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子盒和接触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975694阅读:来源:国知局
端子
[0081]X第一方向
[0082]Z第二方向
[0083]Y第三方向
[0084]Xl接线部11在第一方向X的尺寸
[0085]Zl接线部11在第二方向Zl的尺寸
[0086]X2主体部2在第一方向X的尺寸
[0087]Z2主体部2在第二方向Z的尺寸
[0088]X3接线窗口 113在第一方向X的尺寸
[0089]Z3接线窗口 113在第二方向Z的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0090]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0091]下面讨论的各图以及被用来描述在该专利文档中的本公开的原理的各种实施例仅以说明的方式并且无论如何不应该被解释成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可以在任何适当布置的设备中实施本公开的原理。将参考示例性非限制实施例来描述本申请的各种创新教导。
[0092]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0093]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示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009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一接线端子盒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
[0095]接触器包括一主体部2。
[0096]该主体部2包括一壳体以及位于该壳体内的电磁线圈、第一触头和灭弧机构(图中未不出)。该第一触头还包括一第一动触头和一第一静触头(图中未不出)。第一静触头包括三个输入端子211和三个输出端子221。当第一触头闭合时,第一静触头的三个输入端子211和三个输出端子221 对应导通。第一触头包括三个输入端子211和三个输出端子221,适用于三相交流电路。主体部2能够实现一个传统接触器的基本功能。电磁线圈通常与一外部控制开关连接。当外部控制开关闭合时,电磁线圈通电并产生磁力。第一触头的第一动触头在该磁力的作用下与第一静触头接触,将第一静触头的三个输入端子211和三个输出端子221分别一一对应电连接。
[0097]当该接触器为切换电容接触器时,该主体部2还包括位于该壳体内的第二触头,(图中未示出)。该第二触头还包括一第二动触头和一第二静触头(图中未示出)。第二静触头包括三个输入端子和三个输出端子。当第二触头闭合时,第二静触头的三个输入端子和三个输出端子一一对应导通。第二触头的第二动触头通常通过一永磁体(图中未示出)与第一触头的第一动触头连接。当第一触头吸合时,第一动触头带动第二动触头移动。该第二触头的行程小于第一触头的行程,因此第二动触头在第一动触头的带动下,使得第二触头先于第一触头闭合。也就是说,第二动触头随第一动触头运动,但第二动触头触碰第二静触头时,第一动触头还没有触碰第一静触头。在第一触头闭合接通后该第二触头断开。该主体部2还包括三组限流电阻线。其中,每一限流电阻线与第二触头串联后与第一触头并联。具体地说,第一限流电阻线与第二触头串联后与第一触头并联;第二限流电阻线与第二触头串联后与第一触头并联;第三限流电阻线与第二触头串联后与第一触头并联。如前文所述,第二触头先于第一触头闭合,限流电阻线提前与负载电容电连接,并给该电容预充电,防止瞬时电流过大。
[0098]接触器还包括至少一接线端子盒I。该接线端子盒1,用于接触器的接线和安装,包括:
[0099]一接线部11,其包括:
[0100]一第一安装面111,用于与接触器的主体部2安装连接;和
[0101]—第二安装面112,与第一安装面111相对设置;和
[0102]—安装部12,其在第二安装面112与接线部11连接。
[0103]其中,接线部11还包括三个接线窗口 113。每一接线窗口 113从第一安装面111至第二安装面112贯穿该接线部11。安装部12包括至少一安装孔121。图1中以安装孔121有两个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接线窗口 113连接有导线后,安装部12不会被导线遮挡,便于安装。
[0104]其中,每一接线端子盒I的第一主体11部通过第一安装面11安装于主体部2。图1中以接线端子盒有两个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该两个接线端子盒I分别为第一接线端子盒IA和第二接线端子盒1B,分别安装于主体部2相对的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
[0105]如上文所述,主体部2的三个输入接线端子211位于第一侧面21,分别与第一接线端子盒IA的三个接线窗口 113 —一正对设置。主体部2的三个输出接线端子221位于第二侧面22,分别与第二接线端子盒IB的三个接线窗口 113—一正对设置。这样两个接线端子盒IA和IB分别用于输入接线端子211的接线和输出接线端子221的接线。并且,接线窗口 113与接线端子211、221 —一正对设置,便于接线。
[0106]图1中定义了三个方向,分别为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Z和第三方向Y,两两彼此垂直。第二安装面包括位于沿着第一方向X的第一边112a和沿着第二方向Z的第二边112b。三个接线窗口 113沿着第一方向X排列。接线窗口 113的贯穿方向为第三方向Y。安装部12位于第二安装面112的第一边112a处。图中以安装部12为长条形的板状为例,其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X。安装部12位于接线部11远离主体部2的一侧。三个接线窗口 113沿直线排列,适用于直线排列的接线端子,安装部12位于第二安装面112的边缘,便于安装。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各安装孔12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Z。
[0107]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接触器的接线能力,接线部11在第一方向X的尺寸Xl大于主体部2在第一方向X的尺寸X2,接线部11在第二方向Zl的尺寸Zl大于主体部2在第二方向Z的尺寸Z2。这样,便于扩大接线窗口 113的尺寸,提高接线能力,如连接更粗的导线。
[0108]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每一接线窗口 113在第一方向X的尺寸X3大于等于18毫米;每一接线窗口 113在第二方向Z的尺寸Z3大于等于33毫米。该接线窗口 113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Z的尺寸X3和Z3能够满足最低接线能力需求。
[0109]另外,接线部11还包括一第一连接机构114和第二连接机构115,二者均位于第一安装面11。接线部11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机构114和第二连接机构115与主体部2连接。
[0110]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
[0111]第一连接机构114包括:
[0112]一第一连接板1141,平行于第二方向Z和第三方向Y,和
[0113]一第一突起1142,与第一连接板1141连接并沿第一方向X突出。
[0114]第二连接机构115包括:
[0115]一第二连接板1151,平行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Z,和
[0116]一第二突起1152,与第二连接板1151连接并沿第二方向Z突出。
[0117]其中,第二连接机构115位于第一连接机构114与安装部12之间。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机构114有复数个,第二连接机构115有复数个。第二连接机构115位于接线部11靠近安装部12的一端。每一第一连接机构114位于相邻的两个接线窗口 113之间。第一连接机构114和第二连接机构115共同将接线部11与主体部2连接,连接结构稳固。
[0118]相应地,主体部2面向每一接线端子盒I的一侧包括:
[0119]一第三连接机构212,与第一连接机构114对应设置,且相互匹配;和
[0120]一第四连接机构213,与第二连接机构115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