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源亮度自动补偿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0729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源亮度自动补偿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源驱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对光源的亮度进行补偿的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机器视觉系统的核心是图像采集和处理。所有信息均来源于图像之中,图像本身的质量对整个视觉系统极为关键。而光源则是影响机器视觉系统图像水平的重要因素,因为它直接影响输入数据的质量和至少30%的应用效果。

常用的光源有LED光源、卤素灯(光纤光源)、高频荧光灯等。LED光源以其响应速度快、性能稳定、组合方式灵活、颜色种类多、功耗低、寿命长等优点在机械视觉照明领域应用广泛。机械视觉领域用的LED光源在其性能和稳定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驱动LED光源的控制器有着性能和稳定性方面的更高要求。常用的LED控制器按工作原理分有恒压式、恒流式和增亮型的频闪控制器。

恒压式控制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等特点,恒压式主要是依靠改变输出电压从而改变光源得到的电功率来改变光源的亮度。同时,这种以恒压的方式给LED光源供电也有它的弊端,当LED光源的结温上升时内部LED正向压降也发生变化,随只而来的是LED光源电流也跟着变化。最终的结果是造成LED光源亮度随温度漂移而发生变化。

实际上,LED光源的光亮度跟流经LED的电流是接近于呈线性变化的,而跟电压呈非线性关系。因此,保证流经LED光源电流稳定性要比保证LED光源端电压更重要。

恒流式控制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了流经LED光源的电流,从而保障了LED光源的亮度稳定性,改变流经光源的电流达到调节亮度的目的,光源亮度调节线性度好。但是,恒流式工作时必须保证恒流电路两端有电压降,否则,电路无法恒流。这样一来就增加了电路中的电能损耗,效率偏低。

LED光源在长时间大电流工作状态下容易产生光衰,而常规的LED光源控制器并不能对LED光源出现光衰时进行输出补偿,如何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即成为业界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对光源的照度值进行自动补偿,以保持光源亮度的稳定性的光源亮度自动补偿控制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源亮度自动补偿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MCU主控电路、电源管理电路、触发输入电路、恒流控制电路和输出检测电路,电源管理电路分别连接MUC主控电路、触发输入电路、恒流控制电路及输出检测电路以提供电源,MCU主控电路连接恒流控制电路,触发输入电路和输出检测电路分别连接MCU主控电路,恒流控制电路通过光源输出端连接LED光源;MCU主控电路采用芯片IC6作为控制芯片,其型号为STC12C5608AD;恒流控制电路还连接有DAC电路模块;在光源内部设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连接MCU主控电路;

DAC电路模块的PWM输入端连接芯片IC6的第10脚构成PWM高频信号输入结构,DAC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恒流控制电路;

所述恒流控制电路包括有恒流控制运放IC9A和信号放大运放IC9B,运放IC9A的同相端依次经过电阻R41和电阻R34连接DAC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运放IC9A的反相端经过电阻R57连接运放IC9B的输出端,运放IC9A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49连接开关管Q6的栅极,开关管Q6为N沟道MOS管;运放IC9B的同相端通过电阻R60连接开关管Q6的源极,运放IC9B的反相端与输出端之间跨接电阻R48;开关管Q6的漏极接光源输出端口,运放IC9A接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直流电源。

芯片IC6的第24脚连接有传感器输入端口CN4,传感器输入端口CN4与所述光电传感器连接;芯片IC6的第7脚连接有控制器掉电检测电路,该控制器掉电检测电路包括有电阻R26-28和电容C20,电阻R27连接芯片IC6的第7脚,电阻R26连接于直流电源与电阻R27之间,电阻R27通过电阻R28接地,电容C20并联于电阻R28两端。

MCU主控电路通过程序实现智能化控制,内部程序构架有:用于调节光源亮度的PWM信号模块、接收外部光电传感器模块、显示处理、按键操作模块和外部触发信号处理模块等。

PWM信号从MCU的第10脚输出,内部PWM控制,一是来自手动模式下面板按键K1、K2,分别控制PWM信号占空比的减和加,以实现外接光源亮度的增加和减小;二是来自串口模式下RS232通信的指令信息,来控制PWM的占空比,以实现外接光源亮度的增加和减小。

