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10278阅读: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侧视剖视图。
[0027]图3是连接器的俯视剖视图。
[0028]图4是表示分解连接器的线缆、金属端子、树脂罩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9]图5是组装连接器的线缆、金属端子、树脂罩体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0030]图6是表示将连接器的金属屏蔽盖体安装在金属屏蔽壳体上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1]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2]1 线缆
[0033]2 芯线
[0034]4 外皮
[0035]10连接器
[0036]20金属端子
[0037]21接触部
[0038]22连接部
[0039]30树脂罩体
[0040]33后2而面
[0041]40屏蔽壳体
[0042]41屏蔽部
[0043]42桶状部
[0044]43开放部
[0045]48缝
[0046]50屏蔽盖体
[0047]51盖板部
[0048]52安装板部
[0049]55板面
[0050]56挡止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下面,基于附图来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该连接器10是安装在线缆1的末端的外连接器,是将内连接器作为嵌合对应连接器的装置。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连接器10的嵌合对应连接器嵌合(连接)的一侧作为“前”,将与连接器10的线缆1连接的一侧作为“后”来进行说明。
[0052]如图4、图5所示,线缆1由4芯2对(差动对)的芯线2、覆盖在芯线2周围的屏蔽层3、覆盖在屏蔽层3周围的外皮(sheath)4组成。芯线21由用绝缘体2b覆盖导体2a的被覆线组成。屏蔽层3由导电性的编织屏蔽层与金属箔屏蔽层中的至少一个组成。在安装有连接器10的线缆1的末端,将外皮4去皮而露出的屏蔽层3翻折在外皮4的外侧,并且将从外皮4露出的芯线2的绝缘体2b的末端再次去皮而露出芯线2的导体2a。
[0053]如图1?图6所不,连接器10由金属端子20、树脂罩体30、屏蔽壳体40、屏蔽盖体50以及未图示的树脂外罩组成,通过金属端子20、树脂罩体(树脂内罩)30、屏蔽壳体40以及屏蔽盖体50构成连接器主体。
[0054]金属端子20通过导电性的金属板材的钣金加工而形成,如图4、图5所不,在前端具有与嵌合对应连接器的金属端子接触的接触部21,并且在后端具有与线缆1的芯线2连接的连接部22。另外,在接触部21与连接部22之间具有基部23。金属端子20与线缆1的芯线2的数量相对应,被设置为4个。接触部21从基部23向前方延伸,并且形成带有两个缝的圆筒形的弹性套筒。连接部22从基部23向后方延伸,并且形成矩形板状的焊接部,该焊锡部利用焊接以机械连接且电连接的方式和芯线2的导体2a连接。连接部22在两侧端面形成有突出爪24,并且还用作将金属端子20向树脂罩体30进行固定的固定部。
[0055]树脂罩体30是保持导电性的金属端子20的构件,通过成型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而形成,如图1、图4以及图5所示,具有供金属端子20插入的端子容纳室31。树脂罩体30作为整体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外形,端子容纳室31形成为树脂罩体30的整体长度,端子容纳室31的前端在树脂罩体30的前端面32开口而形成嵌合对应连接器的金属端子的插入口,另外,端子容纳室31的后端在树脂罩体30的后端面33开口而形成金属端子20的插入口。树脂罩体30在前端具有与对应连接器嵌合的嵌合部34,并且在后端具有与线缆1的芯线2连接的连接部35。