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测定装置以及样品测定方法_5

文档序号:9563194阅读:来源:国知局
输出至系统控制部70,并被存储于未图示的暂时存储部等。
[0216]若从时刻〖2经过时间而第二转移定时到来(步骤S049),则系统控制部70对上磁场施加部40u指示驱动的开始。由此,对反应空间102的上磁场的施加开始。然后,与图8所示的步骤S005?S008同样地进行处理。由此,取得收容于反应空间102的抗原14的量(步骤 S050 ?S053)。
[0217]这样,该动作中构成为,根据下磁场施加工序Si中的出射光L2的光强度的变化率(减少率),确定固体分散体9的由于下磁场而产生的移动状况,根据该状况取得第一转移定时。该情况下,固体分散体9的由于下磁场而产生的移动状况如以下所示例子那样确定。如图5C所示,在下磁场施加工序Si*,感测面101的未沿着磁力线b的部分,有时经由抗原14而结合有固体分散体9。该结合量如果很多,则可以想到抗原抗体反应进展的很快。也就是说,该结合量与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是对应的。此外,该结合量与出射光L2的光强度的减少率是对应的,因此,可以说该减少率与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是对应的。
[0218]此外,有时经由抗原14而固体分散体9凝集并形成凝集体。其凝集量如果很多,则其凝集体的重量也增加,从而降落被促进。因此,可以想到固体分散体9容易进入到感测区103。凝集量对应于反应空间102内的抗原14、第一抗体6以及第二抗体13的浓度。这些浓度如果很高,则可以想到抗原抗体反应快速进展。也就是说,该凝集量与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是对应的。此外,若在反应空间102内该凝集量很多则固体分散体9容易进入到感测区103,因此,出射光L2的光强度的减少率变大。因此,该情况下也是,可以说出射光L2的光强度的减少率与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是对应的。
[0219]进而,该动作中构成为,根据自然降落工序?\中的出射光L2的光强度的变化率(减少率),确定抗原14与抗体之间的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根据该程度取得第二转移定时。抗原14与抗体之间的抗原抗体反应是指,经由抗原14,固定于感测面101的第一抗体6与固定于固体分散体9的第二抗体13结合的反应。
[0220]该情况下,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如以下所示例子那样确定。如图6Β所示,在自然降落工序1\中,多个固体分散体9朝向感测面101降落。该多个固体分散体9包括:由于重力而自然降落的固体分散体9、以及由于抗原抗体反应而与感测面101结合的固体分散体9。可以认为,与感测面101结合的固体分散体9的量,是与每单位时间内进入到感测区103的固体分散体9的量对应的。此外,如上所述,可以认为,反应的进展程度还与固体分散体9经由抗原14凝集而生成的凝集体的生成量是对应的。可以认为,凝集体的生成量与每单位时间内进入到感测区103的固体分散体9的量是对应的。因此,在自然降落工序!\中,能够根据出射光L2的光强度的变化率(减少率),确定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
[0221]第一以及第二转移定时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而确定出的“适当的定时”。样品测定装置10以基于该适当的转移定时使工序转移的方式进行动作,因此,例如能够实现测定的迅速化。此外,还能够设为该流程图所示的动作中不进行步骤S021中的判定的方式。该情况下,能够基于步骤S027中取得的反应的进展程度,判定是否进行通常测定。
[0222]转移定时确定部80还能够根据下磁场施加工序Si中取得的反应的进展程度,取得第一以及第二转移定时。
[0223](工序的转移定时的变更例2)
[0224]图13是表示通过该实施方式的样品测定装置10测定试料溶液中包含的抗原14的量的流程的其他一个例子的流程图。样品测定装置10在包含多个工序地进行动作的情况下,根据状态变化工序的至少一部分中的出射光L2的光强度的变化率(减少率),求出固体分散体9的移动状况或反应的进展程度。此外,还可以根据出射光L2的光强度的变化率(减少率),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求出固体分散体9的移动状况。样品测定装置10根据所求出的固体分散体9的移动状况或反应的进展程度,确定该工序以及/或者其之后的工序的转移定时。在该流程图的说明中,根据需要而使用图4?图7以及图9。
[0225]在测定开始前,转移定时确定部80与图12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040?步骤S042同样地进行动作(步骤S060?S062)。
