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散热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7094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防水散热保护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壳,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行动装置的防水散热保护壳。



背景技术:

现今的人们在户外活动时常会使用到行动装置,例如利用智能手机来听音乐或导航,用户通常会将这类的行动装置放置在一个防护套内,以防止室外的水气或灰尘进入行动装置内造成损坏,然而,为了防水及防尘,该防护套用来容置行动装置的空间一般均为密封且不透气,如此,行动装置在使用时所产生的热能并无法进行散热,造成行动装置可能会因此过热死机或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散热的防护壳。

本实用新型防水散热保护壳,包含一个外壳单元,界定出一个容纳空间,该外壳单元具有一个底面,及数个形成于该底面并延伸至与该容纳空间连通的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防水散热保护壳,包含一个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外壳单元的底面并界定出数个对应于所述透气孔的流道的气流导引座。该气流导引座具有一个基壁,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该基壁的分隔肋,该基壁具有一个与该底面互相间隔的内侧面,该分隔肋设置于该内侧面并与该底面抵接,所述流道用来导流并介于该内侧面与该底面间,每一个流道连通外界与所对应的透气孔,用来进气的其中一个流道经由所对应的透气孔连通该容纳空间与外界,用来出气的另一个流道相反于该其中一个流道,并经由所对应的透气孔连通该容纳空间与外界,该分隔肋介于该其中一个流道与该另一个流道间,并阻断该其中一个流道与该另一个流道,使该其中一个流道与该另一个流道互不连通,借此,气流能经由该其中一个流道与该其中一个流道所对应的透气孔流入该容纳空间,并经由该另一个流道所对应的透气孔与该另一个流道排出该容纳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散热保护壳,该气流导引座界定出四个间隔设置的流道,将所述流道的其中两者分别定义为一个第一流道,将所述流道的另两者分别定义为一个第二流道,该气流导引座具有两个互相交错的分隔肋,将其中一个分隔肋定义为第一个分隔肋,将另一个分隔肋定义为一个第二分隔肋,所述第一流道呈相反设置,并被该第一个分隔肋阻断,所述第二流道呈相反设置,并被该第二分隔肋阻断。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散热保护壳,该气流导引座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基壁的内侧面并与该外壳单元的底面互相间隔的凸台,及四个等角度间隔设置于该内侧面并延伸至与该凸台连接的肋脚,该第一、二分隔肋设置于该凸台的顶侧,所述肋脚与该外壳单元的底面抵接,每一个第一流道由该基壁、该凸台、其中两相邻的肋脚与该第一分隔肋所配合界定,每一个第二流道由该基壁、该凸台、其中两相邻的肋脚与该第二分隔肋所配合界定。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散热保护壳,每一个第一流道具有一个位于该基壁、该凸台与该其中两相邻的肋脚间的第一导流段,及一个位于该凸台、该其中两相邻的肋脚与该第一分隔肋间的第一连通段,每一个第二流道具有一个位于该基壁、该凸台与该其中两相邻的肋脚间的第二导流段,及一个位于该凸台、该其中两相邻的肋脚与该第二分隔肋间的第二连通段,每一个第一流道的第一连通段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二连通段连通,每一个第二流道的第二连通段与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连通段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散热保护壳,该第一、二分隔肋互相垂直交错,每一个第一流道的第一连通段被该第二分隔肋分隔成两个第一连通区,每一个第二流道的第二连通段被该第一分隔肋分隔成两个第二连通区,每一个第一连通区与对应的第二流道的其中一个第二连通区互相对应且连通,每一个第二连通区与对应的第一流道的其中一个第一连通区互相对应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散热保护壳,该凸台具有四个等角度间隔设置并介于所述肋脚间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由外朝内并朝上倾斜,两个导流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导流段与第一连通段间,另两个导流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二导流段与第二连通段间。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散热保护壳,该散热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的安装板,该安装板具有数对应于该外壳单元的透气孔的通气孔,该气流导引座通过该安装板固定在该外壳单元的底面。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散热保护壳,该散热单元还包括一片防水透气膜,该防水透气膜设置于该外壳单元的底面,并夹置于该气流导引座与该外壳单元间,该防水透气膜遮蔽所述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散热保护壳,该外壳单元包括一个下壳,及一个与该下壳连接的上壳,该上壳能相对于该下壳开启或闭合,该底面形成于该下壳的底侧,该上壳具有一个能透光的窗口。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散热保护壳,还包含一个能卸除地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的吸震件,该吸震件包括一个开口,该开口连通所述透气孔与该容纳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散热保护壳,还包含一个固定单元,该基壁还具有一个相反于该内侧面的外侧面,该外侧面形成一个卡槽,该固定单元包括一个能拆卸地设置于该卡槽的卡挚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其中一个流道与该其中一个流道所对应的透气孔将气流导入该容纳空间内,并利用该另一个流道所对应的透气孔与该另一个流道将气流导出该容纳空间,以让该容纳空间内的行动装置所产生的热能被气流带出,而达到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水散热保护壳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