MCU主控电路中接收外部光电传感器模块是将外部光电传感器信号通过CN4端口引入MCU的AD采样脚(第24脚),内部程序实时读取该引脚信号,以比较光源亮度设定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偏差,当检测到光源亮度下降时,内部程序自动调节PWM的占空比,以提高光源的亮度;当检测到光源亮度上升时,内部程序自动调节PWM的占空比,降低光源的亮度。如此往复,以实现光源亮度自动补偿目的。

显示处理主要是通过MCU的DIN、EN、RCK、SCK、CLK向显示驱动电路发送显示数据,以显示控制器当前输出的亮度值。

外部触发信号处理模块主要是通过MCU的第29脚接收来自外部触发信号,在光源常亮模式下,该引脚接收到来自触发信号的低电平时,光源将熄灭。在光源常灭模式下时,该引脚接收到来自触发信号的低电平时,光源将点亮。

其控制器掉电检测电路通过MCU的第7脚接MCU内部的外部中断,主要是检测24V电压的变化,正常工作时该引脚电平值为4.5V,当控制器关闭电源时该引脚电平会迅速下降,当下降到4.0V时MCU进行外部中断操作,通知MCU内部的存储器进行数据保存,保存用户最后一次设定的亮度值,以达到掉电保存的目的。

电容C21、电容C22和晶振XT1是MCU外部晶振电路,和MCU内部的反相器一起组成MCU工作的时钟源。

DAC电路模块包括有运放IC8B,运放IC8B的同相端依次通过电阻R43和电阻R38连接芯片IC6的第10脚,即P2.5脚,电阻R38与电阻R43之间通过电容C28接地,电阻R43与运放IC8B的同相端之间分别通过电容C29接地和通过电阻R47接地,电阻R38和电容C38,及电阻R43、电阻47和电容C29与运放IC8B组成两级RC积分电路;运放IC8B的输出端输出一个直流电平值给恒流控制电路,运放IC8B的反相端与输出端连接。DAC电路模块负责将高频的PWM信号通过两级RC积分电路,在运放的输出脚得到一个直流电平值,电平大小跟PWM的占空比有关,占空比越大,输出电平越大,反之也就越小。该电平输送给恒流控制电路作为恒流电路的一个参考电压。

电源管理电路包括有线性稳压芯片IC2和IC3,两者的型号均GM1117,线性稳压芯片IC2的+Vin端接+24V电源,而其Vout端输出+12V电源给恒流控制电路,同时连接线性稳压芯片IC3的+Vin端,线性稳压芯片IC3的Vout端输出+5V电源给输出检测电路。

所述恒流控制电路还包括有开关管Q5,开关管Q5为三极管,运放IC9A的同相端连接开关管Q5的集电极,开关管Q5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跨接有电阻R42,且基极通过电阻R39形成OFF端;开关管Q6的漏极连接有以电阻R54和电容C38组成的空载负载,电阻R54和电容C38以并联的结构连接开关管Q6的漏极,且电阻R54和电容C38两端形成OUT+端和OUT-端与光源输出端口CN5连接。

恒流控制电路负责控制和稳定负载工作时候的电流。恒流控制主要是通过运放IC9A对同相端(3脚)与反相端(2脚)之间的电压信号来实现的恒流的。

运放的输出电压值为:

Uo=A(Uin+-Uin-)。

其中,A为运放的增益值,Uin+为运放同相端的电压值,Uin-为运放反相端的电压值。

当负载上的电流突然变大时,运放反相端(2脚)上面的电压值Uin-会变大,而由R34、R37、W1构成的设置运放IC9A同相端的参考值Uin+是设定之后不会变化的,这样通过计算可知Uo的值会变小,导致控制器MOS开关管Q6栅极的电压变小,从而使开关Q6的可变电阻值变大,导致电路中的电流会下降;当电流值降到Uin+=Uin-时,电路维持一种平衡状态。

