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10403697阅读:来源:国知局
轴向成直角的平面中设置为与供油孔50未处于同一平面上,供油孔53的供油路60的截面积a与供油孔54的供油路61的截面积b的总和比供油孔50的供油路52的截面积c小,因此,即便偏心方向的离心力施加于供油孔53、54,也不会从供油路45大量地吸引冷冻机油,从而使得供油孔50无法从供油路45吸引冷冻机油的情况消失。即,不会阻碍供油孔50对冷冻机油的吸引。
[0105]另一方面,供油孔55在轴向上开口,因此不会施加有离心力,冷冻机油的输送力较弱,但通过增大其截面积d,能够减小压损并确保输送力。即便供油孔55的冷冻机油的输送力比供油孔50、53、54小,也能够充分进行冷冻机油的供给。
[0106]另外,供油孔53、54在外周面B或外周面C开口,因此,与由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B或外周面C与旋转活塞32的内径的内周面形成的空间连通。因此,即便在开始进行缸体室内的制冷剂气体的压缩时旋转活塞32所承受的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的反作用力传递至在旋转活塞32与偏心轴部43形成的油膜、以及供油孔53、54的供油路60、61内的冷冻机油,在由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B或外周面C与旋转活塞32的内径的内周面形成的空间即第二间隙67、68所积存的冷冻机油也会变为缓冲材料,使得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的反作用力的传递得到缓和,因此,朝供油路45的方向压回冷冻机油的情况得到抑制。
[0107]即便假设施加于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的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的反作用力较大、且将供油孔53、54的供油路60、61内的冷冻机油向供油路45的方向压回,如图16那样被压回的冷冻机油(Vd)也会借助离心力而与从供油路45向开口部56、57输送的冷冻机油(Va)碰撞、且流入到供油孔55。流入到供油孔55的冷冻机油(Ve)分别从开口部58向由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E与下轴承34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形成的空间即第一间隙65排出,且从开口部59向由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G与下轴承34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形成的空间即第一间隙66排出。第一间隙65以及66与由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B或外周面C与旋转活塞32的内径的内周面形成的空间即第二间隙67、68连通。第一间隙65、66以及第二间隙67、68也和旋转活塞32与上轴承33或下轴承34之间的空间即间隙69、70连通,因此,从供油孔55排出的冷冻机油还流入到偏心轴部43与旋转活塞32之间、以及旋转活塞32与上轴承33或下轴承34之间。由此,还能够抑制偏心轴部43与旋转活塞32之间、以及旋转活塞32与上轴承33或下轴承34之间的冷冻机油的枯竭。特别是在通过扩大排除容积、或者增加压缩机构部的转速而使得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的反作用力增大时,该效果也较大。
[0108]另外,供油孔53、54在与曲轴4的轴向成直角的平面中设置为与供油孔50未处于同一平面上,因此,能够与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的反作用力的大小无关地从供油孔53、54、供油孔50排出冷冻机油。
[0109]另外,即便形成为供油孔53、54的冷冻机油在供油路60、61内不流动的状态、或者往复的状态,供油路60、61内的冷冻机油也会流入到供油孔55、并从开口部58、59排出,因此,能够使得冷冻机油不在供油路60、61内流动的情况消失,能够进行冷冻机油的供给。
[0110]另外,供油孔55的截面积d为供油孔53、54的截面积a、b的总和以上,因此,即便供油孔53、54内的冷冻机油借助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的反作用力难以被从供油路45输送至开口部56、57,供油孔55也会使压损等的阻力降低,使得冷冻机油容易流入。排出也变得容易。即,当处于无法从供油孔53、54排出冷冻机油的状况下时,能够从供油孔55积极地排出冷冻机油,从而能够弥补冷冻机油的供给不足。
[0111]因此,即便增大曲轴4的偏心轴部43的直径,也能够将冷冻机油无中断地从曲轴4的供油路45经由供油孔53、54、55供给至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以及旋转活塞32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从而能够在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与旋转活塞32的内径的内周面之间、偏心轴部43的轴向且偏心方向的外周面与上轴承33以及下轴承34的偏心轴部43侧的外周面之间、以及旋转活塞32的轴向的外周面与上轴承33以及下轴承34的旋转活塞32侧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油膜。
[0112]另外,当制冷剂与冷冻机油在低温下放置的状态长时间地持续时,具有制冷剂会溶入冷冻机油的特性。在该状态下,若启动压缩机,则密闭容器内的温度上升,并且冷冻机油内的制冷剂引起剧烈的蒸发并发泡。当在各供油路内引起发泡现象时,有时冷冻机油在供油路内不流动而引起供油中断。特别是在供油路的直径较小、且其路径也较长的偏心方向上的供油孔产生了发泡现象的情况下,供油容易中断。然而,由于在反偏心方向上设置有供油孔50、且在偏心方向上设置有供油孔53、54,因此,即便在一个供油孔因发泡现象而导致供油中断,也能够利用剩余的供油孔将冷冻机油供给至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以及旋转活塞32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
