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面元属性均匀程度及均匀化的方法_4

文档序号:9325912阅读:来源:国知局
性。假设地下为平层结构,进行观测系统面元属性定量统计和整体评价,并采用本发明提出的均匀化方法对6线16炮观测系统进行面元属性均匀化。
[0108]如图6所示,为对8线8炮观测系统和6线16炮观测系统的覆盖次数、炮检距范围大小和方位角范围大小进行定量统计,从而得到各属性的均值、方差和方差与均值的比值。通过定量统计和比较,6线16炮观测系统的覆盖次数最高、覆盖次数分布最为均匀,炮检距分布范围大小的均值较大,方差较小且方差与均值的比值较小,方位角分布范围大小的均值较大,方差较小且方差与均值的比值较小,所以通过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确定6线16炮观测系统优于8线8炮观测系统。
[0109]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炮检距分布均匀原则,对6线16炮观测系统的面元属性进行优化后,均匀化前后,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属性的均值、方差值和方差与均值的比值的柱状对比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方位角分布均匀原则,对6线16炮观测系统的面元属性进行优化后,均匀化前后,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属性的均值、方差值和方差与均值的比值的柱状对比图。由图8和图9可知,经过均匀化后的面元之间属性差别变小,有利于消除“采集脚印”效应,能够提高后续的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结果的精度,提高属性切片的质量。
[01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0111]1、将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面元的炮检距、方位角分布情况定量化描述,易于对面元进行评价,从而确定合适的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
[0112]2、利用面元属性的均值、方差值、方差与均值的比值,对面元属性进行统计和分析,能够全面地对三维观测系统进行整体评价;
[0113]3、进行面元属性均匀化后,保证了覆盖次数、炮检距和方位角分布的均匀,使得三维观测系统本身固有缺陷造成的“采集脚印”现象得到很好的减弱,能够提高后续的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结果的精度,提高属性切片的质量。
[011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面元属性均匀程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面元大小,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目标区域均匀分成多个面元; 计算目标区域内每个面元的覆盖次数、炮检距范围大小和方位角范围大小; 根据目标区域内每个面元的覆盖次数,计算目标区域内所有面元的覆盖次数的均值、方差和方差与均值的比值;根据目标区域内每个面元的炮检距范围大小,计算目标区域内所有面元的炮检距范围大小的均值、方差和方差与均值的比值;根据目标区域内每个面元的方位角范围大小,计算目标区域内所有面元的方位角范围大小的均值、方差和方差与均值的比值; 根据目标区域内所有面元的覆盖次数的均值、方差和方差与均值的比值,炮检距范围大小的均值、方差和方差与均值的比值,方位角范围大小的均值、方差和方差与均值的比值,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面元属性均匀程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面元属性均匀程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目标区域内每个面元的炮检距范围大小,包括: 根据目标区域内每个面元的覆盖次数,将每个面元的炮检距按Cl1= X max/N等间距分成N等份炮检距段;所述X max为最大炮检距,(I1为每段炮检距段的大小,N为每个面元的覆盖次数,其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 根据每个面元对应的炮检距在N等份炮检距段内的分布情况,确定每个面元的炮检距范围大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面元属性均匀程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目标区域内每个面元的方位角范围大小,包括: 根据目标区域内每个面元的覆盖次数,将每个面元的方位角按d2= 360° /N等间距分成N等份方位角段;所述d2为每段方位角段的大小,N为每个面元的覆盖次数,其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 根据每个面元对应的方位角在N等份方位角段内的分布情况,确定每个面元的方位角范围大小。4.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面元属性均匀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面元属性均匀程度的方法,确定多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面元属性均匀程度; 对面元属性均匀程度最优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根据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目标区域内每个面元的覆盖次数、炮检距范围大小和方位角范围大小,对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面元属性进行均匀化。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面元属性均匀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面元属性均匀程度最优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根据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目标区域内每个面元的覆盖次数、炮检距范围大小和方位角范围大小,对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面元属性进行均匀化,包括: 确定目标区域内所有面元的覆盖次数的限定范围为&?N2,其中,&为目标区域内面元的最小限定覆盖次数,N2为目标区域内面元的最大限定覆盖次数,N jP N2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 对目标区域内面元覆盖次数大于队的面元按炮检距均匀分布的原则进行抽道集处理。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面元属性均匀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目标区域内面元覆盖次数大于N2的面元按炮检距均匀分布的原则进行抽道集处理,包括: 将覆盖次数大于N2的面元的炮检距按d 3= X max/N 2等间距分成N 2等份炮检距段;所述X max为最大炮检距,(13为每段炮检距段的大小; 若一个面元对应道集的炮检距分布在M1个炮检距段内,所述M1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当乂=1时,每个炮检距段内抽一道,并确保所抽道集的炮检距与所在炮检距段的中心值最近。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面元属性均匀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目标区域内面元覆盖次数大于N2的面元按炮检距均匀分布的原则进行抽道集处理,还包括: 当皿^队时,确定每个炮检距段对应的道集的炮检距分布情况; 根据每个炮检距段对应的道集的炮检距分布情况,从道集分布密集的炮检距段内抽取数量多的道集; 从道集分布稀少的炮检距段内抽取数量少的道集,直至总抽取道数为N2道。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面元属性均匀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面元属性均匀程度最优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根据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目标区域内每个面元的覆盖次数、炮检距范围大小和方位角范围大小,对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面元属性进行均匀化,包括: 确定目标区域内所有面元的覆盖次数的限定范围为&?N2,其中,&为目标区域内面元的最小限定覆盖次数,N2为目标区域内面元的最大限定覆盖次数,N jP N2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 对目标区域内面元覆盖次数大于队的面元按方位角均匀分布的原则进行抽道集处理。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面元属性均匀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目标区域内面元覆盖次数大于N2的面元按方位角均匀分布的原则进行抽道集处理,包括: 将覆盖次数大于N2的面元的方位角按d4= 360° /N2等间距分成N2等份方位角段;所述山为每段方位角段的大小; 若一个面元对应道集的方位角分布在M2个方位角段内,所述M2为大于等于I的正整数;当%=1时,每个方位角段内抽一道,并确保所抽道集的方位角与所在方位角段的中心值最近。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面元属性均匀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目标区域内面元覆盖次数大于N2的面元按方位角均匀分布的原则进行抽道集处理,还包括: 当M2〈NJ#,确定每个方位角段对应的道集的方位角分布情况; 根据每个方位角段对应的道集的方位角分布情况,从道集分布密集的方位角段内抽取数量多的道集; 从道集分布稀少的方位角段内抽取数量少的道集,直至总抽取道数为N2道。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面元属性均匀程度及均匀化的方法,确定面元属性均匀程度的方法包括:计算目标区域内每个面元的覆盖次数、炮检距范围大小和方位角范围大小;根据目标区域内每个面元的覆盖次数、炮检距范围大小和方位角范围大小,分别计算目标区域内所有面元的覆盖次数、炮检距范围大小和方位角范围的均值、方差和方差与均值的比值;根据它们的均值、方差和方差与均值的比值,确定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面元属性均匀程度。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合理地确定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面元属性的均匀程度,减小面元之间属性的差别,有利于减弱“采集脚印”效应,能够提高后续的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结果的精度,提高属性切片的质量。
【IPC分类】G01V1/00, G01V13/00
【公开号】CN105044799
【申请号】CN201510404814
【发明人】葛强, 刘洋
【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0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