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塑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7248阅读:66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塑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装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塑膜。



背景技术: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具有比液态锂离子电池重量更轻、电压高、容量大、寿命长、自放电低、无记忆效应和安全性高等优势,随着电动汽车的开发,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也在快速发展,而铝塑膜是锂离子电池软包装重要的外包装材料,将聚合物锂电池与外部环境隔绝,形成安全使用聚合物锂电池的安全屏障。

由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中的电解液有六氟磷酸锂等含氟类物质,这些含氟化合物对水具有非常强的敏感性,电解液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很容易生成强腐蚀性氢氟酸和其他气体,其将会对铝塑膜的热封和材料造成腐蚀,严重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导致电池快速失效,因此铝塑膜内层需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电池的铝塑膜电解液为液态存在,成分复杂,主要为小分子溶剂,比如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等等,小分子对内层的聚烯烃层(热封层)、胶黏剂层都有很强大的溶胀能力,会逐步增大层间的剥离力,甚至脱开分层。铝塑膜因为需要进行冷冲成型加工,此外还需要有优秀的韧性和延展性,部分铝塑膜企业就有建议检测方法为360°折弯多次而不破裂,折弯次数的多少来判断铝塑膜的韧性和延展性。如何改进铝塑膜的耐腐蚀性、高韧性、低剥离力及其他相关性能对提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质量是十分关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塑膜,用以解决现有铝塑膜的耐腐蚀性差、韧性低和剥离强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铝塑膜,所述铝塑膜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聚烯烃层、第一纳米孔层、铝箔层、第二纳米孔层、第一粘合层和树脂膜层,所述第一纳米孔层和第二纳米孔层均为一层铝箔,该铝箔上设置有若干个贯穿铝箔的纳米孔和若干个沿着铝箔表面延伸将纳米孔连通起来的隧道孔。

优选的,所述铝塑膜还包括第二粘合层、第一纳米接枝层和第二纳米接枝层,所述第二粘合层和第一纳米接枝层位于聚烯烃层和第一纳米孔层之间,且所述第二粘合层在第一纳米接枝层的上部,所述第二纳米接枝层位于第二纳米孔层和第一粘合层之间。

优选的,所述铝箔层的厚度为30-90μm。

优选的,所述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均为聚氨酯胶粘剂、热熔胶、环氧树脂胶粘剂或丙烯酸树脂胶粘剂。

优选的,所述第一粘合层和第二粘合层的厚度均为5-50μm。

优选的,所述第一纳米接枝层和第二纳米接枝层均为聚烯烃、环氧胶黏剂、聚氨酯胶黏剂、热熔胶、硅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或剂钛酸酯偶联剂。

优选的,所述第一纳米接枝层和第二纳米接枝层的厚度均为5-100nm。

优选的,所述第一纳米孔层和第二纳米孔层的厚度均为5-100nm。

优选的,所述纳米孔的孔径为5-50nm,所述纳米孔的孔深为5-100nm。

优选的,所述聚烯烃层为聚丙烯或聚丙烯与聚乙烯共挤物,所述聚烯烃层厚度为10~80μ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铝塑膜具有耐腐蚀性强、韧性高和剥离强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铝塑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铝塑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该铝塑膜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聚烯烃层1、第一纳米孔层4、铝箔层5、第二纳米孔层6、第一粘合层8和树脂膜层9。本实用新型的铝塑膜具有耐腐蚀性强、韧性高和剥离强度高的优点。

聚烯烃层1为聚丙烯或聚丙烯与聚乙烯共挤物,聚烯烃层1经过马来酸酐改性,使得该聚烯烃层1的可粘接性增强,使得聚烯烃层1与第一纳米孔层4粘合的更牢固,聚烯烃层1厚度为10~80μm。第一粘合层8均为聚氨酯胶粘剂、热熔胶、环氧树脂胶粘剂或丙烯酸树脂胶粘剂,第一粘合层8的厚度为5-50μm。第一纳米孔层4和第二纳米孔层6均为一层铝箔,第一纳米孔层4和第二纳米孔层6的厚度均为5-100nm,第一纳米孔层4和第二纳米孔层6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纳米孔和隧道孔,纳米孔为贯穿第一纳米孔层4和第二纳米孔层6的贯穿孔,隧道孔沿着第一纳米孔层4和第二纳米孔层6的外表面延伸将纳米孔连接起来。其中纳米孔和隧道孔均采用化学腐蚀或电化学腐蚀得到,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技术手段得到纳米孔。纳米孔均匀分布在第一纳米孔层4和第二纳米孔层6上,纳米孔的孔径为5-50nm,纳米孔的孔深为5-100nm,通过设置纳米孔和隧道孔,可使得聚烯烃层1和第一粘合层8中纳米级的活性有机物接枝到纳米孔和隧道孔中将纳米孔和隧道孔填充,进入纳米孔和隧道孔中的活性有机物能与铝箔形成化学键,使得第一纳米孔层4与聚烯烃层1和第二纳米孔层6与第一粘合层8达到完美粘合,融为一体,使其剥离强度得到大幅提升,而且这种粘合力是化学键和物理力共同作用的力,因此这种粘合力几乎不会衰退。铝箔层5的厚度为30-90μm,铝箔层5的厚度具体根据实验结果取得最优厚度。通过在铝箔层5与其他几个层的结合,使得铝塑膜具有塑性和折弯性,大大改善了铝箔的脆性,使铝塑膜能360°折弯多次。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以实施例1位基础,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铝箔层还包括第二粘合层2、第一纳米接枝层3和第二纳米接枝层7,第二粘合层2和第一纳米接枝层3于聚烯烃层1和第一纳米孔层4之间,且第二粘合层2在第一纳米接枝层3的上部,第二纳米接枝层7位于第二纳米孔层6和第一粘合层8之间。第二粘合层2也为聚氨酯胶粘剂、热熔胶、环氧树脂胶粘剂或丙烯酸树脂胶粘剂,第二粘合层2的厚度与第一粘合层8厚度相同。第一纳米接枝层3和第二纳米接枝层7均为聚烯烃、环氧胶黏剂、聚氨酯胶黏剂、热熔胶、硅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或剂钛酸酯偶联剂,第一纳米接枝层3和第二纳米接枝层7的厚度均为5-100nm。通过在第一纳米孔层4和第二纳米孔层6上设置有纳米孔和隧道孔可使得第一纳米接枝层3和第二纳米接枝层7中纳米级的活性有机物接枝到纳米孔和隧道孔中将纳米孔和隧道孔填充,进入纳米孔和隧道孔中的活性有机物能与铝箔形成化学键,使得第一纳米孔层4与第一纳米接枝层3和第二纳米孔层6与第二纳米接枝层7达到完美粘合,融为一体,使其剥离强度得到大幅提升。由于聚烯烃层1和第一纳米接枝层3都是有机物,第二粘合层2能分别与聚烯烃层1以及第一纳米接枝层3产生交联和炭链缠绕,增强了第二粘合层2与聚烯烃层1和第一纳米接枝层3之间的粘合力,通过设置第一纳米接枝层3,在第一纳米孔层4与聚烯烃层1之间形成一个过渡带,解决了传统铝塑膜生产中聚烯烃层1与铝箔之间容易出现分层的问题。同时,二粘合层2可长期处在锂电池电解液环境,不会发生溶胀、溶解和分解,而且其粘接性能衰退不超过30%。同样的,第二纳米接枝层7解决了树脂膜层9与第二纳米孔层6之间容易出现分层的问题。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