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永磁电机及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82436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一收容部211上开设有大致呈柱状的收容腔2111,所述收容腔2111用于 收容所述驱动组件100。所述收容腔2111具有开口 2113,所述收容腔2111通过所述开口 2113与外界环境连通。
[0045] 请同时参阅图3,所述第二收容部213上开设有大致呈圆盘状的容纳槽2131,所述 容纳槽2131用W收容所述传动组件400。所述容纳槽2131的一侧与所述收容腔2111相连 通,W允许所述传动组件400在此连通处与所述驱动组件100相连接。
[0046] 所述盖体23盖设于所述开口 2113处,并与所述箱体21可拆卸地连接于一起。所 述盖体23用于封闭所述收容腔2111,使所述收容腔2111及所述容纳槽2131与外界基本隔 绝,W达到密封防尘的作用。
[0047]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25的数量为=个,=个所述安装部25彼此间隔设置 于所述第二收容部213上。所述安装部25用于与所述外部设备相连接,W将所述驱动机构 1装设于所述外部设备上。可W理解地,所述安装部25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如也可W是= 个、四个等。
[0048] 进一步地,为了合理减轻所述安装组件200的整体重量,并保证所述安装组件200 具有一定的刚度,所述箱体21或/及所述安装部25上去除了部分材料W形成多个减重部 27,多个所述减重部27彼此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箱体21或/及所述安装部25上。在本实施 方式中,所述减重部27为贯穿所述箱体21或/及所述安装部25设置的通孔结构。可W理 解的是,所述减重部27还可W为设置在所述箱体21或/及所述安装部25的凹槽结构。
[0049] 请再次参阅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100为单相永磁电机,优选地,所 述驱动组件100为单相永磁无刷电机。所述驱动组件100部分地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部 211内,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组件400运动,W带动所述外部设备运动。
[0050] 请同时参阅图3和4,所述驱动组件100的至少部分结构(本实施例中为大部分 结构)收容在所述箱体21的所述第一收容部211内,而所述盖体23盖设于所述驱动组件 100的一端,并通过固定件如螺钉(图未示)等与所述箱体21固定连接,使得所述驱动机构 1的整体尺寸相对较小,从而使应用所述驱动机构1的所述外部设备得W小型化。
[0051] 请同时参阅图5及图6,所述驱动组件100包括定子铁忍10、绕组30及转子50。 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100为内转子电机,所述定子铁忍10收容于所述安 装组件200的箱体21内,所述绕组30绕设于所述定子铁忍10上,所述转子50可转动地收 容于所述定子铁忍10内,并与所述传动组件400连接。
[0052] 所述定子铁忍10包括定子辆12W及定子齿14。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定 子齿14从所述定子辆12向内延伸。所述定子辆12直接固定安装于所述箱体21的第一收 容部211内,从而使所述驱动组件100省去了传统的电机外壳,也就是说,所述箱体21的 部分即构成了所述电机的外壳,进一步地使应用所述驱动机构1的所述外部设备得W小型 化、轻量化。
[0053] 请同时参阅图7,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所述驱动组件100的横截 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横截面,均指的是轴向的截面形状,即,被垂直于所述驱动组 件100的转轴的平面所截获的截面形状。所述定子辆12的横截面大致呈封闭的方形,包括 两个弧形的第一侧壁121及两个直线形的第二侧壁123,其中,两个所述第一侧壁121相对 设置,两个所述第二侧壁123相对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二侧壁123的两末端分别连接至两个 所述第一侧壁121的两末端,W使所述定子辆12的横截面呈连续封闭的方形结构。
[0054]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壁121的外周壁大致为部分的圆柱面,所述第 一侧壁121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呈圆弧形。所述第一侧壁121的内壁大致为平面,由此,所述 第一侧壁121两侧的厚度小于其中部位置的厚度。所述第二侧壁123的外周壁大致为平面, 使所述第二侧壁123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为大致平直的线段。
