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66207发布日期:2021-09-15 10:1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接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头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头组件。


背景技术:

2.快速接头是一种快速连接或者断开流路以实现快速拆装的连接装置。快速接头广泛地应用于空调行业,例如空调室外机抽真空、冷媒灌注、商检测试等工序,也可以应用于密闭容器,例如空气能热水器内胆,及其零部件或者其附属系统的水检、气检、氦检等工序。
3.现有的快速接头的接头组件包括公接头和母接头,母接头包括主体、套设在主体开口端的卡套以及钢球,手动移动卡套使其向远离开口端的一侧运动,能够释放钢球从而允许公接头插入和拔出母接头,以组装和拆卸接头组件。外力移除后,卡套能够在设置于卡套和主体间的卡套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回到主体的开口端,以锁紧钢球从而使母接头在组装完成后锁紧公接头或在拆卸完成后避免公接头直接再次退回母接头。
4.然而,现有技术中,组装或拆卸接头组件均需要人力扳动卡套使其向远离开口端的一侧运动,该过程较为繁琐、浪费时间;且卡套弹簧的弹力较大导致人工作业劳动强度较大;同时由于需要使用人工,无法满足工序自动化作业要求,不利于实现空调行业抽真空、冷媒灌注、商检测试、检漏等工序的自动化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头组件,通过在外壳上设置气孔,利用气孔进行充气或放气,使得与外壳固定连接的卡套向远离开口端的一侧运动或者复位,能够释放钢球从而允许公接头插入和弹出母接头,以组装和拆卸接头组件。由于避免了使用人力扳动卡套,该过程简单、时间消耗少;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能够满足工序自动化作业要求,有利于实现空调行业抽真空、冷媒灌注、商检测试、检漏等工序的自动化作业。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头组件,该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和与所述第一接头对接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包括:主体,其内部设置有阀芯总成;所述主体朝向所述第二接头一端为开口端,所述主体开口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容纳钢球的容纳孔;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外壳内部连通的气孔;以及卡套,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主体的开口端;所述钢球能够与所述卡套的内壁接触,通过充气或者放气,所述外壳能够带动所述卡套向远离开口端的一侧运动或者复位,从而释放或者锁紧所述钢球。利用该接头组件,通过在外壳上设置气孔,利用气孔进行充气或放气,使得与外壳固定连接的卡套向远离开口端的一侧运动或者复位,能够释放钢球从而允许第二接头顺利地插入和弹出第一接头,以组装和拆卸接头组件;由于避免了使用人力扳动卡套,该过程简单、时间消耗少;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能够满足工序自动化作业要求,有利于实现空调行业抽真空、冷媒灌注、商检测试、检漏等工序的自动化作业。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套朝向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卡套凹
槽,所述卡套凹槽能够移动至所述钢球处以为所述钢球提供活动的空间从而释放所述钢球。通过该实施方式,卡套凹槽的设置,使与外壳固定连接的卡套向远离开口端的一侧运动便可释放钢球,从而有利于组装和拆卸接头组件的自动化。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卡套和主体间安装有卡套弹性件,所述外壳能够带动所述卡套向远离开口端的一侧运动从而释放所述钢球并压缩所述卡套弹性件,所述卡套弹性件能够在弹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卡套复位从而锁紧所述钢球。通过该实施方式,有利于带动卡套复位从而锁紧钢球,有利于组装和拆卸接头组件的自动化。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套弹性件为弹簧。通过该实施方式,有利于降低接头组件的成本并提高接头组件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接头组件的推广应用。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与所述主体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在轴向上,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分别位于所述气孔的两侧。通过该实施方式,有利于避免气体从主体和外壳间泄漏至外界,影响外壳和卡套在气压作用下的移动,从而有利于组装和拆卸接头组件的自动化。