电容C36、C37是运放电源的高频耦合电容,起滤波作用。运放IC9A反相端接收来自由运放IC9B构成的信号放大电路的信号。运放IC9B和电阻R48、电阻R58、电阻R59和电容C44组成信号放大电路,放大来自电流采样电阻R55上面流经电流转换成的电压信号。D7为信号放大输入端的保护二极管,防止输入信号过大而烧坏运放。

开关管Q5、电阻R39和电容R42组成的是信号控制电路,当负载端出现短路时该控制电路将关闭运放IC9A同相端的电压值,使运放输出端电压为0,导致MOS管Q6栅极电压为0,关闭该MOS管,保护了控制电路。

该控制器还包括有按键输入模块、显示驱动电路和远程通信电路,显示驱动电路和远程通信电路连接MCU主控电路,MCU主控电路连接按键输入模块;按键输入模块包括有按键K1-K3,按键K1为亮度减小按键,按键K2为亮度增加按键,按键K3为控制工作模式选择按键,其中按键K1连接芯片IC6的第17脚,按键K2连接芯片IC6的第16脚,按键K3连接芯片IC6的第15脚。

触发输入电路包括有光耦IC4,其输入端连接有电阻R6、电阻R16和电容C13组成的分压网络,并且还连接有恒流二极管D5,而其输出端与芯片IC6的第29脚,即Trigger脚。触发输入电路主要是通过光耦将外部的触发输入电平信号耦合到MCU的外部中断端口,让MCU进行中断处理,控制光源的亮或灭。恒流二极管D5使触发输入5-24V电压下光耦上面的电流都维持恒定值,以保证触发的可靠性,电容C18为光耦滤波电容,光耦IC4为高速光电耦合器,用于耦合外部触发输入信号和MCU外部中断之间的信号。

显示驱动电路包括有4位共阴极数码管BCD1,该数码管BCD1连接芯片IC1作为显示驱动芯片;芯片IC1的型号为74HC595,其第10-14脚分别通过信号耦合电阻R5-R1与芯片IC6的第22脚、第25脚、第20脚、第19脚及第23脚连接;该数码管BCD1连接三极管Q1-Q4作为位选通开关,三极管Q1-Q4的基极分别连接芯片IC6的第8脚、第11脚、第13脚和第14脚。显示驱动电路负责将MCU发送的数据信号转换成数码显示,显示驱动芯片IC1负责将MCU的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用扫描的方式去驱动4位数码管发光。

远程通信电路负责远程通信功能,将RS232信号转换成MCU可以识别串行信号,其采用芯片IC5作为通信芯片,芯片IC5的型号为MAX3232,其第9脚和第10脚分别连接芯片IC6的第32脚和第1脚,而其第7脚和第8脚分别连接有自恢复保险电阻FU2和FU1,当外部通信端口接错时,该保险可防止烧坏通信芯片;并且在IC5的第6脚、第7脚和第8脚上分别连接有瞬态抑制二极管D3、D2和D1,保护通信端口受静电和过压信号的冲击。

输出检测电路包括有运放IC8A,运放IC8A的同相端连接有以二极管IC7、电阻R35、电阻R40、电阻R44、电容C23、电容C24和电容C31组成的基准电压设定电路,电阻R40、电阻R44及电容C31分别连接运放IC8A的同相端,二极管IC7、电容C23、电阻R35及电容C24分别连接电阻R40;运放IC8A的反相端连接有以电阻R36、电阻R45、电阻R46、电容C32和电阻R34组成的是输出端负载短路采样电路,电阻R46和电容C32分别连接运放IC8A的反相端,电阻R35、电阻R45和电容C32分别连接电阻R46,电阻R36的另一端连接恒流控制电路的OUT-端;运放IC8A的输出端连接IC6的第5脚。

输出检测电路主要是检测光源输出端是否短路,当光源输出端存在短路时,该检测电路输出一个低电平送给MCU,MCU接受到信号后先是关闭输出端用于控制和恒流的MOS管,然后,发送一个信号给显示驱动电路,让显示电路显示“ERR”字符,提示用户输出端存在故障。当故障解除后,该检测电路输出一个高电平信号,MCU侦测到检测电路为高电平时,让系统进入正常工作模式。

