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传动装置及天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42739阅读:来源:国知局
同轴驱动小齿轮3,即电机输出轴齿轮,以齿轮旋转的方式输出驱动力。至少两个输入齿轮轴5,本实施例中为6个输入齿轮轴5构成输入轴齿轮组,输入轴齿轮组进一步包括一双联齿轮4。该双联齿轮4为并联的两个平行齿轮40、41,两平行齿轮40、41同轴固定在一起,中心设置轴向贯穿的轴孔42。本实施例中,位于下方的齿轮40较位于其上方的齿轮41直径小。下方的小齿轮40与电机输出轴齿轮3之间齿轮啮合相对转动地配合,从而驱动下方的小齿轮40转动,进而带动上方的大齿轮41转动。即电机2通过齿轮传动而驱动双联齿轮4转动。输入齿轮轴5分布于双联齿轮4周围,具体为分布于上方的大齿轮41周围,与大齿轮41齿轮啮合地转动配合,从而驱动输入齿轮轴5的转动。因此,双联齿轮4与输入齿轮轴5之间通过齿轮传动。以上齿轮均为圆柱齿轮,即圆柱轴的圆周侧壁上形成轴向平行的齿条。所述电机输出轴齿轮3、双联齿轮4、输入齿轮轴5均安装于下机架6的下表面。各输入齿轮轴5顶端的无齿条的圆柱体或轴套7套设于下机架6上设置的对应轴孔内转动配合。用于安装输入齿轮轴5的所有轴孔67在下机架6上沿圆周排列分布,相应地,安装输出轴10的所有轴孔65位于上机架6上沿相应的圆周排列分布。相应地,所有输入齿轮轴5之间轴向平行地呈圆周排列呈一圈,相应地所有输出轴10平行地呈圆周排列。一组输入输出轴的两轴即齿轮轴5和输出轴10,其轴向对齐的排列,相对的端面之间可离合式的对接,且两轴可啮合而同步转动地、或者可相对滑动而相互分离地相互配合。
[0029]本实施例中安装输入齿轮轴5的轴孔数量为6个,安装输出轴10的轴孔数量相应地也为6个。
[0030]在各输入齿轮轴5顶端的轴套7套设于机架6的轴孔67并从下机架6的下端面61延伸至上端面60—定高度,其上端面轴向向上延伸形成多个轴向齿牙或尖角70,多个齿牙或尖角70相互平行且之间有间隙,形成齿状啮合部,延伸至下机架6的上端面60—定高度。
[0031]各输出轴10的下端圆柱体或轴套8可相对转动地套设于上机架6上对应设置的轴孔65内且从上机架6的上端面62轴向延伸至下端面63 —定长度。输出轴10的轴套8下端面向下轴向延伸地形成多个轴向齿牙或尖角80,与输入齿轮轴5轴套7的顶端形成的轴向齿牙或尖角70对应可插入尖角70之间的间隙内,齿牙或尖角80和70之间可相对轴向移动地咬合或者脱离但不可相对转动地配合,即两轴相对端部可相对滑动但不可相对转动。本实施例中,同组输出轴10与输入轴5的相对两端面之间采用花键对接的方式对接,二者可以同轴地相对滑动但不能相对转动。输出轴10的上端即输出端通过连接机构(未图示)与天线的移相器对应连接,使得输出轴10的旋转输出对移相器进行电倾角的调整。
[0032]所述选位盘20为双层圆盘结构,安装于上下机架6之间,且位于六组输入轴5和输出轴10排列的圆周以内。即输入轴5和输出轴10分布于选位盘20的圆周外围。电机I的可相对转动地直接穿过该双联齿轮4中心设置的贯穿轴孔42从而在下机架6的上端面上方驱动该选位盘20同步转动,选位盘20的转动可以选择预定的任一输出轴10。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指电机均包括其输出轴。所述各组输入输出轴平行分布于选位盘20外圆周,选位盘20包括相对间隔一定距离同轴安装的上下驱动盘12、11。上下驱动盘12、11之间的间隔形成曲线槽15(如图2)。上下驱动盘12、11之间夹设有至少两个拨片9自所述曲线槽15径向地延伸出且分别与所述各组输入输出轴配合。上下驱动盘12、11可同步转动。拨片9与曲线槽15活动地配合。
[0033]参照图2-6,其中,为更清楚表达,图4-5的方位与其它图形上下颠倒,以利于清楚显示上驱动盘12的下表面结构。
[0034]曲线槽15包括由上驱动盘12向下形成的一段凸台123与下驱动盘11相应形成一段凹槽113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形成的选位区22。拨片9可由曲线槽15选位区22的凸台123或凹面113推动而沿轴向上下移动且相应地带动同组输入输出轴的两轴5、10之间分离或啮合。选位盘20可转动地驱动相应拨片9轴向向下移动至曲线槽15的选位区22内对应驱动所述两轴5、10之间相互啮合,或者驱动原先位于选择区的拨片9轴向向上移动脱离选位区22而对应驱动所述对应两轴5、10之间相互分离。
