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插孔座及其应用的终端、耳机延长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5412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耳机插孔座及其应用的终端、耳机延长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领域的技术方案,特别涉及一种耳机插孔座及其应用的终端、耳机延长线。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终端设计中会有一项重要的测试,即静电测试,目的是为了防止用户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身体上的静电击穿终端,导致终端出现功能性问题。但由于耳机插孔座的插孔必须外露,所以加强对耳机插孔座的静电防护尤为重要。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耳机电路的麦克风引脚上增加TVS管(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瞬态抑制二极管),通过TVS管遇到静电中的高电压时瞬间打开TVS管,以将静电导到地上,从而解决静电问题。

但由于增加TVS管会导致成本增加,若静电防护要求较高,甚至需要使用更高成本的TVS管,所以如何降低成本实现静电防护,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耳机插孔座及其应用的终端、耳机延长线,以采用较低的成本提高防静电能力。

一种耳机插孔座,所述耳机插孔座上设有插孔、麦克风导电片和接地导电片;所述麦克风导电片设有第一麦克风引脚和第二麦克风引脚;所述第一麦克风引脚延伸至所述插孔处,所述第一麦克风引脚上设有导电区,所述第一麦克风引脚在所述导电区以外的位置覆盖有绝缘涂层,所述导电区朝向所述插孔的中心轴;所述第二麦克风引脚置于所述插孔外;所述接地导电片设有第一接地引脚和第二接地引脚;所述第一接地引脚的一部分设于所述插孔内,所述第一接地引脚的另一部分延伸至所述插孔外;所述第二接地引脚置于所述插孔外。

一种终端,包括机壳和上述的耳机插孔座,所述机壳上耳机孔,所述耳机孔与所述机壳内部相通,所述耳机插孔座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耳机插孔座的插孔与所述耳机孔相对布置。

一种耳机延长线,包括插座、延长线、插头和上述的耳机插孔座,所述耳机插孔座设于所述插座内,所述耳机插孔座通过所述延长线与所述插头电性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取消设置TVS管,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第一麦克风引脚除导电区以外的部分均覆盖有绝缘涂层,从第一个维度减少了静电传至第一麦克风引脚上的几率,第一接地引脚延伸至插孔外,能够将静电吸引至第一接地引脚上,从第二个维度上减少了静电传至第二麦克风引脚上的几率,通过双重保护,能够防止静电传至导电区上,即防止了静电通过耳机插孔座击穿终端,为终端的正常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耳机插孔座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耳机插孔座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背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耳机插孔座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耳机插孔座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背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耳机插孔座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如下:

1、插孔;

(2A、2B)、麦克风导电片;21、第一麦克风引脚;211、导电区;22、第二麦克风引脚;23、第三麦克风引脚;

3、接地导电片;(31A、31B)、第一接地引脚;32、第二接地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从图1至5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耳机插孔座上设有插孔1、麦克风导电片(2A、2B)和接地导电片3;所述麦克风导电片(2A、2B)设有第一麦克风引脚21和第二麦克风引脚22;所述第一麦克风引脚21延伸至所述插孔1处,所述第一麦克风引脚21上设有导电区211,所述第一麦克风引脚21在所述导电区211以外的位置覆盖有绝缘涂层,所述导电区211朝向所述插孔1的中心轴;所述第二麦克风引脚22置于所述插孔1外;所述接地导电片3设有第一接地引脚(31A、31B)和第二接地引脚32;所述第一接地引脚(31A、31B)的一部分设于所述插孔1内,所述第一接地引脚(31A、31B)的另一部分延伸至所述插孔1外;所述第二接地引脚32置于所述插孔1外。

具体结构可以如图1至5所示:耳机插孔座的一端面往内凹陷,形成有插孔1,且耳机插孔座的侧壁镂空,镂空处将插孔1与外界导通;耳机插孔座的侧壁往内凹陷,形成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嵌入有麦克风导电片(2A、2B),麦克风导电片(2A、2B)包括第一麦克风引脚21和第二麦克风引脚22;第一麦克风引脚21从耳机插孔座的外部延伸至插孔1的端口处,第一麦克风引脚21上设有导电区211,第一麦克风引脚21在导电区211以外的位置覆盖有绝缘涂层,导电区211朝向插孔1的中心轴;第二麦克风引脚22置于耳机插孔座的外部;第二安装槽内嵌入有接地导电片3,接地导电片3包括第一接地引脚(31A、31B)和第二接地引脚32,第一接地引脚(31A、31B)穿过耳机插孔座的侧壁,并延伸至插孔1内,且第一接地引脚(31A、31B)从插孔1内部往外延伸,使得第一接地引脚(31A、31B)从镂空处延伸至耳机插孔座的外部;第二接地引脚32置于耳机插孔座的外部。

当使用上述耳机插孔座时,耳机插头将插入至插孔1内,耳机插头的麦克风引脚将与导电区211电性导通,耳机插头的接地引脚将与第一接地引脚(31A、31B)导通,以确保耳机与耳机插孔座之间的信号正常传输。

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取消设置TVS管,降低了生产成本;