电路主要是由运放IC8B组成的一个基准比较器,输出一个电平信号给MCU的“ERRO”脚,当该脚为低电平时,MCU判断为输出短路;当该脚为高电平时,MCU判断为输出正常。

正常工作时,运放IC8A比较器反相端电压值低于同相端的参考值,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当输出端负载短路时,运放IC8A比较器反相端收到一个高于同相端的电压值,该比较器将输出低电平,MCU检测到电平后,6脚(OFF)输出一个高电平使开关管Q5将导通,恒流控制运放IC9A同相脚信号被阻止,关闭恒流输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MCU主控电路、电源管理电路、显示驱动电路、触发输入电路、远程通信电路、恒流控制电路和输出检测电路的相互配合工作,可以对光源亮度进行自动补偿,改善了LED光源配普通控制器因为长时间大电流点亮造成的光亮度衰减缺陷,从而保持光源亮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框图;

图2为电源管理电路图;

图3为主控电路图;

图4为触发输入电路图;

图5为显示驱动电路图;

图6为远程通信电路图;

图7为恒流控制电路图;

图8为输出检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8,所述光源亮度自动补偿控制器,包括有MCU主控电路、电源管理电路、触发输入电路、恒流控制电路和输出检测电路,电源管理电路分别连接MUC主控电路、触发输入电路、恒流控制电路及输出检测电路以提供电源,MCU主控电路连接恒流控制电路,触发输入电路和输出检测电路分别连接MCU主控电路,恒流控制电路通过光源输出端连接LED光源;MCU主控电路采用芯片IC6作为控制芯片,其型号为STC12C5608AD;恒流控制电路还连接有DAC电路模块;在光源内部设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连接MCU主控电路;

DAC电路模块的PWM输入端连接芯片IC6的第10脚构成PWM高频信号输入结构,DAC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恒流控制电路;

所述恒流控制电路包括有恒流控制运放IC9A和信号放大运放IC9B,运放IC9A的同相端依次经过电阻R41和电阻R34连接DAC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运放IC9A的反相端经过电阻R57连接运放IC9B的输出端,运放IC9A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49连接开关管Q6的栅极,开关管Q6为N沟道MOS管;运放IC9B的同相端通过电阻R60连接开关管Q6的源极,运放IC9B的反相端与输出端之间跨接电阻R48;开关管Q6的漏极接光源输出端口,运放IC9A接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直流电源。

芯片IC6的第24脚连接有传感器输入端口CN4,传感器输入端口CN4与所述光电传感器连接;芯片IC6的第7脚连接有控制器掉电检测电路,该控制器掉电检测电路包括有电阻R26-28和电容C20,电阻R27连接芯片IC6的第7脚,电阻R26连接于直流电源与电阻R27之间,电阻R27通过电阻R28接地,电容C20并联于电阻R28两端。

MCU主控电路通过程序实现智能化控制,内部程序构架有:用于调节光源亮度的PWM信号模块、接收外部光电传感器模块、显示处理、按键操作模块和外部触发信号处理模块等。

PWM信号从MCU的第10脚输出,内部PWM控制,一是来自手动模式下面板按键K1、K2,分别控制PWM信号占空比的减和加,以实现外接光源亮度的增加和减小;二是来自串口模式下RS232通信的指令信息,来控制PWM的占空比,以实现外接光源亮度的增加和减小。

MCU主控电路中接收外部光电传感器模块是将外部光电传感器信号通过CN4端口引入MCU的AD采样脚(第24脚),内部程序实时读取该引脚信号,以比较光源亮度设定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偏差,当检测到光源亮度下降时,内部程序自动调节PWM的占空比,以提高光源的亮度;当检测到光源亮度上升时,内部程序自动调节PWM的占空比,降低光源的亮度。如此往复,以实现光源亮度自动补偿目的。

显示处理主要是通过MCU的DIN、EN、RCK、SCK、CLK向显示驱动电路发送显示数据,以显示控制器当前输出的亮度值。

外部触发信号处理模块主要是通过MCU的第29脚接收来自外部触发信号,在光源常亮模式下,该引脚接收到来自触发信号的低电平时,光源将熄灭。在光源常灭模式下时,该引脚接收到来自触发信号的低电平时,光源将点亮。

