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文档序号:9457997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无线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为了增大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送容量(下面有时称为“系统容量”),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在 3GPP LTE(3rd Generat1n Partnership Project Rad1 AccessNetwork Long Term Evolut1n: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无线接入网长期演进)中,进行了除了 “宏小区”以外还应用“小小区”来增大系统容量的技术的相关议论。这里,“小区”是指为了使无线终端发送接收无线信号而由无线基站覆盖的范围的用语,但是,由于无线基站和小区是大致对应的概念,所以,在以下说明中,可以适当改写“小区”和“无线基站”。而且,“宏小区”是能够以较高的发送功率进行发送的基站、即射程区较大的基站的小区。并且,“小小区”是以较低的发送功率进行发送的基站、即射程区较小的基站的小区。
[0003]在3GPP LTE中,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例如,研究了在宏小区中包含有多个小小区的结构。而且,研究了移动台与宏小区和小小区同时连接的技术。除此之外,还研究了移动台与不同的2个小小区同时连接的技术。这样,移动台与2个不同小区双方连接而实施通信的通信有时被称为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二元连接)。此外,作为双连接,也有基站与上位层的装置直接连接的情况。但是,不限于该结构,双连接一般是指,终端与多个基站连接而分别与它们同时进行通信,由此与各个基站之间同时发送或接收不同信息。在这里的说明中,对双连接进行说明,但是,在三元以上的多元连接中也能够进行同样的议论。因此,以下说明中的双连接可以捕捉为包含多元连接的概念,也可以将双连接改写为多元连接。
[0004]在移动台与宏小区和小小区同时连接的情况下,例如,进行用于传送数据的传送路径的设定和越区切换的控制等的控制面与宏小区连接,该控制面是发送L3控制信息的呼叫。并且,数据面与小小区连接,该数据面是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呼叫。这里,控制面也被称为C-plane、SRB(Signaling Rad1 Bearer:信令无线承载)等。并且,数据面也被称为用户面、U-plane、DRB (Data Rad1 Bearer:数据无线承载)等。
[0005]并且,在移动台与不同的2个小小区同时连接的情况下,例如,考虑控制面与一个小小区连接并且数据面与另一个小小区连接的结构、或者使数据面与两个基站连接的结构。如上所述,双连接一般是指,终端与多个基站连接而分别与它们同时进行通信,由此与各个基站之间同时发送或接收不同信息。
[0006]这样,在双连接中,有时将控制面所连接的无线基站称为主无线基站(小区)。并且,有时将与主无线基站(小区)协作进行数据通信的数据面所连接的无线基站(小区)称为辅无线基站。并且,有时也分别称为锚无线基站(小区)、协助无线基站(小区)。有时还分别称为主无线基站(小区)、从无线基站(小区)。这里,在双连接的情况下,为了提高通信特性,在无线通信终端具有从2个无线基站接收数据的能力的情况下,可以构成为从主无线基站和辅无线基站双方均向无线通信终端输出数据。但是,各个无线基站的称呼方式不限于这里记载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如现有的LTE通信系统那样,如果连接有控制面和数据面双方而进行通信的无线基站是主要基站,则在不脱离该意图的范围内,可以使用各种称呼。下面,为了简化而使用“主”和“辅”这样的用语。
[0007]作为双连接的结构,根据在哪个层中分离数据面而提出了各种结构。
[0008]例如,存在在]3DCP(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的前级分离数据面的结构。并且,例如,存在在HXP层与RLC(Radi0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层)层之间分离数据面的结构。并且,例如,存在在RLC层与MAC (Medium Access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之间分离数据面的结构。不限于此,还可以采取在层内进行分离的结构。例如,可以是主基站进行rocp层的一部分功能、辅基站进行rocp层的其余功能的结构。并且,RLC层和MAC层也同样。
[0009]在采取双连接的结构的情况下,主无线通信站和辅无线基站利用有线或无线链路连接。而且,在分离数据面后,数据经由连接主无线基站和辅无线基站的链路向辅无线基站发送。
[0010]现有技术文献
[0011]非专利文献
[0012]非专利文献I:3GPP TR 36.932 V12.1.0 (2013-03),3rd Generat1n Partnership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1n Group Rad1 Access Network !Scenar1s andrequirements for small cell enhancements for E-UTRA and E-UTRAN(Release 12)

【发明内容】

[0013]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4]但是,在双连接中,在辅无线基站中,考虑根据从PHY(Physical)层通知的所发送的数据量而使MAC层从RLC层取得可发送的量的数据并进行发送。或者,考虑根据与从PHY层通知的无线质量对应的可发送的数据而使MAC层从RLC层取得可发送的数据量的数据并进行发送。该情况下,PDCP层取得RLC层的数据的滞留量后,向RLC层发送与所取得的滞留量对应的量的数据。在该结构中,PDCP层经由连接主无线基站和辅无线基站的链路取得RLC层的数据的滞留量。但是,考虑到连接主无线基站和辅无线基站的链路的通信质量不高,该情况下,基于HXP层的RLC层中的数据的滞留量的取得可能滞后。该情况下,可能未适当控制从rocp层发送的数据量,来自rocp层的数据配送可能延迟。并且,由于rlc层的数据滞留量无法反映最新状态,所以,超过RLC层中可收容(可缓存)的数据量而从rocp层向RLC层配送数据,因此,还可能产生数据的废弃。
[0015]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提高无线通信站之间的通信效率的无线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0016]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7]本申请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在一个方式中,第I无线通信装置具有:第I通信部,其具有第I逻辑处理主体和与所述第I逻辑处理主体相关联地进行工作的第2逻辑处理主体,与第2无线通信装置进行多元通信;以及通知部,其向所述第2无线通信装置通知数据关联信息。所述第2无线通信装置具有:第2通信部,其发送数据;以及控制部,其通过从所述通知部接收所述数据关联信息,对所述第2通信部发送的数据量进行控制。
