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加热线圈以及使用了该感应加热线圈的感应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292157阅读:来源:国知局
冷却。另外,通过设置内侧加热部26与外侧加热部28之间的间隙30,能够使由感应加热线 圈10整体形成的磁场分布在半径方向上均匀化,能够对锅K均匀地加热。
[0089] 图15是实施方式4的感应加热装置1的与图2同样的剖面图。图15所示的感应 加热线圈10具有将在内侧加热部26与外侧加热部28之间的间隙30流过的冷却风引导至 外侧加热部28的上侧表面的导风部32。通过该导风部32,能够将冷却风直接供给到外侧 加热部28的上侧表面,所以能够大幅改善感应加热线圈10的冷却效果。
[0090] 另外,构成实施方式4的感应加热线圈10的层叠导体20优选同样地设计为其高 度H比宽度W短(W>H)。
[0091] 可选地,感应加热线圈10可以具有将一连串的层叠导体20沿着线圈轴(Z轴)的 周围旋涡状地卷绕而构成的内侧加热部26及中央加热部27、以及外侧加热部28 (图16参 照)。由此,能够进一步改善感应加热线圈10的冷却功能,使半径方向的磁场分布进一步均 匀化,能够对锅K更加均匀地加热。另外,如果间隙是狭缝,也可得到类似的效果。
[0092] 同样地,构成图16所示的感应加热线圈10的层叠导体20也可以设计为其高度H 比宽度W短(W>H),使内侧线圈26和外侧线圈28的高度不同。这样,能够实现改善了感应 加热线圈10的冷却效果的廉价且轻便的感应加热线圈10。
[0093] 实施方式5.
[0094] 参照图17,以下对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线圈10的实施方式5进行详细说明。实施方 式4的感应加热线圈10由同心圆状地旋涡状地卷绕的内侧加热部26以及外侧加热部28等 多个加热部构成,相对于此,实施方式5的感应加热线圈10除了使用未按照同心圆状卷绕 的多个加热线圈来构成这点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4的感应加热线圈10同样的结构, 所以对于重复的内容省略说明。
[0095] 图17是实施方式5的感应加热装置1的与图3同样的平面图。实施方式5的感应 加热装置1具有单个中央加热线圈40、和4个周边加热线圈42a~42d。中央加热线圈40 以及各周边加热线圈42a~42d分别具有一对输入输出端子21、22。另外,感应加热装置1 在中央加热线圈40与周边加热线圈42a~42d之间且在顶板6的下方配设有一对温度传 感器17。另外,虽然图示,但可以在中央加热线圈40的中央还配置其它温度传感器17。通 过配设多个温度传感器17,控制部18能够提高温度检测精度,提高作为感应加热装置1的 安全性,高精度地控制驱动部16对中央加热线圈40以及各周边加热线圈42a~42d供给 的高频电流。另外,中央加热线圈40和各周边加热线圈42a~42d的形状是同心圆以外的 形状即可,即使各周边加热线圈42a~42d具有扇形、三角形形状的形状,也得到同样的效 果。
[0096] 在实施方式5的中央加热线圈40与各周边加热线圈42a~42d之间,与实施方式 4类似地,设置了间隙30。根据这样构成的包括中央加热线圈40和各周边加热线圈42a~ 42d的感应加热装置1,从这些加热线圈40、42a~42d的下方提供冷却风,所以能够通过经 由中央加热线圈40与各周边加热线圈42a~42d之间的间隙30流过的冷却风,使它们高 效地冷却。另外,通过设置中央加热线圈40与各周边加热线圈42a~42d之间的间隙30, 能够使由感应加热线圈10整体形成的磁场分布在半径方向上均匀化,能够对锅K均匀地加 热。
[0097]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5,感应加热装置1的驱动部16也可以是对中央加热线圈40 以及各周边加热线圈42a~42d供给高频电流的结构,也可以是将对置的周边加热线圈 42a、42c以及周边加热线圈42b、42d串联或者并联地连接而对中央加热线圈40、周边加热 线圈42a、42c、以及周边加热线圈42b、42d供给高频电流的结构。由此,能够部分性地变更 加热区域。例如,能够使对各周边加热线圈42a~42d供给的高频电流大于对中央加热线 圈40供给的高频电流,对平底锅的锅边(锅侧面)强力加热,减少与锅底的温度差。相反 地,控制部18还能够控制驱动部16,以调整对各个加热线圈供给的高频电流,使来自中央 加热线圈40以及各周边加热线圈42a~42d的加热被维持为恒定。
[0098] 另外,构成实施方式5的中央加热线圈40以及各周边加热线圈42a~42d的层叠 导体20同样地优选设计为其高度H比宽度W短(W>H)。也可以构成为构成各周边加热线圈 42a~42d的层叠导体20的高度HP、和构成中央加热线圈40的层叠导体20的高度氏为不 同的长度。由此,能够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降低材料成本,实现重量轻化。
【主权项】