2、第一麦克风引脚21除导电区211以外的部分均覆盖有绝缘涂层,从第一个维度减少了静电传至第一麦克风引脚21上的几率,第一接地引脚(31A、31B)延伸至插孔1外,能够将静电吸引至第一接地引脚(31A、31B)上,从第二个维度上减少了静电传至第二麦克风引脚22上的几率,通过双重保护,能够基本杜绝静电传至导电区211上,即防止了静电通过耳机插孔座击穿终端,为终端的正常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优选的,如图1、3和5所示,所述第一接地引脚(31A、31B)置于所述插孔1外的部分往所述导电区211延伸,所述第一接地引脚(31A、31B)与所述导电区211相互分离。

具体可以如图1、3和5所示:第一接地引脚(31A、31B)的一部分与插孔1的内壁贴合,第一接地引脚(31A、31B)的另一部分往镂空处延伸,直至第一接地引脚(31A、31B)延伸至插孔1外,由于第一接地引脚(31A、31B)往导电区211延伸,所以缩小了第一接地引脚(31A、31B)与导电区211的间距,静电将更容易传递至第一接地引脚(31A、31B)上,避免静电传递至导电区211上,以防止击穿终端,影响终端的正常工作。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地引脚(31A、31B)置于所述插孔1外的部分与所述导电区211的间距为0.9~1.2mm。

即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以下实施方式:

1、如图5所示,将第一接地引脚31B置于插孔1外的部分与导电区211的间距设置为0.9mm,以图5所示的方向为参考,此时第一接地引脚31B可通过往上方延伸、且往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接近导电区211;

2、如图1和3所示,将第一接地引脚31A置于插孔1外的部分与导电区211的间距设置为1.2mm,以图1和3所示的方向为参考,此时第一接地引脚31A可通过往上方延伸的方式接近导电区211。

显然,第一接地引脚(31A、31B)置于插孔1外的部分与导电区211的间距越小,静电传至导电区211的难度便越高,所以第一接地引脚31B置于插孔1外的部分与导电区211的间距为0.9mm时,其防静电能力更佳。

优选的,所述接地导电片3至少为两个,各个所述第一接地引脚(31A、31B)置于所述插孔1外的部分均往所述导电区211延伸,并与所述导电区211相互分离。

第一接地引脚(31A、31B)用于吸取静电,避免静电传至导电区211,所以增加接地导电片3后,将可以通过多个第一接地引脚(31A、31B)进行静电吸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耳机插孔座的防静电能力。

优选的,如图3至5所示,所述接地导电片3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接地引脚(31A、31B)置于所述插孔1外的部分别设于所述导电区211的两侧。

即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以如图3至5所示:两个第一接地引脚(31A、31B)的一部分与插孔1的内壁贴合,两个第一接地引脚(31A、31B)的另一部分往镂空处延伸,直至第一接地引脚(31A、31B)延伸至插孔1外,以图3至5所示的方向为参考,此时两个第一接地引脚(31A、31B)布置在导电区211的左右两侧,能够从更广的范围对静电进行吸收,避免静电传递至导电区211上,进一步提高了防静电能力。

当然,第一接地引脚(31A、31B)布置在导电区211的左侧和下侧、或右侧和下侧亦可。

优选的,所述麦克风导电片(2A、2B)在所述导电区211、所述第二麦克风引脚22以外的位置覆盖有所述绝缘涂层。

即绝缘涂层覆盖麦克风导电片(2A、2B)其他无需进行电性连接的部位,防止静电传递至麦克风导电片(2A、2B)上,以加强本实施方式所述耳机插孔座的防静电能力。

优选的,所述绝缘涂层为防静电漆。

在麦克风导电片(2A、2B)上覆盖绝缘涂层,其目的在于防止静电传递至麦克风导电片(2A、2B)上,所以选取不同材质的绝缘涂层,自然能够发挥不同程度的防静电效果;为了使得耳机插孔座具备更佳的防静电能力,可优选使用防静电漆作为绝缘涂层。

其中,防静电漆的涂覆方式多种多样,譬如可对麦克风导电片(2A、2B)需进行电性连接的部位进行遮挡覆盖,然后将麦克风导电片(2A、2B)浸泡在防静电漆中,待防静电漆冷却固化后,移除对麦克风导电片(2A、2B)的遮挡便可。

优选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麦克风导电片2A还设有第三麦克风引脚23,所述第三麦克风引脚23置于所述插孔1外。

具体的,第二麦克风引脚22按符合耳机国际标准的形式布置,第三麦克风引脚23按符合耳机中国标准的形式布置,所以同时设置第二麦克风引脚22和第三麦克风引脚23后,本实施方式所述的耳机插孔座将能同时适用两种标准,扩大了了本实施方式所述耳机插孔座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终端,包括机壳和上述的耳机插孔座,所述机壳上耳机孔,所述耳机孔与所述机壳内部相通,所述耳机插孔座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耳机插孔座的插孔1与所述耳机孔相对布置。

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MP3、MP4等设备,在应用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耳机插孔座后,静电将难以经耳机插孔座对终端造成击穿现象,大大提高了终端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耳机延长线,包括插座、延长线、插头和上述的耳机插孔座,所述耳机插孔座设于所述插座内,所述耳机插孔座通过所述延长线与所述插头电性导通。

因为耳机的线长有限,所以难以适用于所有的应用场景,为了解决这种情况,便可应用耳机延长线,以增长耳机的信号传输距离;而在耳机延长线上应用上述的耳机插孔座,能够提高耳机延长线的防静电能力,并防止静电通过耳机延长线对终端造成击穿。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