[0226]接下来,转移定时确定部80求出第一转移定时以及第二转移定时(步骤S063)。转移定时确定部80基于步骤S063中求出的固体分散体9的移动状况或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确定时间k以及时间t ho转移定时确定部80将从时刻t。起经过时间t 后的时刻,作为第一转移定时来取得。进而,将从时刻t2起经过时间t H后的时刻,作为第二转移定时来取得。
[0227]若从测定开始起经过时间而第一转移定时到来(步骤S064),则对反应空间102的下磁场的施加结束(步骤S065)。
[0228]若从时刻t2起经过时间而第二转移定时到来(步骤S066),则系统控制部70对上磁场施加部40u指示驱动的开始。由此,对反应空间102的上磁场的施加开始。然后,与图8所示的步骤S005?S008同样地进行处理。由此,取得收容于反应空间102的抗原14的量(步骤S067?S070)。
[0229]转移定时确定部80还能够根据下磁场施加工序Si中取得的固体分散体9的移动状况,取得第一以及第二转移定时。
[0230]这样,该动作中构成为,根据下磁场施加工序S:中的出射光L2的光强度的变化率,取得第一转移定时以及第二转移定时。因此,自然降落工序!\中,能够省略取得第二转移定时的动作。
[0231](工序的转移定时的变更例3)
[0232]图14是表示通过该实施方式的样品测定装置10测定试料溶液中包含的抗原14的量的流程的其他一个例子的流程图。样品测定装置10包含多个工序地进行动作的情况下,根据状态变化工序的至少一部分中的出射光L2的光强度的变化率,决定该工序及其之后的工序的转移定时。进而,在之后的工序中,另外决定该之后的工序的转移定时,与以前决定的该之后的工序的转移定时进行比较。样品测定装置10根据该比较结果,变更该之后的工序的转移定时。该流程图的说明中根据需要而使用图4?图7以及图9。
[0233]在测定开始前,转移定时确定部80以及判定部85与图12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040?步骤S042同样地进行动作(步骤S080?S082)。转移定时确定部80根据该固体分散体9的移动状况、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求出为了使自然降落工序T0转移而需要的充分的进展时间tH1,将从时刻12起经过进展时间丨吣后的时刻,作为第二转移定时来求出(步骤S083)。以下,有时将步骤S083中取得的第二转移定时称作“第二转移定时(a) ”。
[0234]若从测定开始起经过时间而第一转移定时到来(步骤S084),则对反应空间102的下磁场的施加结束(步骤S085)。
[0235]接下来,转移定时确定部80根据自然降落工序?\中取得的出射光的L2的光强度的时序信息,取得光强度的变化率(步骤S086)。进而,根据所取得的光强度的变化率,取得固体分散体9的移动状况、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步骤S087)。转移定时确定部80根据该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等,求出第二转移定时(步骤S088)。以下,有时将步骤S088中求出的第二转移定时称作“第二转移定时(b) ”。转移定时确定部80根据该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等,取得为了使自然降落工序!\转移而需要的充分的进展时间t H2,将从时刻七2起经过进展时间%2后的时刻,作为第二转移定时(b)来取得。
[0236]接下来,转移定时确定部80对求出的2个第二转移定时进行比较(步骤S089)。在第二转移定时(a)的值与第二转移定时(b)的值较大程度地不同的情况下(步骤S090;是),基于初始设定值设定第二转移定时(步骤S091)。初始设定值能够根据通常的自然降落工序T。所需的时间t。来确定。也就是说,该情况下的第二转移定时被设定于t = 12+tD。时间tD被存储于预先存储部90。
[0237]另一方面,在第二转移定时(a)的值与第二转移定时(b)的值未较大程度不同的情况下(步骤S090;否),基于第二转移定时(a)的值以及/或者第二转移定时(b)值,设定第二转移定时(步骤S092)。该情况下,例如,将第二转移定时(b)的值作为第二转移定时而设定。此外,也可以是,将第二转移定时(a)的值与第二转移定时(b)的值的平均值作为第二转移定时来设定。
[0238]若从时刻t2起经过时间而第二转移定时到来(步骤S093),则系统控制部70使上磁场的施加开始。然后,与图8所示的步骤S005?S008同样地进行处理。由此,取得收容于反应空间102的抗原14的量(步骤S094?S097)。
[0239]这样,该动作中构成为,在下磁场施加工序S#,取得第一转移定时以及第二转移定时(a),在自然降落工序1\中,取得第二转移定时(b)。进而,基于第二转移定时(a)的值和第二转移定时(b)的值,设定第二转移定时。也就是说,在第二转移定时(a)的值与第二转移定时(b)的值较大程度不同的情况下设为错误,将第二转移定时设为预先设定的第二转移定时。因此,能够提高第二转移定时的准确性。
