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hevc范围扩展的残差差分脉冲编码调制方法_3

文档序号:9794457阅读:来源:国知局
dpcm_flag[xO][yO] kick]具有的 值为1,指示RDPCM被使能W用于帖内预测模式。
[0076]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扩展帖间RDPCM编码至帖内区块复制的区块的实践可被应 用于亮度残差区块和色度残差区块。
[0077] 第五实施方式-发送图片参数集标志而简化编码单元级变换-量化
[0078] 在当前皿VC范围扩展规格中,自配置文件的编码参数被用于无损编码条件。当无 损条件被断言,在相关图片/切片中的所有的编码单元会利用变换-量化略过模式而被编 码。在解码器侧,标志cu_hansquant_bypass_f lag被解析W用于每一个编码单元,即使编 码条件已强制每一个编码单元利用变换-量化略过模式而被编码。
[0079]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利用图片级标志而避免冗余解析过程。当运样的无损编码 条件被断言,如表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cu_transquant_bypass_flag的编码单元级 解析需要做如下改变。此外,图片参数集标志(即,f〇rce_cu_transquant_bypass_flag)被 用于指示在相关的图片中的所有编码单元利用变换-量化略过模式而被编码,如表3所示。
[0084]变换-量化略过模式被使能(即,1:ransquant_bypass_enabled_f Iag= = 1) W及编 码单元不被强制使用变换-量化略过模式(即,;^〇1'。日_州_化日]13911日]11:_679日33_'1日旨==0)。 相应地,可W避免解析州_transquant_bypass_flag的冗余语法元素。
[00化]如表3所不,标志(即,fo;rce_cu_transquant_bypass_f lag)出现在图片参数集中 W指示在相关的图片中的所有编码单元是否利用变换-量化略过模式而被编码。当变换-量 化略过模式如transquant_bypass_enabled_f lag所不被使能,运个标志出现。当fo;rce_cu_ transquant_bypass_f lag等于1时,cu_transquant_bypass_f lag不出现,W及cu_ transquant_bypass_flag被推断为l。当force_cu_transquant_bypass_flag等于0,cu_ tr曰 nsqu曰 nt_byp曰ss_f I 曰g 出现。若force_cu_tr曰 nsqu 曰 nt_byp 曰 ss_f I 曰g不出现,则force- cu_tr曰nsqu曰nt_byp曰ss_f 1曰邑被推断为Oo
[0086]包括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系统的性能与现有的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表4描述 了在文献JCTVC-N1123中特定的测试条件下进行的性能比较(Ankur Saxena,et al. , "HEVC Range Extensions Core Experiment 3(RCE3):Intra Prediction techniques'',Joint Collaborative Team on Video Coding(JCT-VC)Of ITU-T SG 16WP 3and ISO/IEC JTC 1/SC 29/WG 11,14th Meeting:Vienna,Aus1:;ria,25Jul.-2Aug.2013,Document:JCTVC-NI 123)。在性能比较中,软件库为HM-12. (KHEVC测试模型版本2.0)。比较参考将帖间RDPCM 扩展至帖内区块复制的区块进行比较参考。测试数据(test data)则不允许帖间RDPCM至帖 内区块复制的区块。基于如第1列所示的各种测试数据执行比较。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 比特率上的改进大于现有的方式。显示了对于包括所有帖内高效Main-t i er、所有帖内高效 化曲-tier、W及所有帖内高效超级化曲-tier的各种系统配置的上述改进。如表4所示,当 帖间RDPCM不允许用于帖内区块复制的区块时,对于屏幕内容测试数据(即,SC(444)GBR和 SC(444)YUV)来说,比特率增加更为显著,其中增加达到5.2%。编码时间和解码时间大致相 同。
[0089] 将包括用于统一帖内和帖间编码的本发明两个实施方式的系统的性能彼此进行 比较。第一系统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W及第二系统对应于第=实施方式。表5~7描述了在 文献JCTVC-N1123中特定的测试条件下进行的性能比较。第一实施方式用作性能比较的参 照系统(anchor system)W及在表格中的负值意味着第二系统比第一系统的性能更好。表5 描述了包括所有帖内高效Main-tier、所有帖内高效化曲-tier、W及所有帖内高效超级 High-tier的配置的各种系统的结果。第S实施方式显示了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在比特率 上的细微的改进。表6描述了对于随机存取高效Main-tier和随机存取高效化曲-tier的结 果。第=实施方式显示了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在比特率方面的细微的改进。表7描述了用于 低延迟B高效Main-tier和低延迟B高效化曲-tier的结果。第S实施方式显示了对于第一实 施方式在比特率上的细微的改进。对于所有情况,编码时间和解码时间大致相同。
[0090] 表 5
[0091]

