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相断路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0691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相断路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相断路器装置,属于微型断路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型断路器一般包括N相断路器单元和至少一相载电相断路器单元,N相断路器单元用于控制电路中接地线的通断,对于两相电路,N相断路器单元控制零线的通断,载电相断路器单元用于控制火线的通断;对于三相四线电路,接地线的通断由N相断路器单元控制,其余三相电线的通断分别由三个载电相断路器单元控制。由于N相断路器单元中的空间限制,N相断路器单元一般不能够熄灭较大电弧,所以,我们希望在N相断路器单元分闸或者合闸时,N相断路器单元的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的电弧较小,以降低对N相断路器单元的灭弧性能要求,保护N相断路器单元的使用安全和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相断路器装置,能够实现N相断路器单元先合闸后分闸的操作,保护N相断路器单元的使用安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相断路器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相断路器装置,包括N相断路器单元和至少一个载电相断路器单元,所述N相断路器单元中设有N相动触头和N相静触头;所述载电相断路器单元中设有载电相动触头和载电相静触头;所述N相动触头与载电动触头绕同一旋转轴线旋转;所述N相静触头具有N相静触面,所述载电相静触头具有载电相静触面;当N相动触头和载电相动触头处于合闸位置时,N相动触头与N相静触面接触,载电相动触头与载电相静触面接触;所述N相动触头与载电相动触头联动旋转而实现分闸或者合闸;当N相动触头和载电相动触头处于分闸位置时,所述N相动触头与载电相动触头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至同一起始角度的位置;N相动触头和载电相动触头从分闸状态旋转至N相断路器单元和载电相断路器单元均处于合闸位置时,所述N相动触头的旋转角度小于载电相动触头的旋转角度。

优选地,所述N相静触面与载电相静触面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对齐;所述N相动触头的长度大于载电相动触头的长度。

优选地,包括一个N相断路器单元和三个载电相断路器单元,N相断路器单元和载电相断路器单元并排设置。

优选地,所述N相断路器单元具有N相旋转手柄,所述载电相断路器单元具有载电相旋转手柄,N相旋转手柄和载电相旋转手柄同步旋转并驱动N相动触头和载电相动触头旋转。

优选地,所述N相断路器单元中设有一燃弧室和一冷却室,所述N相动触头与N相静触头在燃弧室中接触或分离,所述燃弧室与冷却室之间通过一引弧通道连通;所述冷却室、燃弧室和引弧通道由垂直地设于壳体内侧壁上的隔板分隔而成。

优选地,所述冷却室的侧壁上还设有一气吹孔。

优选地,所述引弧通道与燃弧室之间的隔板上设有第一缺口而将引弧通道与燃弧室连通。

优选地,所述引弧通道中设有一引弧板,引弧板的一端延伸至燃弧室中,另一端延伸至冷却室中,引弧板的一侧设有第二缺口,第二缺口的一端延伸至冷却室中,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缺口处。

优选地,所述N相静触头为一块上下延伸的金属片,N相静触头的一侧还设有上下延伸的导电片,导电片的上端连接在N相静触头的上端。

优选地,N相静触面与N相动触头旋转角度平分线之间的距离等于载电相静触面与N相动触头旋转角度平分线之间的距离。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相断路器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相断路器装置中,N相动触头与载电相动触头联动旋转,当N相动触头和载电相动触头处于分闸位置时,所述N相动触头与载电相动触头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至同一起始角度的位置,由于N相动触头和载电相动触头从分闸状态旋转至N相断路器单元和载电相断路器单元均处于合闸位置时,N相动触头的旋转角度小于载电相动触头的旋转角度,所以在合闸时,N相动触头与N相静触面接触时,载电相动触头与载电相静触面还未接触;当合闸完成时,N相断路器单元的超程大于载电相断路器单元的超程,所以在分闸时,N相断路器单元就会后于载电相断路器单元断开。这样便能够使N相断路器单元先合闸后分闸,保护N相断路器单元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相断路器装置。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相断路器装置中的各相断路器单元中的触头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多相断路器装置的分合闸原理示意图。

