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827069阅读:来源:国知局
侧)起,依次设置有固定接点53、支撑部52、固定接点51。
[0075]固定接点51俯视时成为矩形形状,在该固定接点51,在中心线Ln的长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设有向极板20侧的上方突出的固定接点部51a。该固定接点部51a俯视时成为椭圆形状,椭圆的长边沿着中心线Ln的正交方向设置。
[0076]固定接点53俯视时成为矩形形状,在该固定接点53,在中心线Ln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设有向极板20侧的上方突出的固定接点部53a。固定接点部53a俯视时成为圆形,该固定接点部53a从极板20的上表面20a突出的高度H2 (参照图3 (C))被设定为比所述固定接点51从极板20的上表面20a突出的高度H3(参照图3(C))高(H3 < H2)。
[0077]如图2(A)、图2(B)所示,在中心线Ln方向,支撑部52设置在固定接点51与固定接点53之间。支撑部52的固定接点53侧向极板20侧的上方弯折90°,从剖面看,支撑部52成为L形。
[0078]该支撑部52的固定接点53侧成为从极板20的上表面20a向外壳10侧的上方直线状延伸的卡合壁52b,在该卡合壁52b的前端,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设置有切口部52c (参照图 2(B))。
[0079]卡合壁52b将切口部52c夹在中间的两侧成为与后述可动接片56的切口部561卡合的卡合部52a,在该卡合壁52b的切口部52c,能够摆动地支撑有可动接片56。
[0080]如图2(C)所示,可动接片56俯视时成为带状,在该可动接片56的长度方向的中途位置,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形成有切口部561。切口部561的长度方向的宽度t2被设定为比上述卡合壁52b的卡合部52a的宽度tl大(t2 > tl)。
[0081]因此,如果使可动接片56支撑在卡合壁52b上,则在切口部561与卡合壁52b之间形成间隙t3(t3 = t2 - tl),能够摆动地支撑在卡合壁52b上的可动接片56,能够在长度方向(中心线Ln方向)上滑动该间隙t3的量。
[0082]可动接片56隔着切口部561的一侧成为其与上述固定接点53的抵接部56a,另一侧成为其与上述固定接点51的抵接部56b。
[0083]俯视时,可动接片56的抵接部56a侧形成为随着离开切口部561,宽度以两个阶段变窄的形状。
[0084]如图3 (C)所示,在开关装置I处于旋钮40未被操作的中立位置时,在可动接片56的抵接部56a侧,具有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途位置设置的弯曲部563配置在距离极板20最远的位置的剖面形状,从剖面看,比该弯曲部563靠近前端侧的抵接部56a成为直线状。
[0085]如图2(C)所示,俯视时,在可动接片56的抵接部56b侧,从切口部561到抵接部56b之间,随着远离切口部561,宽度逐渐变窄,之后,成为等宽度的抵接部56b。
[0086]如图3(C)所示,在该可动接片56的抵接部56b侧,成为以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途位置设置的弯曲部562为界,向接近极板20的方向大幅弯曲后,成为直线状的截面的抵接部56b,在开关装置I处于旋钮40未被操作的中立位置时,成为抵接部56b以接触状态保持在固定接点51的固定接点部51a上的形状。
[0087]该可动接片56的抵接部56b所抵接的固定接点51与未图示的GND连接(接地),可动接片56的抵接部56a所抵接的固定接点53与未图示的电源连接。
[0088]因此,在可动接片56的一端侧与固定接点部53a抵接的情况下,支撑部52经由可动接片56与固定接点53导通,在可动接片56与固定接点部51a抵接的情况下,支撑部52经由可动接片56与固定接点51导通。
[0089]此外,固定接点51、支撑部52、固定接点53通过模塑成型与极板20的基部21形成为一体,并且在连接部23内作为连接端子55露出(参照图1 (B))。
[0090]如图1(B)所示,在外壳10的壁部11,在长度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一体设有俯视时成为矩形形状的旋钮支撑筒13,在该旋钮支撑筒13的上部,以绕摆动轴N能够摆动的方式设有用于对开关装置I进行操作的旋钮40。
[0091 ] 旋钮40具有从该旋钮40的顶部40a的背面向极板20侧的下方延伸的杆42,在该杆42的中途设定有摆动轴N。
[0092]杆42在旋钮支撑筒13内向极板20侧的下方延伸,该杆42的前端部42a贯通在厚度方向贯通外壳10的壁部11的贯通孔11a,在外壳10和极板20之间,嵌合于滑动体60的嵌合槽部61a。