[0018]发明效果
[0019]根据本申请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的一个方式,发挥能够提高无线通信站之间的通信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0021]图2是总结无线通信系统的各种结构的概念图。
[0022]图3是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双连接的概略图。
[0023]图4是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0024]图5是示出在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各链路层执行的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图。
[0025]图6是用于说明规则地附加了编号的用户数据流的图。
[0026]图7A是12bit的序列号用的PDCP状态报告(PDCP Status Report)的一例的图。
[0027]图7B是15bit的序列号用的HXP状态报告的一例的图。
[0028]图7C是7bit的序列号用的HXP状态报告的一例的图。
[0029]图8是示出PDU类型(PDU Type)中存储的信息的图。
[0030]图9是用于说明数据的配送量控制的整体流程的序列图。
[0031]图10是实施例2的通信系统中的针对小基站的用户数据的配送量的控制的流程图。
[0032]图1lA是用于说明现有的通信系统中的双连接时的用户数据的发送的图。
[0033]图1lB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的通信系统中的双连接时的用户数据的发送的图。
[0034]图12是基站的硬件结构图。
[0035]图13是移动台的硬件结构图。
[0036]图14是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双连接的概略图。
[0037]图15是示出在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各链路层执行的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图。
[0038]图16是示出在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各链路层执行的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图。
[0039]图17是示出在实施例5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各链路层执行的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的图。
[0040]图18是发送数据包的格式的一例的图。
[0041]图19是示出RLC状态报告的格式的图。
[0042]图20是示出与CPT中存储的值对应的内容的图。
[0043]图21是用于说明数据滞留量的计算方法的一例的图。
[0044]图22是用于说明实施例5的无线通信装置中的RLC状态报告的发送的整体流程的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根据附图对本申请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申请公开的无线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并不由以下实施例限定。
[0046]实施例1
[0047]首先,对双连接的实现方法进行简单说明。对作为现有的LTE系统中规定的技术的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1n)进行研究。载波聚合通过捆束使用多个分量载波(CC -Component Carrier)或小区,实现高速且大容量的通信,其中,所述分量载波是无线基站与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所使用的频带。LTE系统中支持的带宽存在最大20MHz这样的限制,但是,通过导入载波聚合,例如通过捆束2个20MHz的CC,能够使用40MHz的带宽。
[0048]在载波聚合的框架中,例如宏小区使用一个CC、并且小小区使用另一个CC,由此认为能够实现双连接。但是,由于如下所述的理由,认为根据载波聚合来实现双连接是很困难的。
[0049]这里,尝试以LTE系统中的协议栈的观点来考虑载波聚合。关于LTE系统的协议栈,从下位层起依次为PHY层、MAC层、RLC层、PDCP层(还存在上位层级,但是这里省略)。当与惯用的OSI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1n:开放式系统互联)参照模型进行对应时,LTE系统中的PHY层对应于OSI参照模型的第I层即物理层。并且,LTE系统中的MAC层、RLC层和HXP层对应于OSI参照模型的第2层即数据链路层。MAC层承担调度器功能等,RLC层承担序列控制等,PDCP层承担安全等。
[0050]在以协议栈的观点来观察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可以说是在物理层中分离要发送的数据。并且,可以说是在物理层中合并要接收的数据。这意味着,在载波聚合中,在发送接收侧的双方,物理层的实体为多个,并且其上位的MAC层等实体为一个。这里,实体是表示逻辑(或虚拟)处理主体的用语。实体存在于协议栈的各层中,不限于与物理的处理主体即装置一对一,可以N对一。例如,如上所述,根据载波聚合,在发送接收侧的双方,物理层的实体为多个。
[0051]这里,在LTE系统中的一般数据通信中的协议栈中,在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各自中,PHY层、MAC层、RLC层、PDCP层的实体串联成一列进行工作。
[0052]与此相对,在LTE系统中的基于载波聚合的数据通信中,在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各自中,PHY层、MAC层、RLC层、PDCP层的实体也进行工作。但是,在基于载波聚合的数据通信中,与LTE系统中的一般数据通信的不同之处在于,仅物理层分离为2个实体。这样,在以协议栈的观点来观察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可以说是在PHY层中分离要发送的数据,在PHY层中合并要接收的数据。
[0053]但是,如上所述,LTE系统中的MAC层承担调度器功能。调度器功能是确定以哪个定时的哪个频率发送数据的功能。之前叙述了在载波聚合中MAC层的实体为一个,但是,这意味着调度器为一个。
[0054]当假设要利用载波聚合来实现双连接时,例如宏无线基站中存在的MAC实体(调度器)针对宏无线基站和小无线基站各自存在的PHY实体(CC)进行调度。从无线基站之间通信的等待时间的问题来看是难以实现的。这是因为,需要以设I毫秒(I子帧)为单位的非常微小的周期来进行LTE系统中的调度。因此,根据载波聚合,一个无线基站能够使用多个载波进行发送接收,但是,认为多个无线基站使用多个载波进行发送接收是不现实的。如上所述,认为根据载波聚合来实现双连接是极其困难的。
[0055]但是,根据与如上所述的载波聚合有关的考察,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