其控制器掉电检测电路通过MCU的第7脚接MCU内部的外部中断,主要是检测24V电压的变化,正常工作时该引脚电平值为4.5V,当控制器关闭电源时该引脚电平会迅速下降,当下降到4.0V时MCU进行外部中断操作,通知MCU内部的存储器进行数据保存,保存用户最后一次设定的亮度值,以达到掉电保存的目的。

电容C21、电容C22和晶振XT1是MCU外部晶振电路,和MCU内部的反相器一起组成MCU工作的时钟源。

DAC电路模块包括有运放IC8B,运放IC8B的同相端依次通过电阻R43和电阻R38连接芯片IC6的第10脚,即P2.5脚,电阻R38与电阻R43之间通过电容C28接地,电阻R43与运放IC8B的同相端之间分别通过电容C29接地和通过电阻R47接地,电阻R38和电容C38,及电阻R43、电阻47和电容C29与运放IC8B组成两级RC积分电路;运放IC8B的输出端输出一个直流电平值给恒流控制电路,运放IC8B的反相端与输出端连接。DAC电路模块负责将高频的PWM信号通过两级RC积分电路,在运放的输出脚得到一个直流电平值,电平大小跟PWM的占空比有关,占空比越大,输出电平越大,反之也就越小。该电平输送给恒流控制电路作为恒流电路的一个参考电压。

电源管理电路包括有线性稳压芯片IC2和IC3,两者的型号均GM1117,线性稳压芯片IC2的+Vin端接+24V电源,而其Vout端输出+12V电源给恒流控制电路,同时连接线性稳压芯片IC3的+Vin端,线性稳压芯片IC3的Vout端输出+5V电源给输出检测电路。

所述恒流控制电路还包括有开关管Q5,开关管Q5为三极管,运放IC9A的同相端连接开关管Q5的集电极,开关管Q5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跨接有电阻R42,且基极通过电阻R39形成OFF端;开关管Q6的漏极连接有以电阻R54和电容C38组成的空载负载,电阻R54和电容C38以并联的结构连接开关管Q6的漏极,且电阻R54和电容C38两端形成OUT+端和OUT-端与光源输出端口CN5连接。

恒流控制电路负责控制和稳定负载工作时候的电流。恒流控制主要是通过运放IC9A对同相端(3脚)与反相端(2脚)之间的电压信号来实现的恒流的。

运放的输出电压值为:

Uo=A(Uin+-Uin-)。

其中,A为运放的增益值,Uin+为运放同相端的电压值,Uin-为运放反相端的电压值。

当负载上的电流突然变大时,运放反相端(2脚)上面的电压值Uin-会变大,而由R34、R37、W1构成的设置运放IC9A同相端的参考值Uin+是设定之后不会变化的,这样通过计算可知Uo的值会变小,导致控制器MOS开关管Q6栅极的电压变小,从而使开关Q6的可变电阻值变大,导致电路中的电流会下降;当电流值降到Uin+=Uin-时,电路维持一种平衡状态。

电容C36、C37是运放电源的高频耦合电容,起滤波作用。运放IC9A反相端接收来自由运放IC9B构成的信号放大电路的信号。运放IC9B和电阻R48、电阻R58、电阻R59和电容C44组成信号放大电路,放大来自电流采样电阻R55上面流经电流转换成的电压信号。D7为信号放大输入端的保护二极管,防止输入信号过大而烧坏运放。

N沟道MOS管Q6为控制负载电流的开关管,工作在可变电阻区。电阻R54和电容C38组成的是空载负载,防止电路没有接负载时,MOS管Q6漏极开路而使恒流电路工作不稳定。

开关管Q5、电阻R39和电容R42组成的是信号控制电路,当负载端出现短路时该控制电路将关闭运放IC9A同相端的电压值,使运放输出端电压为0,导致MOS管Q6栅极电压为0,关闭该MOS管,保护了控制电路。

该控制器还包括有按键输入模块、显示驱动电路和远程通信电路,显示驱动电路和远程通信电路连接MCU主控电路,MCU主控电路连接按键输入模块;按键输入模块包括有按键K1-K3,按键K1为亮度减小按键,按键K2为亮度增加按键,按键K3为控制工作模式选择按键,其中按键K1连接芯片IC6的第17脚,按键K2连接芯片IC6的第16脚,按键K3连接芯片IC6的第15脚。