[0240]该实施方式的样品测定装置10的上述以外的动作与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还能够使用该实施方式的第二或者第三功能来推测第二时间(能够进行测定的时间)。
[0241]此外,该实施方式的样品测定装置10也可以作为变形例而还设置判定部85。判定部85如上所述,判定自此要测定的检查项目是否为特定检查项目。该情况下,样品测定装置10通过进行图11所示的步骤S020?S023的处理,来判定是否为特定检查项目。在判定结果为是特定检查项目的情况下,进行图12?14所示的某个的处理。
[0242](样品测定装置的作用、效果)
[0243]该实施方式的样品测定装置10中,转移定时的决定以外的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因此,该部分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进而,该实施方式的样品测定装置10着眼于被检物质与试剂的反应的进展程度,根据出射光L2的光强度的变化率,求出抗原14与抗体之间的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进而,根据该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等,确定抗原抗体反应进展到确保测定准确性的程度的时刻,或者,确定确保测定准确性的时刻,将该时刻作为工序的转移定时来求出。工序的转移定时不仅包含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等被求出的工序的转移定时,而且还包含比该工序靠后的工序的转移定时。在此,所谓抗原抗体反应进展到确保测定准确性的程度包括能够进行定性测定以及定量测定的情况。因此,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样品测定装置10,不用等待固体分散体9的降落的结束就能够使工序转移。此外,至少在为了进行测定而反应充分地进展了的时刻进行测定,因此,即使提早转移定时也能够确保测定准确性。
[0244][第三实施方式]
[0245]该实施方式的样品测定装置1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对该实施方式的样品测定装置10的说明中适当参照图1。该实施方式的样品测定装置10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样品测定装置10中,根据被检物质与试剂的反应的进展程度(或者,固体分散体9的移动状况),推测被检物质的浓度信息(浓度范围),基于该推测结果来确定工序的转移定时。此外,在仅被检物质的浓度信息为未知的情况下,根据出射光L2的光强度的时序变化,推测被检物质的浓度信息(浓度范围),基于该推测结果来确定工序的转移定时。
[0246]<转移定时确定部>
[0247]转移定时确定部80根据被检物质与试剂的反应的进展程度等,推测被检物质的浓度,基于该确定结果来确定工序的转移定时。被检物质与试剂的反应的进展程度等能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取得。在此,“浓度”包括浓度的值以及浓度的值的范围。例如,若设为被检物质为抗原14、试剂为抗体,则转移定时确定部80能够根据它们间产生的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等,推测抗原14的浓度。转移定时确定部80例如具备用于进行该确定的第四功能。此外,转移定时确定部80能够根据出射光L2的稳定值推测抗原14的浓度。转移定时确定部80例如具备用于进行该推测的第五功能。
[0248]第二以及第三功能能够基于光强度比的时序变化来确定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等。第四以及第五功能着眼于用于确定该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等的参数当中的抗原14的浓度。
[0249](第四功能)
