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迫式充气接头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93176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概呈T字型的主壳体111及一管接头112 ;该主壳体111具有一压部113及一以一端一体连接于该压部113—侧的管部114,该压部113内具有一贯穿两相对端的容室115,该管部114内具有一连通该容室115至外界的充气流道116,该管接头112 —端与主壳体111的管部114另一端螺合连结,该管接头112的另一端用以供一动力充气装置的输气管(图中未示)连结,以将该动力充气装置所产生的气体注入于该主壳体111的充气流道116内。
[0039]仍请参阅图1至图4,该压注器12,置于接头外壳11的容室115中,该压注器12一端具有一接合区121,该接合区121对应于一美式气嘴99的接合型态,以供美式气嘴99进行接合,该压注器12 —侧具有一连通该接合区121至外界的连通孔122。
[0040]仍请参阅图1至图4,该迫紧件13,具有一软质本体131及多个以等间距包覆于该软质本体131外周面上的硬质夹爪132,该软质本体131具有一轴向贯穿两端的迫紧孔133,各硬质夹爪132的外周面可界定出邻近一端的内凸区134、邻近另一端的外凸区135及一位于该内凸区134与该外凸区135间的凹颈区136,该凹颈区136的外径小于内凸区134及外凸区135的外径,该迫紧件13位于该接头外壳11的容室115—端,使该迫紧孔133与压注器12的接合区121连通。
[0041]仍请参阅图1至图4,该压迫环盖14,结合于接头外壳11的压部113的一端上,该压迫环盖14的内周缘具有一环凸的压迫环凸缘141,该压迫环凸缘141抵接于该迫紧件13的凹颈区136上,当迫紧件13未受其它外力作用时,该外凸区135伸出于该接头外壳11的容室115 —端外。
[0042]仍请参阅图1至图4,该封盖15,结合于压注器12相背于接合区121的一端上。
[0043]上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直迫式充气接头I各部构件及其组装方式的介绍,接着再将其使用特点说明如下:
[0044]当使用者欲对一美式气嘴99进行充气时(如图3所示),可由该迫紧件13的迫紧孔133供该美式气嘴99穿经而与该压注器12的接合区121接合,且在该美式气嘴99穿入于该迫紧孔133的同时,会带动该压注器12与该迫紧件13向内移动,使该压注器12的连通孔122与接头外壳11的充气流道116连通,而能经由该充气流道116、连通孔122、接合区121将该动力充气装置所产生的气体注入于该美式气嘴99内,以达到充气的目的。
[0045]由于在该美式气嘴99穿入于该迫紧孔133的同时,不仅会带动该压注器12向内移动,亦会同时带动该迫紧件13向内移动,因此在该迫紧件13向内移动时,原本由硬质夹爪132供压迫环盖14的压迫环凸缘141所抵接的凹颈区136,会逐渐地移动至由外凸区135供压迫环盖14的压迫环凸缘141所抵接(如图4所示),由于外凸区135的外径大于凹颈区136的外径,因此当该压迫环盖14的压迫环凸缘141抵接于该硬质夹爪132的外凸区135上时,软质本体131会受到该硬质夹爪132的压迫而向内挤压,进而对位于该迫紧孔133中的美式气嘴99进行迫紧,以达到将该美式气嘴99与本实用新型加以固定的功效。
[0046]如此一来,使用者便能在将美式气嘴99穿入的同时与本实用新型进行迫紧,而无须如习知般地另行设置扳杆来扳动迫紧,使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减少所需的零件,更能减少用户操作时的程序,以增进操作上的方便。况且,由于本实用新型仅需单一动作(即将美式气嘴穿入迫紧孔的动作)便能同时完成迫紧的程序,因此用户可以单手便完成整个充气作业,以让不便使用双手的民众亦能便于操作。
[0047]另外,上述迫紧件13的软质本体131可由橡胶或硅胶所制成,而该硬质夹爪132则可由塑料或金属所制成,以达到由较高刚性的硬质夹爪132来挤压较低刚性的软质本体131,而造成该软质本体131变形的目的。