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主体开口端的一侧,所述主体上开设有容纳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环形槽;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远离所述主体开口端的一侧,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容纳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环形槽。通过该实施方式,环形槽为密封圈提供了容纳空间。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容纳孔沿所述主体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容纳孔为通孔,所述容纳孔与所述钢球一一对应。通过该实施方式,有利于接头组件均匀受力,以提高接头组件的使用寿命。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阀芯总成内设置有阀芯弹性件,所述阀芯弹性件能够在所述第二接头的挤压下压缩变形,所述阀芯弹性件能够在弹力的作用下带动阀芯复位。通过该实施方式,有利于第一接头的阀芯复位,以弹出第二接头。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和所述第四密封圈分别位于所述主体内壁上的环形槽内,在轴向上,两个所述环形槽均位于所述阀芯总成与所述容纳孔之间;所述第三密封圈和所述第四密封圈能够同时挤压所述主体的内壁和所述第二接头的外壁以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通过该实施方式,实现了双层密封,有利于避免流路中介质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间泄漏。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头的外壁上开设有钢球容纳槽,所述第二接头的所述钢球容纳槽与所述第一接头的所述卡套内壁能够限制所述钢球的径向移动,从而使所述钢球锁紧所述第二接头以保持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的对接状态。通过该实施方式,能够在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组装完成后,将钢球限制在了卡套内壁与钢球容纳槽的底壁之间,从而达到锁紧第二接头的目的,以保持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的对接状态。
16.本技术提供的接头组件,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头组件,通过在外壳上设置气孔,利用气孔进行充气或放气,使得与外壳固定连接的卡套向远离开口端的一侧运动或者复位,能够释放钢球从而允许第二接头顺利地插入和弹出第一接头,以组装和拆卸接头组件;由于避免了使用人力扳动卡套,该过程简单、时间消耗少;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能够满足工序自动化作业要求,有利于实现空调行业抽真空、冷媒灌注、商检测试、检漏等工序的自动化作业。
18.2、卡套朝向第二接头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卡套凹槽,卡套凹槽能够移动至钢球处以为钢球提供活动的空间从而释放钢球,使与外壳固定连接的卡套向远离开口端的一侧运动便可释放钢球,从而有利于组装和拆卸接头组件的自动化。
19.3、卡套和主体间安装有卡套弹性件,卡套弹性件能够带动卡套复位从而锁紧钢球,有利于组装和拆卸接头组件的自动化。
20.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附图说明
21.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22.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接头向第一接头处移动;
24.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向气孔充气后第一接头的结构变化;
25.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接头插入第一接头;
26.图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接头达到组装位;
27.图6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卡套复位;
28.图7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的组装结构;
29.图8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向气孔充气后第一接头的结构变化;
30.图9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卡套凹槽向钢球处移动;
31.图10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接头脱离第一接头;
32.图1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卡套复位;
33.图1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拆卸后的接头组件。
34.附图标记清单:
35.10

