紧操作容易,节省螺杆栗的安装调试时间。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3]图3为图1的剖视图Α-Α ;
[0014]图4为图1的放大视图Β。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4所示的,改进衬套结构的油气混输栗,包括栗体2、所述栗体2内侧设有衬套30,所述衬套30内设置主动螺杆3、从动螺杆4,所述衬套30 —端与0形密封圈10、法兰式前盖5连接。所述栗体2在设有法兰式前盖5—端的侧面安装排出端盖11。所述衬套30为铜质材料,所述栗体2为铝合金材料;所述栗体2与衬套30过盈配合。这样可以降低栗体2的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所述的衬套30为沿轴向独立加工的两段式分体结构。
[0016]具体如图1所示,衬套30是两段筒32、33体分别加工,这样部件体积小,加工方便,利于提高加工精度,降低加工成本。如果是两端进料,中间出料的油气混输栗,则装配的时候,两段筒体32、33之间具有单独或与筒体一体加工的隔离块,筒体两端和隔离块之间构成油气混输栗介质输出的流道,介质从该流道输出(现有技术是直接在长的整体衬套中部打孔构成该流道)。如果是图1、2所示的栗结构中,则两段筒体32、33是紧邻布置的,因为衬套30外形是非回转体的,所以这样直接装入即可使用,衬套30不会转动或位移,装配更方便。结这样两段式结构方便加工,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和降低加工成本。
[0017]所述衬套30沿轴向方向设置有横向回油孔12,且在安装0型密封圈10的一端设置有回油槽(与0型密封圈10紧贴的细槽,未图示);横向回油孔12—端与回油槽连通,另一端穿过栗体2连接回油管;回油管与储油罐40连接,储油罐40的进油口与油气分离装置50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装置50的进油口与排出端盖11通过管道连接。这样可利用油气混输的输出介质回流对栗体上的轴承、0形密封圈等部位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降低设备磨损。
[0018]为便于栗体的装配,所述衬套30另一端设有凸出栗体端面的圆筒形凸台31,所述凸台31外侧套有密封垫片9、吸入端盖1 ;所述吸入端盖1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