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分相标识用色带新型放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7841发布日期:2019-06-19 02:47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电缆分相标识用色带新型放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带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缆分相标识用色带新型放带装置。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采用色带分相,原放带装置较为简易,无张力控制装置,导致色带放带张力不稳,造成色带松紧不一,特别是紧急停机时造成色带由于惯性松散、打结,再次起机时极易造成色带拉断,导致产品分相色带缺失的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电缆分相标识用色带新型放带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电缆分相标识用色带新型放带装置,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轴承座以及中部转动设置在所述轴承座内的转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端上套设有张力弹簧,所述张力弹簧的一端抵触在所述轴承座第一端面内的平面轴承,所述张力弹簧的另一端通过旋紧在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端上调节螺母组限位,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上套设有储带盘,所述储带盘的第一端与所述转动轴的限位凸台和防滑垫限位抵触,第二端被套设在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上的张紧弹簧的第一端抵触限位,所述张紧弹簧的第二端被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上的快速装夹端盖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座内设置有与所述转动轴配合的向心球轴承,位于靠近所述储带盘一侧的向心球轴承与所述转动轴的锥形段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螺母组包括调节螺母和锁紧螺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端上还设置有防脱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设置有由轴向长槽、径向短槽、轴向短槽构成的鱼钩型键槽,所述快速装夹端盖设置有与所述鱼钩型键槽配合的限位键。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利用张紧弹簧和防滑垫保证储带盘与转动轴同步旋转;

2、利用快速装夹端盖方便拆卸,方便更换储带盘,方便更换色带,具有快速锁定、解锁功能,从而实现更换色带时方便快捷。

3、调节螺母组控制张力弹簧的大小,张力弹簧压缩时挤压平面轴承,使平面轴承上产生一定的转动阻力,反向阻碍转动轴的旋转,并将阻力传送到储带盘上,从而实现放带张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电缆分相标识用色带新型放带装置,包括固定在机架100上的轴承座200以及中部转动设置在轴承座200内的转动轴300,本实施例中的轴承座200内设置有与转动轴300配合的向心球轴承310。位于靠近储带盘600一侧的向心球轴承与转动轴300的锥形段330配合。

转动轴300的第一端上套设有张力弹簧400,张力弹簧400的一端抵触在轴承座300第一端面内的平面轴承320,张力弹簧400的另一端通过旋紧在转动轴300的第一端上调节螺母组500限位。本实施例中的调节螺母组500包括调节螺母510和锁紧螺母520,转动轴300的第一端上还设置有防脱销530。

转动轴300的第二端上套设有储带盘600,储带盘600的第一端与转动轴300的限位凸台350和防滑垫340限位抵触,第二端被套设在转动轴300的第二端上的张紧弹簧700的第一端抵触限位,张紧弹簧700的第二端被可拆卸连接在转动轴300的第二端上的快速装夹端盖限位800。本实施例中的转动轴300的第二端设置有由轴向长槽910、径向短槽920、轴向短槽930构成的鱼钩型键槽900,快速装夹端盖800设置有与鱼钩型键槽900配合的限位键(图中未示出),可以利用限位键在鱼钩型键槽900内的位置实现锁紧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生产线运行时,主机拉动色带,色带拖着储带盘600转动,利用张紧弹簧700和防滑垫340保证储带盘600与转动轴300同步旋转;

2、更换色带时,利用张紧弹簧700的张力,和快速装夹端盖800上限位键在鱼钩型键槽900内不同位置,当限位键在轴向长槽910内实现松开功能,在轴向短槽930内实现锁定;

3、利用调节螺母组500控制张力弹簧400的大小,张力弹簧400压缩时挤压平面轴承320,使平面轴承320上产生一定的转动阻力,反向阻碍转动轴300的旋转,并将阻力传送到储带盘600上,从而实现放带张力。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