图4显示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多相断路器装置的分合闸原理示意图。

图5显示为N相断路器单元中的N相动触头、N相静触头、燃弧室及冷却室等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显示为N相断路器的壳体中的燃弧室、冷却室及引弧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引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为N相断路器单元中的N相动触头、N相静触头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 N相断路器单元 13 燃弧室

2 N相动触头 14 冷却室

3 N相静触头 15 引弧通道

4 N相静触面 16 隔板

5 载电相断路器单元 17 气吹孔

6 载电相动触头 18 第一缺口

7 载电相静触头 19 引弧板

8 载电相静触面 20 第二缺口

9 旋转轴线 21 导电片

10 N相旋转手柄 22 连接板

11 载电相旋转手柄 23 壳体

12 联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相断路器装置,包括N相断路器单元1和至少一个载电相断路器单元5,所述N相断路器单元1中设有N相动触头2和N相静触头3;所述载电相断路器单元5中设有载电相动触头6和载电相静触头7;所述N相动触头2与载电动触头绕同一旋转轴线9旋转;所述N相静触头3具有N相静触面4,所述载电相静触头7具有载电相静触面8;当N相动触头2和载电相动触头6处于合闸位置时,N相动触头2与N相静触面4接触,载电相动触头6与载电相静触面8接触;所述N相动触头2与载电相动触头6联动旋转而实现分闸或者合闸,当N相动触头2和载电相动触头6处于分闸位置时,所述N相动触头2与载电相动触头6绕所述旋转轴线9旋转至同一起始角度的位置;N相动触头2和载电相动触头6从分闸状态旋转至N相断路器单元1和载电相断路器单元5均处于合闸位置时,所述N相动触头2的旋转角度小于载电相动触头6的旋转角度。由于N相动触头2从分闸位置旋转至合闸位置的旋转角度较小,在合闸操作时,所以断路器单元就会先于载电相断路器单元5合闸,而在分闸操作时,N相断路器就会后于载电相断路器单元5分闸,这样就不容易在N相断路器单元1的中产生电弧,降低了N相断路器的灭弧性能的要求,保证N相断路器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相断路器装置的技术方案中,N相动触头2与载电相动触头6联动旋转,合闸操作时,在N相动触头2与N相静触面4接触之后被N相静触头3抵住而停止旋转,然后,载电相动触头6继续旋转至与载电相静触面8接触;这样,N相动触头2的超程就大于载电相动触头6的超程。而在分闸操作时,由于N相动触头2的超程大于载电相动触头6的超程,所以当载电相动触头6与载电相静触头7分离时,N相动触头2还与N相静触头3保持一定的超程,载电相动触头6继续旋转并离开载电相静触头7一定距离时,N相动触头2才与N相静触头3分离。关于断路器中超程的实现形式是本领域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详细介绍。

图3所示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多相断路器装置的分合闸原理图,图3中的O1O表示N相动触头2从分闸位置旋转至合闸位置的角度平分线,O1P11表示N相动触头2的长度,O1M11表示载电相动触头6的长度,P11表示N相动触头2的触点,M11表示载电相动触头6的触点;N相静触面4与载电相静触面8沿所述旋转轴线9方向对齐,N相静触面4与载电相静触面8与O1O之间的距离相等,N相动触头2的长度大于载电相动触头6的长度,当N相动触头2和载电相动触头6处于分闸位置时,所述N相动触头2与载电相动触头6绕所述旋转轴线9旋转至同一起始角度的位置,N相动触头2与载电相动触头6的起始角度为γ1;当N相动触头2和载电相动触头6从分闸位置旋转至N相断路器单元1和载电相断路器单元5均处于合闸位置时,所述N相动触头2的旋转角度小于载电相动触头6的旋转角度;图3中,N相动触头2的旋转角度为α1,载电相动触头6的旋转角度为β1,α1<β1;由于所述N相动触头2与载电相动触头6联动旋转,所以,对于图3中的实施方式,当N相动触头2旋转与载电相动触头6一起旋转α1角度时,N相动触头2与N相静触面4在P12点接触而至合闸位置,此时,载电相动触头6还未与载电相静触面8接触,载电相动触头6还需要继续旋转至与O1O之间的夹角为β1角度时与载电相静触面8在M12点接触。合闸过程中,N相断路器单元1先与载电相断路器单元5合闸,而N相动触头2的超程大于载电相动触头6的超程,而在分闸操作时,由于N相动触头2的超程大于载电相动触头6的超程,所以当载电相动触头6与载电相静触头7分离时,N相动触头2还与N相静触头3保持一定的超程,载电相动触头6继续旋转并离开载电相静触头7一定距离时,N相动触头2才与N相静触头3分离,分闸时,N相断路器单元1后于载电相断路器单元5分闸。

