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喇叭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6479发布日期:2021-08-03 13:23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喇叭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喇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喇叭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喇叭其实是一种电能转换成声音的一种转换设备,当不同的电子能量传至线圈时,线圈产生一种能量与磁铁的磁场互动,这种互动造成纸盘振动,因为电子能量随时变化,喇叭的线圈会往前或往后运动,因此喇叭的纸盘就会跟着运动,这此动作使空气的疏密程度产生变化而产生声音,因此可知现在的一种喇叭基本满足人们需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现在的一种喇叭,由于装置内部未设置减震机构,导致喇叭长时间使用后,内部的元件会受到长时间的震动而产生损坏,从而降低了该装置整体的实用性和易用性,且加大了后期对该装置整体维修的资金投入。

现在的一种喇叭,由于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安装时,操作较为繁琐,不够便捷,导致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较为低下,因此亟需一种喇叭减震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喇叭减震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装置内部未设置减震机构和喇叭安装不够便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喇叭减震结构,包括连接板主体、承载板主体和喇叭主体,所述连接板主体顶端贴合有承载板主体,且承载板主体内部插设有喇叭主体,所述承载板主体内部设置有减震机构,且减震机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承载板主体内部插设有支撑柱,且支撑柱内部开设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远离第一腔室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且顶板顶端固定连接于喇叭主体外壁,所述承载板主体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远离承载板主体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柱外壁,所述固定杆外壁套设有套块,且套块顶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远离套块顶端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于顶板外壁,所述固定杆外壁缠绕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左侧固定连接于支撑柱外壁,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支撑柱外壁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套块外壁。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主体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包括第二腔室,所述连接板主体内部开设有第二腔室,且第二腔室内部插设有插杆,所述插杆顶端固定连接于承载板主体外壁,且插杆内部插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右侧固定连接有侧板,且侧板右侧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远离侧板外壁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腔室内壁,且侧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把手,所述固定把手外壁胶粘有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承载板主体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顶端固定连接于套块外壁。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左侧贴合于第一滑块外壁。

优选的,所述第二腔室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远离第二腔室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顶端贴合有插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腔室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顶端固定连接于侧板外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喇叭减震结构设置有支撑柱、第一腔室、第一弹簧、固定柱、顶板、固定杆、套块、铰接杆、第二弹簧、第一滑槽、第一滑块和固定块,顶板对固定柱产生挤压,令固定柱进入第一腔室的内部,固定柱底端对第一弹簧产生挤压,顶板在承载板主体内部移动的同时对铰接杆产生挤压,铰接杆推动套块在固定杆外壁进行移动,套块对第二弹簧产生挤压,套块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部进行移动,解决了装置内部未设置减震机构的问题,通过设置该机构,令喇叭在使用的过程中减少震动,从而减少喇叭内部元件的磨损,进一步提高了改装置整体的实用性和易用性;

2、该喇叭减震结构设置有第二腔室、第三弹簧、压板、插杆、限位杆、侧板、第四弹簧、第二滑槽、第二滑块、固定把手和橡胶套,拉动固定把手,通过橡胶套带动侧板在第二腔室内部进行移动,侧板对第四弹簧产生挤压,侧板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部进行滑动,直至侧板带动限位杆脱离插杆内部,通过第三弹簧自身的弹性性质,对压板产生推动,令插杆脱离第二腔室的内部,解决了喇叭安装不够便捷的问题,通过设置该机构,令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安装时,能够减少相应的操作步骤,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机构正视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11、连接板主体;112、承载板主体;113、喇叭主体;211、支撑柱;212、第一腔室;213、第一弹簧;214、固定柱;215、顶板;216、固定杆;217、套块;218、铰接杆;219、第二弹簧;220、第一滑槽;221、第一滑块;222、固定块;311、第二腔室;312、第三弹簧;313、压板;314、插杆;315、限位杆;316、侧板;317、第四弹簧;318、第二滑槽;319、第二滑块;320、固定把手;321、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喇叭减震结构,包括连接板主体111、承载板主体112和喇叭主体113,连接板主体111顶端贴合有承载板主体112,且承载板主体112内部插设有喇叭主体113,承载板主体112内部设置有减震机构,且减震机构包括支撑柱211,承载板主体112内部插设有支撑柱211,且支撑柱211内部开设有第一腔室212,第一腔室212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13,且第一弹簧213远离第一腔室212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14,固定柱214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215,且顶板215顶端固定连接于喇叭主体113外壁,承载板主体112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16,且固定杆216远离承载板主体112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柱211外壁,固定杆216外壁套设有套块217,且套块217顶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铰接杆218,铰接杆218远离套块217顶端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于顶板215外壁,固定杆216外壁缠绕有第二弹簧219,且第二弹簧219左侧固定连接于支撑柱211外壁,第二弹簧219远离支撑柱211外壁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套块217外壁。

连接板主体111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包括第二腔室311,连接板主体111内部开设有第二腔室311,且第二腔室311内部插设有插杆314,插杆314顶端固定连接于承载板主体112外壁,且插杆314内部插设有限位杆315,限位杆315右侧固定连接有侧板316,且侧板316右侧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317,第四弹簧317远离侧板316外壁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腔室311内壁,且侧板316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把手320,固定把手320外壁胶粘有橡胶套321。

承载板主体112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220,且第一滑槽220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21,第一滑块221顶端固定连接于套块217外壁,便于套块217在支撑柱211内部进行移动。

第一滑槽220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22,且固定块222左侧贴合于第一滑块221外壁,减少第一滑块221对第一滑槽220内壁的磨损。

第二腔室311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312,且第三弹簧312远离第二腔室311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板313,压板313顶端贴合有插杆314,起到推动的作用,便于更快取出承载板主体112。

第二腔室311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318,且第二滑槽318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319,第二滑块319顶端固定连接于侧板316外壁,起到导向的作用,令限位杆315能够准确的进入插杆314的内部。

工作原理:喇叭主体113对顶板215产生挤压时,顶板215对固定柱214产生挤压,令固定柱214进入第一腔室212的内部,固定柱214底端对第一弹簧213产生挤压,令第一弹簧213发生弹性形变,顶板215在承载板主体112内部移动的同时对铰接杆218产生挤压,铰接杆218推动套块217在固定杆216外壁进行移动,套块217对第二弹簧219产生挤压,令第二弹簧219发生弹性形变,套块217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滑块221在第一滑槽220内部进行移动,直至一定程度后稳定。

需要取下承载板主体112时,先拉动固定把手320,通过橡胶套321带动侧板316在第二腔室311内部进行移动,侧板316对第四弹簧317产生挤压,令第四弹簧317发生弹性形变,侧板316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二滑块319在第二滑槽318内部进行滑动,直至侧板316带动限位杆315脱离插杆314内部,通过第三弹簧312自身的弹性性质,对压板313产生推动,令插杆314脱离第二腔室311的内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