[0097]将包括用于统一帖内和帖间编码的本发明两个实施方式的系统的性能彼此进行 比较。第一系统对应于没有残差旋转的第一实施方式,W及第二系统对应于没有残差旋转 的第S实施方式。表8~10描述了在文献JCTVC-N1123中特定的测试条件下进行的性能比 较。没有残差旋转的第一实施方式用作性能比较的参照系统(anchor system) W及在表格 中的负值意味着第二系统比第一系统的性能更好。表8描述了包括所有帖内高效Main-tier、所有帖内高效化曲-tier、 W及所有帖内 高效超级化曲-tier 的配置的各种系统的结 果。没有残差旋转的第=实施方式显示了对于没有残差旋转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在比特率上 的细微的改进。表9描述了对于随机存取高效Main-tier和随机存取高效化曲-tier的结果。 没有残差旋转的第=实施方式显示了对于没有残差旋转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在比特率方面 的细微的改进。表10描述了用于低延迟B高效Main-tier和低延迟B高效化曲-tier的结果。 没有残差旋转的第=实施方式显示了对于没有残差旋转的第一实施方式在比特率上的细 微的改进。对于所有情况,编码时间和解码时间大致相同。

[0104] 图3描述了包括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在帖内预测、帖间预测W及帖内区块复制之间 统一RDPCM编码的系统的流程图。如步骤310所示,系统接收与当前区块相关的输入数据。对 于编码侧来说,输入数据对应于要被编码的像素数据。对于解码侧来说,输入数据对应于要 被解码的已编码的像素数据。输入数据可自存储器(例如,计算机存储器、缓冲器(RAM或 DRAM)或其他媒体)或自处理器而接收。如步骤320所示,预测模式被确定W用于当前区块, 其中自包括帖内预测模式、和帖间预测模式和帖内区块复制预测模式(帖内区块复制模式) 中的至少一个组成的第一组选择预测模式。如步骤330所示,用于当前区块的编码模式被确 定,其中自包括变换-量化略过模式和变换-跳过编码模式组成的第二组选择编码模式。在 步骤340中,当当前区块利用帖内预测模式而被编码时,第一RDPCM编码被用于当前区块;W 及当当前区块利用帖间预测模式或帖内区块复制预测模式而被编码时,第二RDPCM编码被 应用于当前区块。第一 RDPCM编码和第二RDPCM编码利用在相同编码处理顺序中应用的相同 编码步骤。
[0105] 图4A~图4C描述了分别用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S实施方式的统一解码处理。图4A 对应于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统一解码过程。如图4A所示,首先应用去量化处理(410),随后 按顺序是可选的残差旋转(420)、逆变换-跳过(430) W及逆RDPCM(440)。图4B对应于用于第 二实施方式的统一解码过程。如图4B所示,首先应用去量化处理(410),随后按顺序是逆 RDPCM(440)、可选的残差旋转(420) W及逆变换-跳过(430)。图4C对应于用于第S实施方式 的统一解码过程。如图4C所示,首先应用去量化处理(410),随后按顺序是可选的残差旋转 (420)、逆畑PCM( 440) W及逆变换-跳过(430)。
[0106] 图5描述了包括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扩展帖间RDPCM至利用帖内区块复制模式编码 的区块的编码系统的流程图。在步骤510中,当前图片中与当前区块相关的输入数据被接 收。在步骤520中,基于当前图片中的当前区块和参考区块,用于当前区块的帖内区块复制 残差被得到。在步骤530中,用于帖内区块复制残差的RDPCM开启/关闭标志W及RDPCM预测 方向标志被确定。如步骤540所示,根据已确定的RDPCM开启/关闭标志,具有RDPCM或不具有 RDPCM的有损或无损编码被应用于帖内区块复制残差或已处理的帖内区块复制残差。当已 确定的RDPCM开启/关闭标志开启,根据RDPCM预测方向标志,有损或无损RDPCM编码包括 畑PCM处理。
[0107] 图6描述了包括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扩展帖间RDPCM编码至利用帖内区块复制模式 编码的区块的解码系统的流程图。在步骤610中,当前图片中与当前区块相关的已编码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