第一接头;11

主体;12

阀芯总成;13

容纳孔;14

外壳;15

气孔;16
‑ꢀ
卡套;17

卡套凹槽;18

钢球;19

卡套弹性件;20

第一密封圈;21

第二密封圈; 22

第三密封圈;23

第四密封圈;24

阀芯弹性件;30

第二接头;31

钢球容纳槽。
36.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8.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接头组件,该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10和与第一接头10对接的第二接头30,如图1所示,第一接头10包括:主体11,其内部设置有阀芯总成12;主体11朝向第二接头30一端为开口端,主体11开口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容纳钢球18的容纳孔13;外壳14,外壳14上开设有与外壳内部连通的气孔15;以及卡套16,其与外壳14固定连接且位于主体11的开口端;钢球18能够与卡套16的内壁接触,通过充气或者放气,外壳14能够带动卡套16向远离开口端的一侧运动或者复位,从而释放或者锁紧钢球18。
39.容纳孔13的内径略大于钢球18的直径,从而钢球18能够在容纳孔13内沿第一接头10径向运动。
40.如图2至图12所示,第一接头10为母接头,第二接头30为公接头。
41.气管接头能够与气孔15螺纹连接,从而向第一接头10的外壳14内充气。主体11在第一接头10与第二接头30对接或拆卸的过程中时时保持静止。在组装过程中,通过充气,第一接头10的外壳14在气压作用下向远离主体11开口端的一侧移动,从而带动与外壳14螺纹连接的卡套16向远离主体11开口端的一侧运动,以释放钢球18,使得第二接头30能够顺利插入第一接头10。在拆卸过程中,通过充气,第一接头10的外壳14在气压作用下向远离主体11开口端的一侧移动,从而带动与外壳14螺纹连接的卡套16向远离主体11开口端的一侧运动,以释放钢球18,使得第二接头30能够顺利的从第一接头10内弹出。
42.在组装过程中,通过放气,第一接头10的卡套16向左移动复位,从而锁紧钢球18,使得第一接头10的钢球18锁紧第二接头30以保持第一接头10和第二接头30的对接状态,以完成接头组件的组装作业。在拆卸过程中,通过放气,第一接头10的卡套16向左移动复位,从而锁紧钢球18,使得第二接头30无法直接再次退回第一接头10内部,以完成接头组件的拆卸作业。
43.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接头组件,通过在外壳14上设置气孔15,利用气孔15进行充气或放气,使得与外壳14固定连接的卡套16向远离开口端的一侧运动或者复位,能够释放钢球18从而允许第二接头30顺利地插入和弹出第一接头10,以组装和拆卸接头组件;本实施方式由于避免了使用人力扳动卡套16,该过程简单、时间消耗少;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能够满足工序自动化作业要求,有利于实现空调行业抽真空、冷媒灌注、商检测试、检漏等工序的自动化作业。
44.优选地,如图1至图12所示,卡套16朝向第二接头30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卡套凹槽17,卡套凹槽17能够移动至钢球18处以为钢球18提供活动的空间从而释放钢球18。
45.在未充气的情况下,卡套16的内壁限制钢球18沿第一接头10的径向向外移动,从而达到锁紧钢球18的目的。在充气后,卡套凹槽17移动至钢球18处以为钢球18提供活动的空间,钢球18能够移动至卡套凹槽17内,即能够沿第一接头10的径向向外移动,从而达到释放钢球18的目的。
46.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卡套凹槽17,使与外壳14固定连接的卡套16向远离开口端的一侧运动便可释放钢球18,从而有利于组装和拆卸接头组件的自动化。
4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12所示,卡套16和主体11间安装有卡套弹性件19,外壳14能够带动卡套16向远离开口端的一侧运动从而释放钢球18 并压缩卡套弹性件19,卡套弹性件19能够在弹力的作用下带动卡套16复位从而锁紧钢球18。
48.卡套弹性件19主要用于卡套16复位从而锁紧钢球18,有利于组装和拆卸接头组件的自动化。
49.具体地,充气过程中,外壳14带动卡套16向远离开口端的一侧运动,此时钢球18得到释放,同时,卡套弹性件19受到挤压并发生弹性形变以储存弹性势能。充气完成后,外壳14内的气体通过气孔15离开,卡套弹性件19不再受到挤压,其在挤压时储存的弹性势能得到释放,随着卡套弹性件19恢复原长,卡套16复位,即卡套16向主体11开口端运动直至静止。卡套16复位后,卡套凹槽17回到主体11开口端,卡套16内壁限制钢球18沿第一接头10的径向向外移动,从而达到锁紧钢球18的目的。
