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472928阅读:来源:国知局
34]请同时参考图4A与图4B。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400包括具有第一扩散区412与第二扩散区413的基板410、图案化钝化层420、第一指状电极442、第二指状电极443、第一图案化绝缘层452、第二图案化绝缘层453、第一汇流电极462与第二汇流电极463。在图4A中,以复数排第二扩散区413、复数条第二指状电极443与复数条第一指状电极442为解说范例,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此外,上述太阳能电池400例如是背面接触型太阳能电池。因此,上述基板410例如还包括有受光面SI与背光面S2。此外,上述第一扩散区412与第二扩散区413配置于远离受光面SI的基板410中。上述基板410例如为N型硅基板。
[0035]请先参考图4A。上述第一扩散区412环绕于复数排第二扩散区413周围,且每一第二扩散区413例如包括有复数个不连续的圆形区413c与条状区413s。且相邻的第二扩散区413的圆形区413c可以相互平行并列或交错排列,在图4A中以交错排列作为解说范例,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值得一提的是,若相邻第二扩散区413的圆形区413c相互交错排列,则其分别的条状区413s则分别呈现一长一短的配置,如图4A所示。
[0036]请同时参考图4A与图4B。上述图案化钝化层420配置于第一扩散区412上与第二扩散区413上。更详细得来说,图案化钝化层420配置于第一扩散区412与第二扩散区413的远离受光面SI的表面S3上。此外,上述第一扩散区412为P型掺杂区,第二扩散区413为N型掺杂区。此外,上述第一指状电极442配置于第一扩散区412上且电性连接第一扩散区412,其中第一指状电极442为P型指状电极。上述第二指状电极443配置于第二扩散区413上且电性连接第二扩散区413,其中第二指状电极443为N型指状电极。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每一个第二指状电极443部分配置于第二扩散区413上且部分配置于第一扩散区412上方,其中配置于第二扩散区413上的部分第二指状电极443电性连接于第二扩散区413,而配置于第一扩散区412上方的部分第二指状电极443与第一扩散区412之间更包含有图案化钝化层420,使第二指状电极443电性绝缘于第一扩散区412。
[0037]请继续同时参考图4A与图4B。上述第一图案化绝缘层452配置于部分第二扩散区413上方与部分第二指状电极443上,且第二图案化绝缘层453配置于部分第一扩散区412上方与部分第一指状电极442上。此外,第一汇流电极462配置于第一图案化绝缘层452上、部分第一指状电极442上与部分第一扩散区412上方。且第一汇流电极462电性连接第一指状电极442。其中第一汇流电极462为P型汇流电极。上述第二汇流电极463配置于第二图案化绝缘层453上、部分第二扩散区413上方、部分第二指状电极443上与图案化钝化层420上方。且第二汇流电极463电性连接第二指状电极443。其中第二汇流电极463为N型汇流电极。更详细得来说,第一图案化绝缘层452例如是配置于第二扩散区413的条状区413s上方,且第二汇流电极463例如是配置于第二扩散区413的复数个圆形区413c上方。
[0038]请参考图4B。图4B是图4A的沿c-c’切线的剖面图。图4B的剖面图与图3B的剖面图大致相同。差别在于,在图4B中可看出,部分配置于第一扩散区412上方而没有配置于第二扩散区413上的第二指状电极443,并不会直接接触第一扩散区412,而是直接接触配置于第一扩散区412上的图案化钝化层420。
[0039]请参考图4C。图4C是图4A的沿d_d’切线的剖面图。图4C的剖面图与图3C的剖面图相同,因此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
[0040]综上所述,本发明将N型指状电极与N型扩散区延伸至P型汇流电极下方,以及将P型指状电极与P型扩散区延伸至N型汇流电极下方,以解决传统的N型汇流电极下方仅有N型扩散区以及过大的N型扩散区所造成的问题,以及传统的P型汇流电极下方仅有P型扩散区以及过大的P型扩散区所造成的问题。并且,本发明还可降低N型汇流电极或P型汇流电极下方的电洞或电子的移动距离与传递阻抗,进而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此夕卜,具有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两电池片间的焊接方式,可兼容于传统串焊技术。
