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电连接器的传输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996467阅读:来源:国知局
组;21_端子;2101_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02_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103_第一电源端子;2104_第一接地端子;211_对接面;2111_第一弯折部;2112_延伸臂;212_传输侧;22_信号端子;2201_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202_第三差分信号端子;2203-第二电源端子;2204_第二接地端子;2205_辅助传输端子;221_对接侧;2211_接触面;23_备用端子;3_屏蔽壳体;31_主壳座;310_容置空间;311_对接部;32_延伸罩盖;320-收纳空间;321-对接槽孔;4_转换模块;41_屏蔽盖体;410_组合空间;411_侧翼部;4110-定位槽;412-延伸壳盖;4120-延伸空间;413_延伸臂;42_绝缘基座;420_收容空间;421-侧翼板;4211_容置槽;422_对接舌部;4220_镂空槽;4221_对接槽口 ;43_电路板;431_金属端子垫;432_转接端子组;4321_抵持侧;433_隔离垫块;4330_槽孔;44_定位座;440-端子槽;441-端子座板;4410-对接空间;442_垫高部;443_舌板;444_隔板;4441-凸肋;445_定位端子;4451_抵触侧;446_金属盖板;5_传输端子组;500_上排传输端子;5001_第三接地端子;5002_第一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5003_第一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5004_第三电源端子;5005_第一备用端子;5006_第二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5007-第二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5008_第二备用端子;5009_第四电源端子;5010_第三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5011_第三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5012_第四接地端子;51_传输端子;510_下排传输端子;5101_第五接地端子;5102_第四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5103-第四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5104_第五电源端子;5105_第三备用端子;5106_第五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5107_第五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5108_第四备用端子;5109-第六电源端子;511-对接端;5110-第六高速负差分对信号端子;5111_第六高速正差分对信号端子;5112_第六接地端子;512_连接端;6_衔接部;60_轴孔;61_凸轴;62_凸块;63_卡槽;64_嵌槽;A-USB电连接器;B_绝缘座体;B1_基部;B2_电源端子;B3_微形电连接器;C-屏蔽壳体;C1-壳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达成上述目的与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实施的方法等,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
[0022]如图1、图2、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换装置包括绝缘座体1、端子组2、屏蔽壳体3、转换模块4及传输端子组5,其中:
[0023]该绝缘座体I包括基部11、由基部11 一侧向外延伸的舌部12,且基部11 一侧设有镂空槽孔110,则由基部11的镂空槽孔110 —侧向外延伸有减缩宽度的舌部12,舌部12内设有端子收容槽120,再相对舌部12于基部11另一侧下方设有传输部13。
[0024]该端子组2包括多个端子21,且多个端子21 —侧具有对接面211,另一侧设有传输侧212,各对接面211 一侧设有第一弯折部2111向外呈扇形状收合,减缩宽度后连设有延伸臂2112,则由各延伸臂2112分别转折后再朝水平方向延伸设有多个信号端子22,且各信号端子22于远离各延伸臂2112的另一侧分别设有对接侧221,再于多个端子21内侧相邻位置间分别穿插多个备用端子23。
[0025]该屏蔽壳体3包括主壳座31和主壳座31 —侧底缘向外延伸连设的延伸罩盖32,该主壳座31内部具有容置空间310,容置空间310—侧设有上方呈镂空状的对接部311,且于对接部311—侧底缘向外延伸连设有减缩宽度的延伸罩盖32,延伸罩盖32内部具有收纳空间320,延伸罩盖32的收纳空间320 —侧贯通至对接部311及容置空间310,另一侧设有向外贯通的对接槽孔321。