图2是该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个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4是该实施例的一个气流导引座的一个立体图;

图5是该实施例卸除一个固定单元后的一个剖视图;

图6是图5的一个局部放大图;及

图7是沿图6中的线Ⅶ-Ⅶ的一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防水散热保护壳的一个实施例,包含一个外壳单元1、一个固定单元2、一个吸震件3,及一个散热单元4。

该外壳单元1包括一个下壳11,及一个与该下壳11连接的上壳12,该下壳11与该上壳12相配合界定出一个用于容置一个行动装置(图未示)的容纳空间13。该下壳11具有一个底面111,及数个形成于该底面111并延伸至与该容纳空间13连通的透气孔112。该上壳12具有一个能透光的窗口121,该上壳12能相对于该下壳11开启或闭合,在本实施例中,当该上壳12与下壳11闭合时,能防止水气及灰尘进入该容纳空间13。

如图2、3所示,该固定单元2包括一个安装部20,及一个设置在该安装部20的卡挚部21,在本实施例中,该安装部20为一个能套设在使用者的手臂上的束带。另外,可以理解的是,该安装部20也能为一个安装于自行车的龙头上的支架。

如图2、5所示,该吸震件3能卸除地设置于该容纳空间13内,该吸震件3包括一个开口31,该开口31连通所述透气孔112与该容纳空间13。在本实施例中,该吸震件3能对放置在该容纳空间13内的该行动装置产生避震的作用。

如图4至图6所示,该散热单元4包括一个气流导引座40、一个安装板50,及一片防水透气膜60。该气流导引座40设置于该下壳11的底面111,该气流导引座40具有一个基壁400、一个设置于该基壁400的凸台410、四个设置于该基壁400的肋脚420、一个设置于该凸台410的第一分隔肋430,及一个设置于该凸台410的第二分隔肋440,该气流导引座40并界定出两个对应于所述透气孔112的第一流道450,及两个对应于所述透气孔112的第二流道460,该基壁400具有一个与该底面111互相间隔的内侧面401,及一个相反于该内侧面401的外侧面402,该外侧面402形成一个卡槽403(见图3),该固定单元2的卡挚部21能拆卸地设置于该卡槽403,使该外壳单元1能借由该固定单元2定位。

该凸台410设置于该内侧面401并与该下壳11的底面111互相间隔,该凸台410具有四个等角度间隔设置的导流面411。

所述肋脚420等角度设置于该内侧面401并延伸至与该凸台410连接,所述肋脚420与该下壳11的底面111抵接。

该第一分隔肋430设置于该凸台410的顶侧,且与该下壳11的底面111抵接。该第二分隔肋440设置于该凸台410的顶侧并与该第一分隔肋430互相垂直交错,且该第二分隔肋440与该下壳11的底面111抵接。

所述第一流道450用来导流并介于该内侧面401与该底面111间,所述第一流道450呈相反设置,并被该第一分隔肋430阻断,每一个第一流道450是由该基壁400、该凸台410、其中两相邻的肋脚420与该第一分隔肋430所配合界定。每一个第一流道450具有一个位于该基壁400、该凸台410与该其中两相邻的肋脚420间的第一导流段451,及一个位于该凸台410、该其中两相邻的肋脚420与该第一分隔肋430间的第一连通段452。每一个第一流道450的第一连通段452被该第二分隔肋440分隔成两个第一连通区453。