图4显示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多相断路器装置的分合闸原理图,O2O表示N相动触头2从分闸位置旋转至合闸位置的角度平分线,O21P21表示N相动触头2的长度,O2M21表示载电相动触头6的长度;当N相动触头2和载电相动触头6处于分闸位置时,N相动触头2与载电相动触头6长度相等,且N相静触面4与N相动触头2之间的距离小于载电相静触面8与载电相动触头6之间的距离;N相静触面4与O2O之间的距离小于载电相静触面8与O2O之间的距离,N相动触头2的触点P21和载电相动触头6的触点M21在分闸位置沿所述旋转轴线9方向对齐,当N相动触头2旋转与载电相动触头6一起旋转α2角度时,N相动触头2与N相静触面4在P22点接触而至合闸位置,此时,载电相动触头6还未与载电相静触面8接触,载电相动触头6还需要继续旋转至与O2O之间的夹角为β2角度时与载电相静触面8在M22点接触,合闸过程中,N相断路器单元1先与载电相断路器单元5合闸,而N相动触头2的超程大于载电相动触头6的超程,而在分闸操作时,由于N相动触头2的超程大于载电相动触头6的超程,所以当载电相动触头6与载电相静触头7分离时,N相动触头2还与N相静触头3保持一定的超程,载电相动触头6继续旋转并离开载电相静触头7一定距离时,N相动触头2才与N相静触头3分离,分闸时,N相断路器单元1后于载电相断路器单元5分闸。优选地,N相动触头2与载电相动触头6沿所述旋转轴线9方向对齐,可以将N相动触头2与载电相动触头6设置成形状相同的形式。

通过上述图3和图4中的两种实施方式,我们不难得出,在图3中所述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如果将N相静触面4向靠近O1O移动一段距离,而载电相静触面8保持在原来位置,这样,N相静触面4与O1O之间的距离小于载电相静触面8与O1O之间的距离,并且N相动触头2的长度大于载电相动触头6的长度,那么,在分闸位置时,N相动触头2与载电相动触头6绕所述旋转轴线9旋转至同一起始角度的位置,合闸操作时,N相动触头2与载电相动触头6联动旋转,当N相动触头2与N相静触面4接触时,载电相动触头6还未与载电相静触面8接触,然后,载电相静触头7继续旋转至与载电相静触面8接触,此时,N相断路器单元1与载电相断路器单元5均完成合闸,合闸过程中,N相断路器单元1先与载电相断路器单元5合闸,而N相动触头2的超程大于载电相动触头6的超程,而在分闸操作时,由于N相动触头2的超程大于载电相动触头6的超程,所以当载电相动触头6与载电相静触头7分离时,N相动触头2还与N相静触头3保持一定的超程,载电相动触头6继续旋转并离开载电相静触头7一定距离时,N相动触头2才与N相静触头3分离,分闸时,N相断路器单元1后于载电相断路器单元5分闸。

