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修复阈值判定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55975阅读:9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修复阈值判定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农业、生活污水排放日益增加,我国水污染问题加剧,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危害了人民健康,影响了环境安全。利用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进行水生态修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沉水植物易受各类胁迫因子的影响,研究适宜的恢复条件是沉水植被成功恢复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修复阈值判定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方法,通过水质修复阈值、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生态修复阈值与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生态修复阈值来判定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程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基于修复阈值判定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方法,通过水质修复阈值、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生态修复阈值与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生态修复阈值来判定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程度,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水质修复阈值,在水质指标确定的基础上,最后确定 DO、COD、氨氮、六价铬的生态修复范围界定值为2mg/L、61.25mg/L、4.18mg/L和115.8ug/L;

b、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生态修复阈值,基于水质与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指数,构建各指标与水生植物多样性的指数的数量关系,采用回归模型得到关系曲线,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法,根据退化评价等级划分,基于多样性指数,确定水生植物修复阈值;

c、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生态修复阈值,由于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与水质未呈现明显的响应关系,采用指示物种法确定河流生态修复阈值;

d、构建水生态修复阈值等级划分模型,对水生态修复阈值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双准则约束矩阵模型对河流生态修复阈值进行等级划分,确定河流或河段水生生态系统修复阈值的等级。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生态修复阈值中的指标包括pH、COD、氨氮、TN、TP、正磷酸盐。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生态修复阈值中的指数包括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双准则为河流水环境功能要求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准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修复阈值判定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方法,通过水质修复阈值、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生态修复阈值与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生态修复阈值来判定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程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基于修复阈值判定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方法,通过水质修复阈值、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生态修复阈值与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生态修复阈值来判定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程度,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a、水质修复阈值,在水质指标确定的基础上,最后确定 DO、COD、氨氮、六价铬的生态修复范围界定值为2mg/L、61.25mg/L、4.18mg/L和115.8ug/L;

b、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生态修复阈值,基于水质与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指数,构建各指标与水生植物多样性的指数的数量关系,采用回归模型得到关系曲线,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法,根据退化评价等级划分,基于多样性指数,确定水生植物修复阈值;

c、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生态修复阈值,由于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与水质未呈现明显的响应关系,采用指示物种法确定河流生态修复阈值;

d、构建水生态修复阈值等级划分模型,对水生态修复阈值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双准则约束矩阵模型对河流生态修复阈值进行等级划分,确定河流或河段水生生态系统修复阈值的等级。

上述中,所述的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生态修复阈值中的指标包括pH、COD、氨氮、TN、TP、正磷酸盐;所述的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生态修复阈值中的指数包括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其中,通过聚类分析法,根据退化评价等级划分,基于shannon-winer多样性指数,研究确定水生植物修复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的双准则为河流水环境功能要求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准则。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修复阈值判定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方法,通过水质修复阈值、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生态修复阈值与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生态修复阈值来判定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程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