[00巧]每个所述第二侧壁123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一辅助齿(图未标出),所述辅助齿包括 两个延伸部1231,所述延伸部1231用于导磁并辅助所述定子齿14形成磁通回路。每个所 述延伸部1231的一端为连接端(图未标出),另一端为延伸端(图未标出)。两个所述延 伸部1231的连接端彼此连接,且同时连接至所述第二侧壁123的大致中部位置,两个所述 延伸部1231的延伸端均朝远离所述第二侧壁123的方向延伸,且两个所述延伸部1231的 延伸端彼此远离,使两个所述延伸部1231的横截面轮廓大致呈"V"形。
[0056]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子齿1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定子齿14连接于所述第一 侧壁121的内侧上,其用于绕设所述绕组30。
[0057] 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定子齿14大致呈"Y"形,其包括绕线部141及极靴 143。所述绕线部141从所述第一侧壁121的内壁沿转子径向向内延伸,所述极靴143设置 于所述绕线部141远离所述第一侧壁121的一端。
[0058]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定子齿14中的所述极靴14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 极靴143设置于所述绕线部141远离所述第一侧壁121的一端,分别从绕线部141末端沿 转子周向方向延伸且两者延伸方向相反,从而使两个所述极靴143及所述绕线部141共同 构成所述定子齿14的"Y"形轮廓。所述极靴143可防止绕设于所述绕线部141上的绕组 自所述绕线部141上脱出,同时可用于导磁。
[0059] 与所述延伸部1231的结构相类似,每个所述极靴143的一端为连接端(图未标 出),另一端为延伸端(图未标出)。两个所述极靴143的连接端彼此连接,且同时连接于 所述绕线部141的远离所述第一侧壁121的一侧,两个所述极靴143的延伸端均朝远离所 述绕线部141的方向延伸,且两个所述极靴143的延伸端彼此远离,使两个所述极靴143的 横截面轮廓大致呈"V"形,进而所述定子齿14的截面轮廓大致呈"Y"形。
[0060]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极靴143的延伸端背离所述绕线部141延伸后,靠近设置于所 述极靴143旁的辅助齿123的延伸部1231的末端,运样,定子齿的极靴143与辅助齿的延 伸部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W容置转子50于其内。同时每个所述极靴143和与其邻近设置 的所述延伸部1231W及所述定子辆12共同形成一个收容槽15,所述收容槽15用于收容所 述绕组30。
[0061] 进一步地,所述极靴143的末端和与其邻近的延伸部1231的末端之间间隔预设距 离,W形成开口 18从而W减少漏磁。可W理解地,所述极靴143的末端和与其邻近的延伸 部1231的末端之间也可W通过磁阻较大的磁桥连接。
[0062] 所述转子50可转动地收容于所述定子铁忍10内。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转 子50包括转轴52、转子铁忍54及永磁极56,所述转子铁忍54设置于所述转轴52上,所述 永磁极56设置于所述转子铁忍54上。可W理解地,永磁极56也可W直接固定至转轴52。
[0063] 请再次参阅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52大致呈圆柱杆状,其可转动地设置 于所述箱体21内。所述转轴52的轴线沿所述定子铁忍10的轴线方向设置,并朝向所述容 纳槽2131延伸。所述转轴52用于连接所述传动组件400并驱动所述传动组件400运动。
[0064] 所述转子铁忍54固定地套设于所述转轴52上,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6内。
[0065] 优选地,每个所述永磁极56背离所述转子铁忍54的外周表面位于W转子中屯、为 圆屯、的圆柱面上,从而使所述永磁极56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大致呈圆形。
[0066] 进一步地,每个定子齿141的两极靴143相连接处的内表面设置有一凹陷1433,每 个辅助齿的两延伸部1231相连接处设置有一凹陷1233。所述定子铁忍10的定子齿的极靴 143和辅助齿的延伸部的内表面除凹槽1233U433W外的部分位于W转子中屯、为圆屯、的圆 柱面上,运样,定子与转子之间形成基本均匀的气隙,即除对应凹槽1433、1233、开口 18及 相邻磁极之间的间隔部分W外的部分为均匀气隙。
[006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陷1433与1233的设置W使得转子在初始位置时转子的极 轴(永磁极的中屯、线)L2能偏离相应定子极轴(定子齿的中屯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