[0093]如图3(A)所示,滑动体60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插入周壁部25、25之间的插入部61。在将插入部61插入周壁部25、25之间的状态下,滑动体60跨过周壁部25、25而被安装,以插入周壁部25、25之间的插入部61作为导向件,能够在中心线Ln方向(图2 (A)的左右方向)上移动。
[0094]在该状态下,在滑动体6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沿着中心线Ln方向设有供在周壁部25、25的外周设置的卡合突起25a、25a卡合的卡合槽62a,利用与卡合槽62a卡合的卡合突起25a来阻止滑动体60从周壁部25、25的脱落。
[0095]此外,在实施方式中,通过沿中心线Ln方向设置卡合槽62a,来防止与卡合槽62a卡合的卡合突起25a阻碍滑动体60的移动。
[0096]并且,在插入部61的两侧,收纳盘簧68和球B的有底筒状的收纳孔63朝向向极板20侧的下方开口设置。
[0097]收纳孔63设置在与被上述支撑部52支撑的可动接片56对置的位置,被盘簧68施力的球B与可动接片56压接。
[0098]在这里,如图1(B)所示,在开关装置I中,用手指拉起在旋钮40的一端侧形成的角部43 (图1 (B)、Al方向),前端部42a的位置在绕摆动轴N的周方向上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使与前端部42a卡合的滑动体60在中心线Ln方向上向连接部23侧(图中、左侧)移动。
[0099]并且,当按下旋钮40的角部43 (图1⑶、A2方向)时,旋钮40的前端部42a的位置在绕摆动轴N的周方向上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使与前端部42a卡合的滑动体60在中心线Ln方向上向离开连接部23的一侧(图中、右侧)移动。
[0100]因此,在实施方式中,滑动体60被设置为与旋钮40的操作连动,在中心线Ln方向上进退移动,球B在与可动接片56压接的位置也与旋钮40的操作连动,在中心线Ln方向上进退移动。
[0101]下面,对开关装置I的动作进行说明。
[0102]在这里,如图2(A)、图2(B)所示,固定接点51、支撑部52、固定接点53的顺序在中心线Ln的上侧和下侧相反,可动接片56隔着中心线Ln在长度方向上左右相反地配置。
[0103]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对隔着中心线Ln位于上侧的可动接片56的与旋钮40的操作相对应的动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隔着中心线Ln位于下侧的可动接片56的与旋钮40的操作相对应的动作,与位于上侧的可动接片56相反,因此在这里省略其说明。
[0104]图4是开关装置I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4(A)表示滑动体60处于中立位置的状态,图4(B)表示滑动体60向连接部23侧滑动的状态,图4(C)表示滑动体60向连接部23的相反侧滑动的状态。
[0105]如图4 (A)所示,被极板20的支撑部52支撑的可动接片56,能够摆动地支撑在从极板20的基部21的上表面20a向旋钮40侧的上方离开的位置。
[0106]如图4(A)所示,在处于旋钮40未被操作的中立位置时,球B与在可动接片56的长度方向的中途位置向极板20侧凹陷的区域564压接,在该状态下,可动接片56使抵接部56b与固定接点51的固定接点部51a接触。
[0107]从该图4 (A)所示的状态拉起旋钮40的角部43,滑动体60向连接部23侧(图中左侧)移动,其结果是,可动接片56上的球B所压接的位置朝向抵接部56b侧的弯曲部562移动(参照图4(B))。
[0108]在这里,在旋钮40处于中立位置的状态下,即使可动接片56的抵接部56b与固定接点51的固定接点部51a接触,球B向抵接部56b侧移动,可动接片56的状态也不发生变化。因此,与旋钮40处于中立位置时一样,支撑部52和固定接点部51a能够一直保持经由可动接片56导通的状态。
[0109]该情况下,可动接片56与固定接点部53a电接触状态不发生变化,开关依旧为OFF。
[0110]接着,从图4 (A)所示的状态按下旋钮40的角部43,滑动体60向离开连接部23的一侧(图中右侧)移动,其结果是,可动接片56上的球B所压接的位置朝向抵接部56a侧的弯曲部563移动(参照图4 (C))。
[0111]这样,可动接片56以支撑部52上的支撑点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位移,一侧的抵接部56a与固定接点53的固定接点部53a抵接,并且另一侧的抵接部56b从固定接点51的固定接点部51a离开。由此,可动接片56与固定接点部53a的电接触状态被切换,开关处于开状态。
[0112]此外,如上所述,可动接片56在支撑部52沿中心线Ln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能够滑动极小的间隙t3 (参照图2 (C))的量,因此在抵接部56a与固定接点部53a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