所述第二流道460用来导流并介于该内侧面401与该底面111间,所述第二流道460呈相反设置,并被该第二分隔肋440阻断,每一个第二流道460是由该基壁400、该凸台410、其中两相邻的肋脚420与该第二分隔肋440所配合界定。每一个第二流道460具有一个位于该基壁400、该凸台410与该其中两相邻的肋脚420间的第二导流段461,及一个位于该凸台410、该其中两相邻的肋脚420与该第二分隔肋440间的第二连通段462。每一个第二流道460的第二连通段462被该第一分隔肋430分隔成两个第二连通区463。

每一个第一连通区453与对应的第二流道460的其中一个第二连通区463互相对应且连通,每一个第二连通区463与对应的第一流道450的其中一个第一连通区453互相对应且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连通区453与对应的第二流道460的其中一个第二连通区463完全重叠。

该凸台410的导流面411介于所述肋脚420间,且所述导流面411由外朝内并朝上倾斜,其中两个导流面41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流道450的第一导流段451与第一连通段452间,另两个导流面411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流道460的第二导流段461与第二连通段462间。

该安装板50设置于该容纳空间13内,具有数个对应于该外壳单元1的透气孔112的通气孔500。该气流导引座40通过该安装板50固定在该下壳11的底面111。

该防水透气膜60设置于该下壳11的底面111,并夹置于该气流导引座40与该外壳单元1间。该防水透气膜60遮蔽所述透气孔112,能让气流通过并防止水气自所述透气孔112进入该容纳空间13。

如图5至7所示,当用户将该行动装置放置于该外壳单元1内,并进行运动时,气流能自右边的第一流道450的第一导流段451进入该气流导引座40,此时,受到位于右边的第一流道450的导流面411导引,以及该第一分隔肋430的阻断,大部分的气流会向上流动并经由右边的第一流道450所对应的部分透气孔112、右边的第一流道450所对应的部分通气孔500与该吸震件3的开口31流入该容纳空间13,在此过程中,部分的气流会经由右边的第一流道450的第一连通区453与所述第二流道460的第二连通区463流动至所述第二流道460的第二导流段461排出,达到泄压的作用,而流入该容纳空间13内的气流能经由该吸震件3的开口31、左边的第一流道450所对应的部分通气孔500、左边的第一流道450所对应的部分透气孔112与左边的第一流道450排出该容纳空间13,而排放至外界,如此,从该容纳空间13排出的气流能将该行动装置所产生的热能带走,产生散热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当该外壳单元1在使用时的方位有所改变时,气流也能经由其中一个第二流道460与该其中一个第二流道460所对应的部分透气孔112流入该容纳空间13,并经由另一个第二流道460所对应的部分透气孔112与该另一个第二流道460流出该容纳空间13,而将该容纳空间13内的废热带出,同样能达到散热的效果。

经由上述的说明后,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归纳如下:

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让使用者在运动时,能经由其中一个第一流道450或其中一个第二流道460将气流导入该气流导引座40,再经由该其中一个第一流道450或该其中一个第二流道460所对应的部分透气孔112、该其中一个第一流道450或该其中一个第二流道460所对应的部分通气孔500与该吸震件3的开口31让气流流入该容纳空间13内,而流入该容纳空间13内的气流能经由该吸震件3的开口31、另一个第一流道450或另一个第二流道460所对应的部分通气孔500、另一个第一流道450或另一个第二流道460所对应的部分透气孔112与另一个第一流道450或另一个第二流道460排出该容纳空间13,而将放置在该容纳空间13内的行动装置所产生的热能带走,能有效散热。

2.该防水透气膜60设置于该外壳单元1的底面111,并夹置于该气流导引座40与该外壳单元1间,且该防水透气膜60遮蔽所述透气孔112,能有效阻止水气经所述透气孔112进入该容纳空间13内,保护放置在该容纳空间13内的行动装置不受潮。

3.该固定单元2的卡挚部21能拆卸地设置在该气流导引座40的卡槽403,而该气流导引座40设置在该外壳单元1的底面111,因此,该外壳单元1能方便地借由该固定单元2定位,以供使用者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防水散热保护壳不仅能防水、防尘,还能有效散热,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