1. 一种感应加热线圈,将长条状的层叠导体沿着线圈轴的周围旋满状地卷绕而成,其 特征在于, 所述层叠导体由在所述层叠导体的长条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导体层叠而成的导电层、和 在多个导电层之间所形成的绝缘层构成, 所述各导体在所述层叠导电层的两端处电气地并联连接, 所述层叠导体被卷绕为所述多个导体被层叠的方向相对所述线圈轴垂直, 所述层叠导体的与所述线圈轴垂直的方向的宽度(W)比与所述线圈轴平行的方向的 高度做长。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叠导体的与所述线圈轴平行的方向的高度化)为由下式决定的表皮深度(5) 的4倍W下, [式1]在上式中,P是所述导电层的电阻,f是所述高频电压的频率,y是所述导电层的导磁 率,0是所述导电层的导电率。3. 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叠导体的所述各导电层的与所述线圈轴垂直的方向的宽度(W。)在与所述线圈 轴平行的方向的高度化)的二十分之一W上且=分之一W下。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叠导体被形成为在半径方向的最内侧配置的至少一个所述导电层在与所述线 圈轴平行的方向的高度化)上比其它所述导电层更长地突出。5. 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叠导体被形成为在半径方向的最外侧配置的至少一个所述导电层在与所述线 圈轴平行的方向的高度化)上比其它所述导电层更长地突出。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叠导体被形成为在半径方向的最外侧配置的至少一个所述导电层在与所述线 圈轴平行的方向的高度化)上比除了在半径方向的最内侧配置的高度不同的导电层W外 的其它所述导电层更长地突出。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叠导体被形成为所述各导电层的与所述线圈轴平行的方向的高度化)朝向比 在半径方向的内侧配置的所述导电层更靠近中央配置的所述导电层逐渐变短,朝向比在中 央配置的所述导电层更靠近外侧配置的所述导电层逐渐变长。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一连串的所述层叠导体沿着所述线圈轴的周围旋满状地卷绕而成的内侧感应 加热部W及外侧感应加热部, 在所述内侧感应加热部W及所述外侧感应加热部之间设置了间隙。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侧感应加热部w及所述外侧感应加热部之间的间隙中,具有将冷却风引导至 外侧加热部的上侧表面的导风部。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内侧感应加热部的所述层叠导体的与所述线圈轴平行的方向的高度化1)、和 构成所述外侧感应加热部的所述层叠导体的高度化2)不同。11. 一种感应加热线圈,是具有中央感应加热线圈W及多个周边感应加热线圈的感应 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中央感应加热线圈W及各周边感应加热线圈是将层叠导体沿着各自的线圈轴的周围 卷绕而成的, 层叠导体具有在与所述各线圈轴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导电层、和夹着所述各 导电层的多个绝缘层, 所述各导电层在所述层叠导体的内侧端子W及外侧端子处并联地连接,在对所述内侧 端子W及所述外侧端子施加高频电压时形成高频磁场, 所述层叠导体的与所述线圈轴垂直的方向的宽度(W)比与所述线圈轴平行的方向的 高度做长。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中央感应加热线圈的所述层叠导体的与所述线圈轴平行的方向的高度化C)、 和构成所述各周边感应加热线圈的所述层叠导体的高度(Hp)不同。13. -种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了权利要求1~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线圈。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线圈是将长条状的层叠导体沿着线圈轴的周围旋涡状地卷绕而成的,所述层叠导体由在所述层叠导体的长条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导体层叠而成的导电层、和在多个导电层之间所形成的绝缘层构成,所述各导电层在所述层叠导体的两端处电气地并联连接,所述层叠导体被卷绕为所述多个导体被层叠的方向相对所述线圈轴垂直,所述层叠导体的与所述线圈轴垂直的方向的宽度(W)比与所述线圈轴平行的方向的高度(H)长。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改善感应加热线圈的冷却功能、易于以高的尺寸精度制造、廉价且重量轻的感应加热线圈。
【IPC分类】H05B6/12, H05B6/36
【公开号】CN105009688
【申请号】CN201380072292
【发明人】菅郁朗, 竹下美由纪, 松田哲也, 木下广一, 藤原祐纪, 岸章夫, 铃木逑二, 井上训一, 森脇一树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三菱电机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3年9月30日
【公告号】EP2955977A1, WO2014122820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