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电子显示屏内模组的反射型复合增亮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23976发布日期:2021-02-20 21:2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薄膜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电子显示屏内模组的反射型复合增亮膜。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电子科技产品的高速发展,电视,平板,电脑、笔记本、手机,交通工具,大型led灯具,大型广告灯框,等各类电子产品仪器运用广泛。现各电子显示屏以显示模组为主要零部件,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的重要功能即在供应均匀的面光源激活量子膜中的液晶粒子作显示面板使用。
[0003]
现有技术中,传统液晶显示背光源模组主要由反射膜.光源、导光板,扩散膜、组成,光线通过反射膜反射到扩散膜,再利用扩散膜的匀光作用和增亮膜的聚光作用,达到光能分布均匀,光线聚集的光学效果。但是这种背光源模组中的扩散膜主要起到修正扩散角度的作用,会使光辐射面积增大,但是会降低单位面积的光强度,即减低了辉度,并容易产生黄斑现象。根据研究,从传统背光光源所发射出来的光,经过反射膜、扩散膜等等的光学薄膜之后,只会有约60%的光通过背光模块进入到显示模组,最后经过lc、surface出来只剩下不到10%的光。所以背光设计和材料的选择很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电子显示屏内模组的反射型复合增亮膜。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适用电子显示屏内模组的反射型复合增亮膜,包括picasus膜、胶粘剂层、高透膜,胶粘剂层粘贴在picasus膜的背面,高透膜贴合在胶粘剂层上。
[0007]
所述高透膜为pet膜或pc膜;胶粘剂层为丙烯酸胶粘剂、聚氨酯胶粘或热熔胶涂覆形成。
[0008]
所述高透膜的厚度为100~250
µ
m;picasus膜的厚度为25-100
µ
m;胶粘剂层的厚度为10-55
µ
m。
[0009]
所述胶粘剂层中加入有耐高温耐水稳定高分子材料层。
[0010]
所述耐高温耐水稳定高分子材料层为二乙烯基苯、二酐和硅烷组成。
[0011]
所述胶粘剂中还加入有高导光高透光层。
[0012]
所述高导光高透光层由pmma材料和pc材料构成。
[0013]
本实用新型易于实现,生产效率和良率高,使用灵活,能够有效减少光源损耗,增加光源透过率增加显示辉度,能够长时间保持高效增亮性能。
附图说明
[0014]
附图1为本发明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
附图2为本发明使用结构状态示意图;
[0016]
附图3为本发明与导光扩散膜贴合的应用示意图;
[0017]
附图4为本发明与量子膜贴合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电子显示屏内模组的反射型复合增亮膜,包括picasus膜101、胶粘剂层102、高透膜103,胶粘剂粘贴在picasus膜的背面,高透膜贴合在胶粘剂上。利用东丽的picasus膜选择日本东丽公司的产品,具有的光波强单透和光波低吸对红绿光有反射功能以及对光波低的蓝光有透过的功能,加以具有导光增透性能的胶粘剂灵活运用。
[0020]
所述高透膜为具有高透性能的pet膜或pc膜;胶粘剂为丙烯酸胶粘剂,聚氨酯胶粘,或热熔胶。所述所述高透膜的厚度为100~250
µ
m;picasus膜的厚度为25~100
µ
m;胶粘剂层的厚度为10-55
µ
m。丙烯酸胶粘剂具有导光高透低吸光的特性。
[0021]
由于picasus膜厚度只有25-100
µ
m,是相对薄的,这种厚度表现很软,不易加工裁切成形,在组装时易打皱易变形。因此通过胶粘剂和0.1-0.25mm高透光学pet膜或pc膜,复合在一起,使产品有挺性,不变形,易裁切易组装,提升加工效率。
[0022]
对于胶粘剂,采用双组份丙烯酸胶粘剂,该双组份丙烯酸胶粘剂由a组份、b组份混合后在高压反应釜内分散聚合而成,其中:
[0023]
a组分由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材料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160~200份,丙烯酸丁酯4~15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8~15份,异丙苯过氧化氢15份,十二烷基硫醇2~6份,增强剂3~5份。
[0024]
b组份由以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材料构成:甲基丙烯酸甲酯100~130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5~75份,三甲氧基丙烷与三苯基三异氰酸 5~8份,还原剂:胺9~15份,甲基内烯酸5~10份,分散剂1~2份,活性稀释剂10~20份,增塑剂2~3份,乙酸乙酯1~5份,叔丁醇 5~15份,乙酸丁酯30~40份,乙酰丙酮5~15份。