另外,在嵌合部34与连接部35之间具有向屏蔽壳体40固定的固定部36。固定部36具有矩形的断面形状,嵌合部34具有比固定部36的断面形状小一圈的矩形的断面形状,该嵌合部34从固定部36的前端向前方突而出形成,在固定部36的外壁与嵌合部34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向前段面37。连接部35具有比固定部36的断面形状薄的矩形的断面形状,该连接部35从固定部36的后端向后方突出而形成。端子容纳室31在嵌合部34以及固定部36形成为圆筒状,在连接部35形成为向外侧开放的槽状。端子容纳室31根据金属端子20的数量,被设置有4个,并且排列为在树脂罩体30的上部与下部各设置有2个且横向排列。上部的一对端子容纳室31在连接部35分别向上侧开放,下部的一对端子容纳室31在连接部35分别向下侧开放。并且,通过将4个金属端子20从树脂罩体30的后方一个一个地插入4个端子容纳室31内,并以使4个金属端子20的接触部21的前端分别向端子容纳室31的前端开口(嵌合对应连接器的金属端子的插入口 )开口且使4个金属端子20的连接部22分别在树脂罩体30的连接部35向外侧露出的状态,树脂罩体30将4个金属端子20保持为相互绝缘的状态。在此,上部的一对金属端子20分别以连接部22的上表面在树脂罩体30的连接部35朝向上侧的方式露出,下部的一对金属端子20分别以连接部22的下表面在树脂罩体30的连接部35朝向下侧的方式露出。
[0056]另外,如图5所示,树脂罩体30将4个金属端子20保持为相互绝缘的状态,然后与线缆1机械连接。即,将在线缆1的末端露出的一侧的一对芯线2的导体2a在树脂罩体30的连接部35分别与向上侧露出的上部的一对金属端子20的连接部22的上表面焊接,并且将在线缆1的末端露出的另一侧的一对芯线2的导体2a在树脂罩体30的连接部35分别与向下侧露出的下部的一对金属端子20的连接部22的下表面焊接。
[0057]另外,如图2所示,在树脂罩体30中,用于固定在屏蔽壳体40上的向前段面38与向后段面39形成在构成树脂罩体30的外壁的一部分的固定部36的底面上。
[0058]屏蔽壳体40通过导电性的金属板材的钣金加工而形成,如图1?图3以及图6所示,该屏蔽壳体40分别具有:筒状的屏蔽部41,在前端以包围树脂罩体30的方式容纳并固定该树脂罩体30 ;桶状部42,在后端压接固定线缆1的外皮4 ;以及开放部43,在屏蔽部41与桶状部42之间向上方开放。屏蔽部41通过矩形的底板41a、从底板41a的两侧缘竖立的矩形的一对侧板41b、41b、与底板41a相对的顶板41c,形成为整体长度比树脂罩体30的整体长度长的直筒状。开放部43形成为紧接屏蔽部41相连,并通过使屏蔽部41的底板41a向后方延长的底板43a、使屏蔽部41的两侧板41b、41b向后方延长的一对侧板43b、43b,形成为从前侧或后侧观察时的形成为上表面开放的匚字形。在将树脂罩体30插入屏蔽部41时,开放部43成为用于从屏蔽部41的后方插入的插入部。桶状部42通过从开放部43的底板43a向后方延伸的连设件42a和从连设件42a的后部两侧缘竖立的一对铆接件42b、42b,形成为从前侧或后侧观察时的形状为上表面开放的U字形。
[0059]另外,如图2所示,在屏蔽壳体40中,用于将树脂罩体30固定在屏蔽部41内的标准位置上的不具有弹性的切起板部即挡止件44和具有弹性的金属切起部45分别通过切起加工,形成在屏蔽部41的底板41a上。
[0060]并且,如图5所示,屏蔽壳体40是通过如下方式,如图1?图3所示,将树脂罩体30固定在屏蔽部41内的标准位置的构件,该方式为:将向后方引出线缆1的树脂罩体30从开放部43插入屏蔽部41,并且如图2所示,在树脂罩体30完全插入时,使挡止件44的前后侧端面中的后侧端面和朝向树脂罩体30的插入方向的段面即向前段面38相抵接,并且使朝向金属切起部45的斜上方的前端面和朝向树脂罩体30的脱落方向的段面即向后段面39相接合。此时,树脂罩体30形成为,树脂罩体30的前端面32位于屏蔽部41的前端开口面内,且树脂罩体30的后端面33位于屏蔽部41的后端开口的前方,并且树脂罩体30的周围被屏蔽部41包围。
[0061]另外,如图1?图3所示,在将树脂罩体30固定在屏蔽部41内的标准位置然后与线缆1的屏蔽层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