[0035]本实施例中,输出轴10可伴随拨片9轴向地上下移动且可相对拨片9旋转地相互配合。拨片9包括与输出轴10配合的夹持部91以及支撑夹持部91的支撑臂90。夹持部91夹持输出轴10的一端,具体地夹持输出轴10的下端或轴套8上。支撑臂90夹设于曲线槽15内。支撑臂90为圆棍状,圆棍直径与上下驱动盘间12、11之间的间隔距离对应。
[0036]本实施例中,拨片9的夹持部为圆环,由支撑臂90径向支撑拨片9的圆环91。拨片9的圆环同轴地套设于输出轴10侧面上形成的同轴环形凹槽(未图示)内,输出轴可相对拨片圆环91转动地配合。环形凹槽轴向限位拨片圆环91。
[0037]上驱动盘12包括圆形的上下端面121、121以及圆柱侧面122。下驱动盘11包括圆形的上下端面110、111以及圆柱侧面112。上驱动盘12的下端面121与下驱动盘11的上端面110相对地对齐。上驱动盘12的下端面121上的凸部或凸台123,与下驱动盘11的上端面110上形成的凹部(或凹槽)113对齐。该台阶123和对应的凹部113间隔一定距离形成选位区22。选位区22的圆周长度适用于容纳至少一个拨片9套设的输出轴10转动,因此选位区的长度不小于输出轴10的宽度。台阶123的高度与输出轴10下端面的齿牙或尖角80以及输入齿轮轴5顶端的齿牙或尖角70的高度相对应,不低于齿牙或尖角70、80的高度。选位盘20的圆柱侧面上至少有一个选位区22。
[0038]电机输出轴I不可相对转动地穿过上下驱动盘12、11中心的安装轴孔,带动上下驱动盘12、11同步转动。位于上下驱动盘12、11之间的曲线槽15内设置拨片9,拨片9包括夹持部91及支撑臂90。拨片9的支撑臂90 —末端连接夹持部91,另一末端设置有限位块92。上驱动盘12下表面121上形成有同心的环形限位槽124(如图4)。拨片支撑臂90末端的限位块92活动限位于该环形限位槽124中。限定块92与所述限位槽124之间可相对滑动,支撑臂90可相对曲线槽15的内壁即上驱动盘12的下端面121以及下驱动盘11的上端面110之间可相对滑动地配合。拨片9沿轴向的上下移动与曲线槽15的凸台123的高度长度相对应。夹持部91的形状及尺寸与输出轴10的轴套8的形状和尺寸相适应,本实施例中为圆环状,输出轴10的轴套8套设于拨片9的圆环夹持部91内可轴向同步移动径向相对转动地配合,且保持轴套8的底端面上齿牙或尖角80轴向向下延伸。作为一种实施例,轴套8的外壁上设置一环形凹槽(未图示),夹持部圆环91收容于该环形凹槽内,轴向上下被限位,径向可相对转动地配合,因此输出轴10与拨片9可整体上下移动且径向可相对转动地配合。
[0039]支撑臂90为棒状手臂,较佳地,为表面光滑的圆柱体棍状,从而与曲线槽15表面可相对滑动地配合。支撑臂90 —端可沿轴向上下移动地安装于套筒93上,另一端固定及支撑夹持部圆环91。支撑臂90夹持于曲线槽15内滑动配合。
[0040]电机I驱动选位盘20转动,曲线槽15的选位区22转动至预定的一组输入输出轴时,凸台123向下推动对应支撑臂90轴向向下移动从而使拨片9带动输出轴10向下与对应的输入轴5啮合而同步转动。选位盘20继续转动,选位区22的凹部113的侧壁推动原位于选位区的拨片9轴向向上移动离开选位区22且带动输出轴10与对应的输入轴5之间分呙。
[0041]电机输出轴I (即第一动力驱动装置)带动上下驱动盘12、11 一起转动,使得曲线槽15旋转,支撑臂90径向不转动。当上下驱动盘12、11旋转至预定调整的输出轴10上套设的拨片9位于选位区,拨片9抵持于上驱动盘12的凸台123而被轴向向下推动,带动输出轴10向下移动而与输入轴5顶端对接。选定的输出轴10与对应输入齿轮轴5轴向花键连接,输出轴10与输出齿轮轴5轴端面之间可轴向上下移动但不可相对转动地相互啮合在一起,从而输入齿轮轴5的转动可同步带动输出轴10旋转输出。更换选定的输出轴10时,即换位时,再次启动电机1,带动上下驱动盘12、11转动至预定的另一输出轴10位于曲线槽15和选位区22,对应实现选定的输出轴10与对应的输入齿轮轴5之间的轴向对接啮合,可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