[0250]第四功能根据反应空间102中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等,推测反应空间102中的抗原14的浓度。关于用于决定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等的参数(以下有时仅称作“参数”),能够列举出抗体的浓度、抗原的浓度等。在对多次测定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的情况下,该多次测定例如是使抗原浓度以外的参数的值全部相等而进行的。由此,能够根据出射光L2的变化率(减少率)求出抗原14的浓度比。该浓度比例如为相对于预先设定的基准浓度而言的浓度的比率。此外,根据该浓度比和基准浓度,还能够取得反应空间102中的抗原14的实际浓度。此外,也可以是,预先经验地、实验地取得出射光L2的变化率(减少率)与抗原14的浓度之间的对应信息,并将其存储于存储部90等。转移定时确定部80能够基于该对应信息来推测抗原14的浓度。该对应信息也可以是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等与抗原14的浓度之间的对应信息。例如通过对抗原14的浓度预先已知的试料溶液进行多次测定并根据其测定结果导出对应关系,来取得对应信息。作为此时取得的对应信息,例如能够列举出出射光L2的变化率与抗原14的浓度的对应表、以出射光L2的变化率为横轴且以抗原14的浓度为纵轴的标定曲线。
[0251]反应空间102中的抗原14的浓度例如有出射光L2的变化率(减少率)越大则越变高的趋势。如果抗原14的浓度很高,则抗原14与抗体结合的概率上升,因此,抗原抗体反应快速进展。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快速进展,使得反应空间102内抗原抗体反应变为稳定所需花费的时间(第二时间)变短。因此,能够使工序的转移时间比通常更早。
[0252](第五功能)
[0253]第五功能根据出射光L2的稳定值来推测反应空间102中的抗原14的浓度。在对多次测定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的情况下,该情况下也是,使抗原浓度以外的参数的值全部相等地进行比较。由此,能够根据出射光L2的稳定值求出抗原14的浓度比。该浓度比例如为相对于预先设定的基准浓度而言的浓度的比率。出射光L2的稳定值例如为第一稳定值以及第二稳定值。此外,也可以是,预先经验地、实验地取得出射光L2的稳定值与抗原14的浓度之间的对应信息,并将其存储于存储部90等。转移定时确定部80能够基于该对应信息来推测抗原14的浓度。例如通过对抗原14的浓度预先已知的试料溶液进行多次测定并根据其测定结果导出对应关系,来取得对应信息。此时取得的对应信息例如能够列举出:第一稳定值与抗原14的浓度之间的对应表、以第一稳定值为横轴且以抗原14的浓度为纵轴的标定曲线等。此外,转移定时确定部80能够根据推测出的收敛定时(收敛时间),求出抗原14的浓度比。转移定时确定部80例如根据推测出的收敛定时来确定收敛时间,基于其收敛时间的长短来确定抗原14的浓度比。
[0254](抗原浓度的曲线的比较)
[0255]图15是表示测定中检测到的出射光L2的光强度的时序变化的坐标图420。图15所示的虚线的曲线是与反应空间102中的抗原14的浓度为0的情况下的测定对应的曲线304。此外,实线的曲线是与反应空间102中的抗原14的浓度较高的情况下的测定对应的曲线301。曲线301对应于图4所示的曲线301。此外,单点划线的曲线是与反应空间102中的抗原14的浓度较低的情况下的测定对应的曲线303。“抗原14的浓度较低”是指,抗原14的浓度高于0且低于与曲线301对应的抗原14的浓度。该浓度的值例如为与曲线301对应的抗原14的浓度的值的一半。
[0256]与该3个曲线对应的测定是使抗原14的浓度以外的参数的值全部相等而进行的。进而,这些测定将工序的转移定时全部设为同等时刻。此时,抗原抗体反应的进展程度等与抗原14的浓度对应。关于该对应关系,对各工序中的曲线301、曲线303及曲线304的形状进行比较来说明。
[0257]〔下磁场施加工序〕
[0258]转移定时确定部80作为第四功能的一个例子,对下磁场施加工序S。的减少过程中强度比A的平均减少率进行比较。减少过程例如为期间t = t。?t 1<3此外,初始过程能够设定在期间t = t。?t:内。该期间例如为所述的期间t = t。?t p。
[0259]该初始过程中的曲线301的平均减少率比曲线304的平均减少率大。此外,曲线303的平均减少率为曲线301与曲线304的中间值。也就是说,随着反应空间102中的抗原14的浓度变高,期间t = t。?tl中的强度比A的平均减少率变大。这表示抗原14的浓度越高则抗原抗体反应越快地进展。该工序中进入到感测区103的固体分散体9仅为在与曲线304对应的测定中沿着磁力线b (对应于下磁场施加;参照图5A等)排列的固体分散体9。另一方面,在与曲线301以及303对应的测定中,除了该固体分散体9之外,由抗原抗体反应向感测面101拉近的固体分散体9也进入到感测区103。
[0260]由此,若在反应空间102中收容有抗原14则每单位时间内进入到感测区103的固体分散体的量会增加。因此,曲线301以及303的平均减少率比曲线304的平均减少率大。进而,与曲线301对应的测定由于抗原14的浓度较高,因此,相比于与曲线303对应的测定,每单位时间内进入到感测区103的固体分散体9的量变大。因此,可以认为,抗原抗体反应更快地进展,曲线301的平均减少率比曲线303的平均减少率大。
[0261]转移定时确定部80作为第五功能的一个例子,对下磁场施加工序S。中的第一稳定值的值进行比较。各曲线经过减少过程以及收敛过程而收敛为第一稳定值。在时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