50.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卡套弹性件19,有利于带动卡套16复位从而锁紧钢球18,有
利于组装和拆卸接头组件的自动化。
51.优选地,卡套弹性件19为弹簧。弹簧作为常见的弹性件,有利于降低接头组件的成本并提高接头组件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接头组件的推广应用。
5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12所示,外壳14与主体11间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20和第二密封圈21,在轴向上,第一密封圈20和第二密封圈21分别位于气孔15的两侧。
53.其中,第一密封圈20相对于气孔15靠近主体11的开口端设置,避免了朝向主体11开口端一侧流动的气体从主体11和外壳14间泄漏至外界;第二密封圈21设置于气孔15远离主体11开口端的一侧,避免了朝向远离主体11开口端一侧流动的气体从主体11和外壳14间泄漏至外界。
54.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用第一密封圈20和第二密封圈21,有利于避免气体从主体11和外壳14间泄漏至外界,影响外壳14和卡套16在气压作用下的移动,从而有利于组装和拆卸接头组件的自动化。
55.可选地,如图1至图12所示,第一密封圈20位于主体11开口端的一侧,主体11上开设有容纳第一密封圈20的环形槽;第二密封圈21位于远离主体11 开口端的一侧,外壳14上开设有容纳第二密封圈21的环形槽。
56.本实施方式中的环形槽为密封圈提供了容纳空间。具体地,环形槽的深度略小于密封圈的厚度,以保证密封圈在使用时受到挤压以提高其的密封性能。
5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容纳孔13沿主体11的周向均匀分布,容纳孔13 为通孔,容纳孔13与钢球18一一对应。
58.钢球18有多个,容纳孔13与钢球18一一对应,多个容纳孔13沿主体11 的周向均匀分布,能够避免应力集中,有利于接头组件均匀受力,以提高接头组件的使用寿命。
5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12所示,阀芯总成12内设置有阀芯弹性件 24,所述阀芯弹性件能够在所述第二接头的挤压下压缩变形,阀芯弹性件24能够在弹力的作用下带动阀芯复位。
60.阀芯弹性件24主要用于第一接头10的阀芯复位,以弹出第二接头30。具体地,第二接头30挤压阀芯,阀芯弹性件24受到挤压并发生弹性形变以储存弹性势能。充气时,钢球18能够运动至卡套凹槽17内,此时第二接头30不再受到钢球18挤压,其能够移动,阀芯弹性件24在挤压时储存的弹性势能得到释放,随着阀芯弹性件24恢复原长,第一接头10的阀芯复位。
61.优选地,阀芯弹性件24为弹簧。多个弹簧沿阀芯总成12的周向均匀分布。
62.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阀芯弹性件24,有利于第一接头10的阀芯复位,以弹出第二接头30。
6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12所示,主体1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密封圈22和第四密封圈23,第三密封圈22和第四密封圈23分别位于主体11内壁上的环形槽内,在轴向上,两个环形槽均位于阀芯总成12与容纳孔13之间;第三密封圈22和第四密封圈23能够同时挤压主体11的内壁和第二接头30的外壁以密封连接第一接头10和第二接头30。
64.第三密封圈22和第四密封圈23起到了双层密封的作用,避免了流路中介质从第一接头10和第二接头30间泄漏。在第一接头10和第二接头30组装完成后,第三密封圈22和第
四密封圈23的外壁抵顶第一接头10的内壁,第三密封圈22 和第四密封圈23的内壁抵顶第二接头30的外壁,从而实现密封。
65.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用第三密封圈22和第四密封圈23,实现了双层密封,有利于避免流路中介质从第一接头10和第二接头30间泄漏。
6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12所示,第二接头30的外壁上开设有钢球容纳槽31,第二接头30的钢球容纳槽31与第一接头10的卡套16内壁能够限制钢球18的径向移动,从而使钢球18锁紧第二接头30以保持第一接头10与第二接头30的对接状态。