[0041]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此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太阳能电池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元件包括: 基板,具有第一扩散区与至少一个第二扩散区,其中所述第一扩散区环绕于所述第二扩散区周围; 第一指状电极,配置于所述第一扩散区上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扩散区; 第二指状电极,配置于所述第二扩散区上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扩散区; 第一图案化绝缘层,配置于部分所述第二扩散区上方与部分所述第二指状电极上;第二图案化绝缘层,配置于部分所述第一扩散区上方与部分所述第一指状电极上;第一汇流电极,配置于所述第一图案化绝缘层上、部分所述第一指状电极上与部分所述第一扩散区上方,且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指状电极;以及 第二汇流电极,配置于所述第二图案化绝缘层上、部分所述第二扩散区上方与部分所述第二指状电极上,且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指状电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扩散区具有第一长区与第二短区,其中所述第一长区与所述第二短区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图案化绝缘层系配置于所述第二扩散区的部分所述第一长区上方且配置于位于所述第一长区的部分所述第二指状电极上,所述第二图案化绝缘层系配置于邻近所述第二短区的部分第一扩散区上方且配置于邻近所述第二短区的部分所述第一指状电极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长区的第一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短区的第二长度,且所述第一长区的第一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短区的第二宽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宽度介于200?500微米之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扩散区为射极扩散区,用以收集太阳光照射所述基板后所产生的少数电荷载子,且所述第二扩散区为基极扩散区,用以收集太阳光照射所述基板后所产生的多数电荷载子。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射极扩散区为P型掺杂区,所述基极扩散区为N型掺杂区。8.一种太阳能电池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元件包括: 基板,具有第一扩散区与至少一个第二扩散区,其中所述第一扩散区环绕于所述第二扩散区周围; 图案化钝化层,配置于所述第一扩散区上与所述第二扩散区上; 第一指状电极,配置于所述第一扩散区上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扩散区; 第二指状电极,部分配置于所述第二扩散区上且部分配置于所述第一扩散区上方,其中配置于所述第二扩散区上的部分所述第二指状电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扩散区,配置于所述第一扩散区上方的部分所述第二指状电极与所述第一扩散区之间更包含有所述图案化钝化层,用于使所述第二指状电极电性绝缘于所述第一扩散区; 第一图案化绝缘层,配置于部分所述第二扩散区上方与部分所述第二指状电极上; 第二图案化绝缘层,配置于部分所述第一扩散区上方与部分所述第一指状电极上; 第一汇流电极,配置于所述第一图案化绝缘层上、部分所述第一指状电极上与部分所述第一扩散区上方,且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指状电极;以及 第二汇流电极,配置于所述第二图案化绝缘层上、部分所述第二扩散区上方、部分所述第二指状电极上与所述图案化钝化层上方,且所述第二汇流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指状电极。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扩散区具有复数个不连续区域与一个条状区。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图案化绝缘层配置于所述第二扩散区的所述条状区上方,所述第二汇流电极配置于所述第二扩散区的所述些不连续区域上方。
【专利摘要】一种太阳能电池元件,包括具有第一扩散区与第二扩散区的基板、第一指状电极、第二指状电极、第一图案化绝缘层、第二图案化绝缘层、第一汇流电极与第二汇流电极。上述第一汇流电极除了配置于第一指状电极上与第一扩散区上方之外,更包含配置于第一图案化绝缘层上、第二指状电极上方与第二扩散区上方。第二汇流电极除了配置于第二指状电极上与第二扩散区上方之外,更包含配置于第二图案化绝缘层上、第一指状电极上方与第一扩散区上方。
【IPC分类】H01L31/0224
【公开号】CN105226110
【申请号】CN201410294678
【发明人】林佳龙, 陈传祺, 简荣吾
【申请人】英稳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4年6月26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