[0113]另外,由于轴向的供油孔55设置为将多个偏心方向的供油孔53、54连通,因此,SP便在供油孔53、54的一个供油路产生了发泡现象,冷冻机油也会从剩余的供油路流入,使得供油路内的冷冻机油中断的状态迅速恢复,从而能够抑制冷冻机油向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以及旋转活塞32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的供给中断的情况。
[0114]如上,即便维持缸体的高度与内径不变地扩大曲轴的偏心轴部的偏心量、且扩大排出容积,也能够以不使向偏心轴部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以及旋转活塞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的供油中断的方式进行供油,因此能够确保压缩机构部的滑动部位的润滑性、且抑制滑动部位的磨损,并且能够维持压缩机构部的密封性、且减小压缩室的泄漏损失。由此,能够获得高性能且可靠性高的密闭型压缩机。
[0115]此外,对由一个压缩机构部的缸体、一个旋转活塞、一个曲轴的偏心轴部构成的单缸型密闭型压缩机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具有多个缸体的密闭型压缩机中实施。例如,SP便在双缸型密闭型压缩机中实施,也能够获得同样的作用与效果。
[0116]另外,虽对旋转活塞与叶片形形成为分体结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即便旋转活塞与叶片形成为一体,该效果也不会改变。能够获得同样的作用与效果。
[0117]另外,虽对设置于偏心轴向的供油孔设为供油孔53、54这两个供油孔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偏心轴向的供油孔的个数可以任意设置。另外,即便为一个,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0118]另外,轴向的供油孔也可以不仅为供油孔55,而是设置有多个。在设置有多个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0119]另外,供油孔53、54的供油路60、61的直径无需从其始端至终端均相同。此外,可以将此时的截面积a、b认作始端至终端的平均截面积。
[0120]另外,供油孔55的供油路62、63、64的直径也无需从其始端至终端均相同。供油路62、63、64的直径也可以不同。
【主权项】
1.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其在密闭容器内存积有冷冻机油、且收纳有压缩机构部, 所述密闭型压缩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构部具备: 曲轴,其具有偏心轴部以及用于汲取所述冷冻机油的供油路; 缸体,其对所述偏心轴部进行收纳、且具有缸体室; 轴承,其将所述缸体室封闭,并且对所述曲轴进行支承;以及 圆筒状的活塞,其安装于所述偏心轴部, 所述偏心轴部具有: 第一供油孔,其与所述曲轴的供油路连通、且在所述偏心轴部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具有开口部;以及 第二供油孔,其与所述第一供油孔连通、且在所述偏心轴部的轴向的外周面具有开口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构部在所述轴承的缸体侧的外周面与所述偏心轴部的轴向的外周面之间具备第一间隙, 所述第二供油孔在所述第一间隙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构部在所述活塞的内周面与所述偏心轴部的径向的外周面之间具备第二间隙, 所述第一供油孔在所述第二间隙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心轴部具备第三供油孔,该第三供油孔在与所述偏心轴部的偏心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外周面具有开口部, 所述第一供油孔设置于所述偏心轴部的轴向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三供油孔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径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供油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供油孔在所述第二供油孔相互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供油孔的与所述偏心轴部的径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截面积比所述第三供油孔的与所述偏心轴部的径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小。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供油孔的与所述偏心轴部的径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截面积为所述第二供油孔的与所述偏心轴部的轴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截面积以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其课题在于,若为了维持缸体的高度与内径不变地使排出容积实现大容量化而扩大曲轴的偏心轴部的偏心量,则冷冻机油难以到达偏心轴部的偏心方向的端面,使得供油中断,从而润滑性以及密封性降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密闭型压缩机具备:曲轴,其具有偏心轴部以及用于汲取冷冻机油的供油路;缸体,其具有对偏心轴部进行收纳的缸体室;轴承,其将缸体室封闭,并且对曲轴进行支承;以及旋转活塞,其安装于偏心轴部,在偏心轴部具备:偏心方向的供油孔,其与曲轴的供油路连通、且在偏心轴部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具有开口部;以及轴向的供油孔,其与偏心方向的供油孔连通、且在偏心轴部的轴向的外周面具有开口部。
【IPC分类】F04C29/02
【公开号】CN205315275
【申请号】CN201520859794
【发明人】长泽宏树, 柬理寿史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0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