[0048]虽然上述实施例中,该压注器12的接合区121,是对应于美式气嘴99的接合型态,以利供美式气嘴99加以接合进行充气。但,实际上,如图5及图6所示,该接合区121亦可对应于法式气嘴98的接合型态,以供法式气嘴98加以接合充气,其亦可达到相同的功效。
[0049]其次,虽然上述实施例中,该压迫环凸缘141是环凸形成于该压迫环盖14的内周缘上;实际上,该压迫环凸缘141亦可一体环凸形成于该接头外壳11邻近一端的容室115内周缘上,其不仅可达到相同的功效,更可省去设置压迫环盖,以减少制造成本及组装时间。
[0050]请参阅图7至图1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直迫式充气接头2,其主要包含有一接头外壳21、一压注器22、一第一迫紧件23、一第一压迫环盖24、一第二迫紧件25及一第二压迫环盖26,其中:
[0051]参阅图7至图9,该接头外壳21,具有一概呈T字型的主壳体211及一管接头212 ;该主壳体211具有一压部213及一以一端一体连接于该压部213 —侧的管部214,该压部213内具有一贯穿两相对端的容室215,该管部214内具有一连通该容室215至外界的充气流道216,该管接头212 —端与该主壳体211的管部213另一端螺合连结,该管接头212的另一端用以供一动力充气装置的输气管(图中未示)连结,以将该动力充气装置所产生的气体注入于该主壳体211的充气流道216内。
[0052]请参阅图7至图12,该压注器22,置于该接头外壳21的容室215中,该压注器22一端具有一第一接合区221,该第一接合区2 221对应于一美式气嘴99的接合型态,以供该美式气嘴99进行接合,该压注器22 —侧具有一连通该第一接合区221至外界的第一连通孔222,该压注器22另一端具有一第二接合区223,该第二接合区223对应于一法式气嘴98的接合型态,以供该法式气嘴98进行接合,该压注器22 —侧具有一连通该第二接合区223至外界的第二连通孔224。
[0053]请参阅图7至图12,该第一迫紧件23,具有一第一软质本体231及多个以等间距包覆于该第一软质本体231外周面上的第一硬质夹爪232,该第一软质本体231具有一轴向贯穿两端的第一迫紧孔233,各第一硬质夹爪232的外周面可界定出一邻近一端的第一内凸区234、一邻近另一端的第一外凸区235及一位于该第一内凸区234与该第一外凸区235间的第一凹颈区236,且该第一凹颈区236的外径小于第一内凸区234与第一外凸区235的外径,该第一迫紧件23位于该接头外壳21的容室215 —端,使该第一迫紧孔233与该压注器22的第一接合区221连通。
[0054]请参阅图7至图12,该第一压迫环盖24,结合于该接头外壳21的压部213 —端上,其内周缘环凸形成有一第一压迫环凸缘241,该第一压迫环凸缘241抵接于该第一迫紧件23的第一凹颈区236上,使当该第一迫紧件23未受其它外力作用时,该第一外凸区235伸出于该接头外壳21的容室215 —端外。
[0055]参阅图7至图12,该第二迫紧件25,具有一第二软质本体251及多个以等间距包覆于该第二软质本体251外周面上的第二硬质夹爪252,该第二软质本体251具有一轴向贯穿两端的第二迫紧孔253,各第二硬质夹爪252的外周面可界定出一邻近一端的第二内凸区254、一邻近另一端的第二外凸区255及一位于该第二内凸区254与第二外凸区255间的第二凹颈区256,且该第二凹颈区256的外径小于第二内凸区254与第二外凸区255的外径,第二迫紧件25位于该接头外壳21的容室215另一端,使该第二迫紧孔253与该压注器22的第二接合区223连通。
[0056]请参阅图7至图12,该第二压迫环盖26,结合于接头外壳21的压部213另一端上,其内周缘环凸形成有一第二压迫环凸缘261,该第二压迫环凸缘261抵接于该第二迫紧件25的第二凹颈区256上,当该第二迫紧件25未受其它外力作用时,该第二外凸区255伸出于该接头外壳21的容室215另一端外。
[0057]上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直迫式充气接头2各部构件及其组装方式的介绍,接着再将其使用特点说明如下:
[0058]本实施例的操作方式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操作方式相同,容不再赘述,其差异在于:
[0059]本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