本实用新型的多相断路器装置,可以应用于具有多相断路器单元的断路器装置,其中一相断路器单元为N相断路器单元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N相断路器单元1用于连接电路中的接地线。作为一种应用的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多项断路器装置包括一个N相断路器单元1和三个载电相断路器单元5,N相断路器单元1和载电相断路器单元5并排设置,可以用于控制三相四线电路的通断。在本实用新型的多相断路器装置中,N相动触头2与载电相动触头6联动旋转,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N相断路器单元1具有N相旋转手柄10,所述载电相断路器单元5具有载电相旋转手柄11,N相旋转手柄10与载电相旋转手柄11同步旋转并驱动N相动触头2和载电相动触头6旋转,可以将N相旋转手柄10和载电相旋转手柄11连接在一根联动轴12上,这样,即可带动N相动触头2和载电相动触头6同步旋转;当然,所述N相动触头2和载电相动触头6还可以有其他的联动方式,比如可以N相旋转手柄10和载电相旋转手柄11通过一连接套连接。

在正常工作时,N相断路器单元1一般不承载电压或电流,或者仅承载很小的电压或者电流,在异常情况下时,N相断路器单元1可能承载一定的电压或者电流,当N相断路器单元1承载一定的电压和电流时,N相断路器单元1分闸操作时就会产生电弧。所以N相断路器单元1的灭弧性能要求较低,但也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灭弧能力。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N相断路器单元1,包括壳体23,壳体23两侧壁之间设有触头系统,所述触头系统包括N相动触头2和N相静触头3,所述壳体23中设有一燃弧室13和一冷却室14,所述N相动触头2与N相静触头3在燃弧容室中接触或分离,所述燃弧室13与冷却室14之间通过一引弧通道15连通。这样,当N相断路器单元1承载有一定电压或电流时,分闸操作时,处于燃弧室13中的N相动触头2与N相静触头3分离并产生电弧,燃烧的电弧使燃弧室13的温度升高并使空气压力升高,这样,燃弧室13中的气流会从引弧通道15流入冷却室14,燃弧室13中的电弧也会随气流一起通过引弧通道15流入冷却室14,冷却室14中的温度比较低,电弧在冷却室14中冷却而熄灭。这样,N相断路器单元1也具有一定的灭弧能力。由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N相断路器单元1结构简单,并具有一定的灭弧能力。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冷却室14的侧壁上还设有一气吹孔17,气吹孔17可以设置在靠近进线端子的一侧,气吹孔17与冷却室14外面的空间相通,这样更有利于气流的流动,从而使电弧更快地从燃弧室13中流入到冷却室14中,更容易使电弧冷却而熄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冷却室14、燃弧室13和引弧通道15由垂直地设于壳体23内侧壁上的隔板16分隔而成,所述隔板16夹在所述壳体23的两侧壁之间,所述壳体23一般为注塑而成,这样,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加工所述壳体23及壳体23上的燃弧室13、冷却室14及引弧通道15等结构。为了便于将所述引弧通道15与燃弧室13连通,所述引弧通道15与燃弧室13之间的隔板16上设有第一缺口18,第一缺口18将引弧通道15与燃弧室13连通;为了能够引导电弧从燃弧室13从引弧通道15进入冷却室14,在所述引弧通道15中设有一引弧板19,引弧板19的一端延伸至燃弧室13中,另一端延伸至冷却室14中,如图7所示,引弧板19的一侧设有第二缺口20,请结合图5、图6和图7,第二缺口20的一端延伸至冷却室14中,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缺口18处,这样,燃弧室13中的电弧可以通过第一缺口18、第二缺口20进入到冷却室14中。引弧板19可以由具有导磁功能的铁磁材料制成。

当N相断路器单元1承载一定的电压或者电流时,N相断路器单元1分闸操作时就会产生电弧,为了能够加快电弧的流动使电弧更快地进入冷却室14冷却而熄灭,如图8所示,所述N相静触头3为一块上下延伸的金属片,N相静触头3的一侧还设有上下延伸的导电片21,导电片21的上端连接在N相静触头3的上端,这样,导电片21中的电流会产生一定的磁场,燃弧室13中的电弧会受到磁场力而加快流动,具有一定的磁吹效果,从而提高N相断路器单元1的灭弧能力。如图8所示,导电片21的上端向一侧延伸出一段连接板22,连接板22的端部连接在导电片21上,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静触头、连接板22和导电片21为一体式结构,可利用金属片折弯加工而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