触发输入电路包括有光耦IC4,其输入端连接有电阻R6、电阻R16和电容C13组成的分压网络,并且还连接有恒流二极管D5,而其输出端与芯片IC6的第29脚,即Trigger脚。触发输入电路主要是通过光耦将外部的触发输入电平信号耦合到MCU的外部中断端口,让MCU进行中断处理,控制光源的亮或灭。恒流二极管D5使触发输入5-24V电压下光耦上面的电流都维持恒定值,以保证触发的可靠性,电容C18为光耦滤波电容,光耦IC4为高速光电耦合器,用于耦合外部触发输入信号和MCU外部中断之间的信号。

显示驱动电路包括有4位共阴极数码管BCD1,该数码管BCD1连接芯片IC1作为显示驱动芯片;芯片IC1的型号为74HC595,其第10-14脚分别通过信号耦合电阻R5-R1与芯片IC6的第22脚、第25脚、第20脚、第19脚及第23脚连接;该数码管BCD1连接三极管Q1-Q4作为位选通开关,三极管Q1-Q4的基极分别连接芯片IC6的第8脚、第11脚、第13脚和第14脚。显示驱动电路负责将MCU发送的数据信号转换成数码显示,显示驱动芯片IC1负责将MCU的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用扫描的方式去驱动4位数码管发光。

远程通信电路负责远程通信功能,将RS232信号转换成MCU可以识别串行信号,其采用芯片IC5作为通信芯片,芯片IC5的型号为MAX3232,其第9脚和第10脚分别连接芯片IC6的第32脚和第1脚,而其第7脚和第8脚分别连接有自恢复保险电阻FU2和FU1,当外部通信端口接错时,该保险可防止烧坏通信芯片;并且在IC5的第6脚、第7脚和第8脚上分别连接有瞬态抑制二极管D3、D2和D1,保护通信端口受静电和过压信号的冲击。自恢复保险电阻FU1、电容C15和电容C16为通信芯片的电源滤波网络;电容C7-C10为通信芯片内部电平转换器储能电容器。

输出检测电路包括有运放IC8A,运放IC8A的同相端连接有以二极管IC7、电阻R35、电阻R40、电阻R44、电容C23、电容C24和电容C31组成的基准电压设定电路,电阻R40、电阻R44及电容C31分别连接运放IC8A的同相端,二极管IC7、电容C23、电阻R35及电容C24分别连接电阻R40;运放IC8A的反相端连接有以电阻R36、电阻R45、电阻R46、电容C32和电阻R34组成的是输出端负载短路采样电路,电阻R46和电容C32分别连接运放IC8A的反相端,电阻R35、电阻R45和电容C32分别连接电阻R46,电阻R36的另一端连接恒流控制电路的OUT-端;运放IC8A的输出端连接IC6的第5脚。

输出检测电路主要是检测光源输出端是否短路,当光源输出端存在短路时,该检测电路输出一个低电平送给MCU,MCU接受到信号后先是关闭输出端用于控制和恒流的MOS管,然后,发送一个信号给显示驱动电路,让显示电路显示“ERR”字符,提示用户输出端存在故障。当故障解除后,该检测电路输出一个高电平信号,MCU侦测到检测电路为高电平时,让系统进入正常工作模式。

电路主要是由运放IC8B组成的一个基准比较器,输出一个电平信号给MCU的“ERRO”脚,当该脚为低电平时,MCU判断为输出短路;当该脚为高电平时,MCU判断为输出正常。

电路中的基准电压设定电路用于设定运放IC8A比较器同相端的参考电压。

正常工作时,运放IC8A比较器反相端电压值低于同相端的参考值,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当输出端负载短路时,运放IC8A比较器反相端收到一个高于同相端的电压值,该比较器将输出低电平,MCU检测到电平后,6脚(OFF)输出一个高电平使开关管Q5将导通,恒流控制运放IC9A同相脚信号被阻止,关闭恒流输出。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