67.在对接完成后,气管接头停止向外壳14内部充气。如图7所示,卡套凹槽 17复位回到主体11开口端,卡套16内壁限制钢球18沿第一接头10的径向向外移动,钢球18被限制在了卡套16内壁与钢球容纳槽31的底壁之间,部分钢球 18卡在了第二接头30的钢球容纳槽31内,使得第二接头30无法相对第一接头 10移动,从而达到锁紧第二接头30的目的,以保持第一接头10与第二接头30 的对接状态。
68.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第二接头30处设置钢球容纳槽31,能够在第一接头10 和第二接头30组装完成后,将钢球18限制在了卡套16内壁与钢球容纳槽31的底壁之间,从而达到锁紧第二接头30的目的,以保持第一接头10与第二接头30 的对接状态。
69.实施例一
70.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头10和第二接头30的对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1.首先,如图2所示,使第二接头30向第一接头10处移动。
72.接着,如图3所示,利用气管接头向气孔15内充气,从而向第一接头10的外壳14内充气。通过充气,第一接头10的外壳14在气压作用下向远离主体11 开口端的一侧移动,从而带动与外壳14螺纹连接的卡套16向远离主体11开口端的一侧运动,直至卡套16上的卡套凹槽17移动至钢球18处。卡套凹槽17为钢球18提供了活动的空间,钢球18能够移动至卡套凹槽17内,即能够沿第一接头10的径向向外移动,从而达到释放钢球18的目的。同时,卡套16向远离主体11开口端的一侧运动使得卡套弹性件19受到挤压收缩,卡套弹性件19位于卡套16和主体11之间。
73.然后,如图4所示,第二接头30顺利插入第一接头10,部分钢球18被挤压至卡套凹槽17内。第二接头30的阀芯与第一接头10的阀芯相互接触。
74.再然后,如图5所示,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二接头30继续伸入第一接头10,此时,第二接头30挤压阀芯,阀芯弹性件24受到挤压并发生弹性形变以储存弹性势能。第二接头30到达组装位,此时,第二接头30的钢球容纳槽31正对钢球18。
75.再接着,如图6所示,停止充气,气体从气孔15流出至外界。卡套弹性件 19不再受到挤压,其在挤压时储存的弹性势能得到释放,卡套弹性件19逐渐恢复原长直至卡套16复位。
76.然后,如图7所示,卡套16复位后,卡套凹槽17回到主体11开口端,卡套16内壁与钢球18接触并限制钢球18沿第一接头10的径向向外移动,部分钢球18位于钢球容纳槽31内,将钢球18限制在了卡套16内壁与钢球容纳槽31 的底壁之间,从而达到锁紧第二接头30的目的,以保持第一接头10与第二接头 30的对接状态,以完成第一接头10和第二接头30的对接。
77.实施例二
78.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头10和第二接头30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9.如图7所示,第一接头10和第二接头30处于结合状态。
80.首先,如图8所示,利用气管接头向气孔15内充气,从而向第一接头10的外壳14内充气。通过充气,如图9所示,第一接头10的外壳14在气压作用下向远离主体11开口端的一侧移动,从而带动与外壳14螺纹连接的卡套16向远离主体11开口端的一侧运动,卡套16上的卡套凹槽17向钢球18处移动。同时,卡套16向远离主体11开口端的一侧运动使得卡套弹性件19受到挤压收缩
81.接着,如图10所示,卡套凹槽17移动至钢球18处,其为钢球18提供活动的空间,钢球18能够移动至卡套凹槽17内,即能够沿第一接头10的径向向外移动,从而达到释放钢球18的目的。钢球18释放后,第二接头30不再与第一接头10卡合,从而在阀芯弹性件24的作用下向远离第一接头10的一侧运动,直至与第一接头10脱离。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使第二接头30完全脱离第一接头10。
82.然后,如图11所示,停止充气,气体从气孔15流出至外界。卡套弹性件19 不再受到挤压,其在挤压时储存的弹性势能得到释放,卡套弹性件19逐渐恢复原长直至卡套16复位。
83.再接着,如图12所示,复位后,卡套16内壁限制钢球18沿第一接头10的径向向外移动,从而达到锁紧钢球18的目的,使得第二接头30无法直接再次退回第一接头10内部,以完成接头组件的拆卸作业。
8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顶”、“前”、“后”、“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85.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