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衬底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1510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能源器件领域,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具体涉及一种柔性衬底薄膜太阳能电池。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阳能电池可以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在太阳能的直接利用中有很大的优势。人们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可以分为体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体太阳能电池是指用化合物半导体的单晶、多晶锭切片为材料基础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它的致命弱点是材料消耗大,制备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所以,人们更加倾向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目前,薄膜太阳电池凭借其耗材少、成本低、可卷曲(柔性)、重量比功率高、轻便等特点成为当前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现有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在制作时,通常是先通过PECVD(等离子体增前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N型掺杂层和本征a-Si薄膜,而后形成P型掺杂层,再采用离子注入设备进行离子注入,这样的工艺不仅需要昂贵的设备而且工艺条件复杂,影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良率;更重要的是,现有的电池片与电池片之间通常采用焊接(如超声焊接等方法),导致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柔性衬底薄膜太阳能电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衬底薄膜太阳能电池,它包括衬底层、形成于所述衬底层任一表面上的发电层、形成与所述发电层另一表面的PET导电膜、设置于所述发电层和所述PET导电膜之间的多根金属栅线以及电极片,所述PET导电膜开设有间隔设置且与所述金属栅线相对应的多个引线孔,所述电极片对应覆盖所述引线孔且与所述金属栅线相连接。

优化地,多个所述引线孔处于同一直线上,其间距为3~30mm。

优化地,所述衬底层为不锈钢、铝或钛;或者为表面镀铜锡的不锈钢、铝或钛。

优化地,所述发电层为层叠设置的N型半导体层和有机P型半导体层,所述N型半导体层与所述衬底层相接触。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柔性衬底薄膜太阳能电池,通过在发电层和PET导电膜之间设置金属栅线,并将其与引线孔相对应并使其与电极片连接,这样能增强顶电极的电流收集能力,从而提高光电转化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柔性衬底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衬底层;2、发电层;3、PET导电膜;31、引线孔;4、金属栅线;5、电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柔性衬底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包括衬底层1、发电层2、PET导电膜3、金属栅线4和电极片5。

其中,衬底层1为金属材质,如不锈钢、铝或钛,或者是表面镀铜锡的不锈钢、表面镀铜锡的铝或表面镀铜锡的钛。发电层2形成于衬底层1的任一表面上(具体方式可以选用常规的那些,如涂布、丝网印刷等),它由层叠设置的N型半导体层和有机P型半导体层组成,其中N型半导体层与衬底层1相接触;N型半导体层可以由常规的TiO2、SnO2等材料制成,而有机P型半导体层可以由常规的五苯、三苯基胺、富勒烯或酞菁等小分子固体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得,它们的厚度相互独立地为0.2~2微米。PET导电膜3形成与发电层2的另一表面上,并使得PET导电膜3中透明导电的一侧与发电层2相接触;在组装时可以直接对衬底层1和PET导电膜3进行热压复合即可。金属栅线4有多根,它们设置于发电层2和PET导电膜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PET导电膜3上开设有间隔设置且与金属栅线4相对应的多个引线孔31(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引线孔31处于同一直线上,其间距为3~30mm),而电极片5设置于PET导电膜3上并对应覆盖引线孔31,可以采用导电双面胶条将金属栅线4通过引线孔31与电极片5相连接,这样能增强顶电极的电流收集能力,从而提高光电转化效率。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