[0026]该转换模块4包括屏蔽盖体41、组装于屏蔽盖体41内的绝缘基座42、组装在绝缘基座42内的电路板43、定位座44及穿设于定位座44内的传输端子组5,该屏蔽盖体41呈π形状,内部具有组合空间410,且屏蔽盖体41两个相对侧边分别弯折成型有U形状的侧翼部411,于两个侧翼部411内具有U形状的定位槽4110,再由相邻两个侧翼部411的屏蔽盖体41顶部一侧向外延伸连设有延伸壳盖412,即于延伸壳盖412内部具有延伸空间4120贯通至组合空间410,并相对延伸壳盖412的屏蔽盖体41另一侧两边分别向外凸伸设有延伸臂413,则可利用屏蔽盖体41的组合空间410组装绝缘基座42,该绝缘基座42内部设有底部呈镂空状的收容空间420,收容空间420内再形成有横向贯穿的容置槽4211,则由绝缘基座42的收容空间420两侧边分别同向延伸凸伸有侧翼板421,即可利用两个侧翼板421可分别嵌固于屏蔽盖体41两个侧翼部411的定位槽4110内,绝缘基座42于近两个侧翼板421的侧缘向外凸设有对接舌部422,并于对接舌部422内具有镂空槽4220,对接舌部422的镂空槽4220 —侧贯通至收容空间420,另一侧设有对接槽口 4221贯通至外部,以利用对接舌部422嵌入屏蔽盖体41 一侧延伸壳盖412内部延伸空间4120中,则于绝缘基座42内部收容空间420的容置槽4211内组装电路板43,电路板43 —侧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多个金属端子垫431,另一侧下方设有转接端子组432,转接端子组432的各抵持侧4321延伸至悬空位于电路板43下方,且位于转接端子组432的电路板43下方设有隔离垫块433,且隔离垫块433设有多个槽孔4330,可供转接端子组432的各抵持侧4321穿过隔离垫块433的各槽孔4330,使各抵持侧4321悬空露出于隔离垫块433外部,电路板43另一侧上、下表面的多个金属端子垫431供定位座44中穿设的传输端子组5的多个连接端51分别电性连接,以使定位座44组装在对接舌部422的镂空槽4220内。
[0027]上述各构件于组装时,利用绝缘座体I的基部11、舌部12供端子组2的多个端子21穿设,并供多个端子21 —侧的对接面211分别露出基部11的镂空槽孔110处,多个端子21另一侧的传输侧212则延伸至基部11另一侧的传输部13处,再由多个端子21的各对接面211向外延伸连设的多个信号端子22,利用多个信号端子22的对接侧221分别延伸至舌部12的收容槽120内,则于绝缘座体I外部罩覆屏蔽壳体3,可由屏蔽壳体3的主壳座31罩覆于基部11外,延伸罩盖32则罩覆于舌部12外,则由延伸罩盖32的对接槽孔321、舌部12及多个信号端子22的对接侧221,构成符合微型通用串行总线(Micro USB2.0或Micro USB3.0等)的USB电连接器规格型式,再由屏蔽壳体3的主壳座31 —侧对接部311上方活动组装转换模块4的屏蔽盖体41,且通过屏蔽盖体41 一侧两边所设延伸臂413、对接部311两个相对内壁面间,通过衔接部6的轴孔60、凸轴61呈活动枢接,以使屏蔽盖体41可于对接部311上方进行活动掀翻及盖合,即可由屏蔽盖体41内部绝缘基座42中组装的电路板43,通过电路板43 —侧下方的转接端子组432,分别利用各抵持侧4321穿出隔离垫块433外并电性抵触于端子组2的各对接面211,则使电路板43与端子组2呈电性导通,电路板43另一侧的定位座44中穿设的传输端子组5,则由传输端子组5、定位座44、对接舌部422配合延伸罩盖421,可构成符合通用串行总线(USB Type — C型式)规格模式,以通过绝缘座体1、端子组2、屏蔽壳体3、转接模块4及传输端子组5等组构成本实用新型USB电连接器的传输转换装置。
[0028]如图2、图4、图5、图6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端子组的立体外观图、转换模块的定位座的立体分解图、传输端子组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组2包括多个转接端子21,端子组2可包括四支相邻并排的端子21,具有位于中央的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01、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102、分别位于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01、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102的两个相对外侧所设的第一电源端子2103及第一接地端子2104,并由多个端子21 —侧的各对接面211分别朝垂直方向连续弯折连设第一弯折部2111和扇形状收合的延伸臂2112,且各延伸臂2112分别朝水平方向延伸有五支信号端子22 ;该五支信号端子22包括位于中央的两个相邻的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2011、第三差分信号端子2202及位于两个外侧的第二电源端子2203、第二接地端子2204,又,第二电源端子2203可为增加宽度的设计,可供负载较大的电流量,则于第二电源端子2203及第二接地端子2204的各对接侧221分别呈中空环圈状弯折及弹性隆起,一侧并断开形成两个接触面221,从而可增加第二电源端子22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