[0025]
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在一起可形成双组份丙烯酸胶粘剂。
[0026]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双组份丙烯酸胶粘剂中还加入按照重量份数计的耐高温耐水稳定高分子材料:二乙烯基苯5~10份,二酐0.5~1份,硅烷0.6~1份,使得胶粘剂具有耐高温耐水的特性,保证胶粘剂在运输中引起的高温,以及应用在电子设备时该电子设备在使用中产生的高温影响,都不会发生变色和黄变现象。
[0027]
另外,对于双组份丙烯酸胶粘剂中的树脂,可选用低吸光高透材料,减少对光源的吸收,让光源高效率通过。
[0028]
此外,所述双组份丙烯酸胶粘剂还加入按照重量份数计的高导光pmma材料5~15份和pc材料5~10份,利用pmma材料的高导光性,对picasus膜可以提高10-15%的透过率。让光源进行快速少损耗地传到其他的量子膜里。
[0029]
对于胶粘剂的制备,采用以下方式:
[0030]
按照设定用量,往配胶反应釜中投入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丙烯酸丁酯、甲
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十二烷基硫醇,搅拌溶解后,再依次投入乙酸乙酯、叔丁醇、乙酸丁酯、乙酰丙酮、增强剂,搅拌混合均匀;开始保持配胶反应釜内温度在100~120℃间,配胶反应釜釜内压力控制在0.1~0.25mpa之间,持续搅拌,时间持续3-4小时.待物料完全溶解后降温冷却,再加入异丙苯过氧化氢、二乙烯基苯、二酐、硅烷,搅拌至均匀分散,出料,得a组分。
[0031]
在配胶反应釜中投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稳定剂、三甲氧基丙烷与三苯基三异氰酸、活性稀释剂、分散剂,搅拌溶解后,再依次投入对烷基烷氧化物、增塑剂、甲酰胺、乙酸乙酯、叔丁醇、乙酸丁酯、乙酰丙酮;保持配胶反应釜内温度在55~70℃间,配胶反应釜内压力控制在0.1~0.25mpa之间,持续搅拌,时间持续3~4小时.待物料完全溶解后降温冷却,加入促进剂,搅拌至均匀分散,出料,得b组分。
[0032]
按照a:b=100:1-1.5的配比将a组份和b组份倒入配液缸内,加入溶剂搅拌25分钟,搅拌均匀,抽真空备用。
[0033]
一种适用电子显示屏内模组的反射型复合增亮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4]
准备提前制备好的胶粘剂。
[0035]
对picasus膜进行除尘、除静电、预热处理,然后在picasus膜表面涂覆胶粘剂,预热处理picasus膜的温度保持在45~55℃间,可在烘箱中烘烤24小时,使该picasus膜预热后提前达到收缩状态,这样不会造成与pet贴合后因picasus膜单面收缩而使产品有翘曲产生不平整。
[0036]
烘干,放卷高透膜,使高透膜贴合在胶粘剂上;
[0037]
再经熟化检测,分切检测合格后,包装出货。熟化检测、分切检测均为现有对薄膜检测的公知技术。
[0038]
通过负离子风机对picasus膜进行除尘除静电处理。通过刮刀或挤压涂方式在picasus膜背层表面涂覆一层0.015-0.055mm厚的胶粘剂,经烘箱烘干后与高透膜贴合,然后收卷完成制备。
[0039]
在本发明主要适用在电子显示内内的模组中。如附图2所示,复合增亮膜1设在导光扩散板4和qd量子膜5间,led灯3发出的光线,有一部分进入导光扩散板4,有一部分经导光扩散板4反射回来的光线经过反射膜2又反射到导光扩散板4里传导过去。
[0040]
传统的未有复合增亮的组合是光源直接传到qd量子膜里,但是由量子膜反射回来的光源却无法再次好的利用而损失。
[0041]
通过加装本复合增亮膜,在量子膜下方能让导光扩散板的光源快速高效地通过本复合增亮膜进入到qd量子膜里,同时能把qd量子膜反射和折射回来的可见有用光源红光和绿光又近距离的反射回去传到qd量子膜。这样就达到了一个快速引导和低损耗地把导光扩散板的光线传过来。再经过picasus膜表面有对可见光反射的功能,可以把qd量子膜反射回来的光进行反复利用从而提高显示屏的20-30%亮度,把导光扩散板传过来的强光源利用导光增透的胶粘剂和picasus膜高透过去传到qd量子膜里,激活量子液晶,从而实现对光的高效利用。
[0042]
利用picasus膜本身具有金属感的色谱,把qd量子膜反射回来低光源的有用光(红光,绿光)再次近距离少损耗反射回去给qd量子膜进行再次利用,避免光线的损耗,提高利用率。
[0043]
此外,可根据不同生产工艺可灵活利用胶粘剂102把picasus膜101和导光扩散板6复合在一起,如附图3;也可以利用胶粘剂102把picasus膜101同qd量子膜7复合在一起。加工裁切成型和组装使用都节省一道工序成本并方便,提高效率和良率。
[0044]
本发明通过具备高导光高增透、粘着力强、低吸光的胶粘剂,作为粘合剂,实现picasus膜和其他膜的复合,能够充分的利用光线,降低光线的损耗,从而提高显示亮度。
[0045]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