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装置以及试验方法_3

文档序号:9563106阅读:来源:国知局
96] 另外,如图3~图6所示,行驶滚筒14的轴部20的一方的端部22通过一方的行 驶滚筒支承框架16a连接于驱动马达32。由此,构成为驱动马达32的旋转被传递至行驶滚 筒14。此外,虽未图示,但例如在驱动马达32附设有速度检测传感器。
[0097] 并且,如图3~图6所示,在行驶滚筒14具备突设部件移动装置42。该突设部件 移动装置42由沿行驶滚筒14的轴部20的轴线X配置于行驶滚筒14的内部的内部移动机 构44构成。
[0098] 即,作为内部移动机构44,如图3~图6所示,在行驶滚筒14的轴部20的内部形 成有缸体室46,在该缸体室46内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收纳有活塞48。
[0099] 而且,如图3~图6所示,活塞48的一端48a延伸至缸体室46的外部,并与相对 于行驶滚筒14的轴部20的轴线X在垂直方向沿径向延伸的移动板部件50连结。
[0100] 该移动板部件50的一方的端部50a经由沿轴部20的轴线方向形成的狭缝开口部 20a,通过形成于引导支承框架52的狭缝开口部52a,沿径向延伸而连结于轴向移动部54, 其中,引导支承框架52设置为架设于平行的四个凸缘38之间。
[0101] 如图3~图6所示,轴向移动部54具备矩形板状的基座部件56。构成为基座部件 56通过形成于该基座部件56的下表面的引导机构58能够沿行驶滚筒14的轴向移动。
[0102] 即,引导机构58由例如所谓的LM引导件构成,并由形成于凸缘框40的引导支承 框架52的两端部并沿行驶滚筒14的轴向延伸的两个平行的引导轨道60与形成于基座部 件56的下表面并沿着该引导轨道60被引导的引导部件62构成。
[0103] 另外,如图3~图6所示,在轴向移动部54,在基座部件56的上表面,沿行驶滚筒 14的轴向相邻配置有供突设部件64配置的突设部66及构成行驶滚筒14的表面(行驶 面)36的一部分的行驶表面部68。
[0104] 在该情况下,如图6的放大图所示,行驶表面部68构成为形成与行驶滚筒14的表 面(行驶面)36大致相同的圆弧形状的表面68a的形状。
[0105] 另一方面,突设部66的突设部件64构成为从行驶滚筒14的表面(行驶面)36向 径向外侧突设的形状。即,不特别限定该突设部件64的形状,只要形成与实际的道路对应 而与各种形状的路缘石、石头等对应的形状即可,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
[0106] 另外,在该实施例的突设部66的突设部件64,在其下表面与基座部件56的上表面 之间具备载荷检测传感器70。
[0107] 通过这样构成,在突设部件移动装置42的轴向移动部54的突设部件64具备作为 载荷检测部的载荷检测传感器70,因此能够对由轮胎T负荷于突设部件移动装置42的轴向 移动部54的突设部件64的压力进行测量,从而能够更加正确地进行对带给轮胎T的影响 进行测量的轮胎试验。
[0108] 另外,如图3所示,在行驶滚筒14的表面(行驶面)36以突设部件移动装置42的 轴向移动部54能够沿行驶滚筒14的轴向移动的方式形成有矩形形状的开口部72。
[0109] 并且,如图3、图4所示,位于中心角与移动板部件50的一方的端部50a错开180° 的位置的移动板部件50的另一方的端部50b成为与移动板部件50的一方的端部50a大致 相同的结构。因此,对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编号,并简单地进行说明。
[0110] 即,移动板部件50的另一方的端部50b经由沿轴部20的轴线方向形成的狭缝开 口部20a,通过形成于引导支承框架52的狭缝开口部52a,沿径向延伸而连结于轴向移动部 54,其中,引导支承框架52设置为架设于平行的两个凸缘框40之间。
[0111] 如图3~图6所示,轴向移动部54具备矩形板状的基座部件56。构成为基座部件 56通过形成于该基座部件56的下表面的引导机构58而能够沿行驶滚筒14的轴向移动。
[0112] 即,引导机构58由形成于凸缘框40的引导支承框架52的两端部并沿行驶滚筒14 的轴向延伸的两个平行的引导轨道60、与形成于基座部件56的下表面并沿着该引导轨道 60被引导的引导部件62构成。
[0113] 另外,在行驶滚筒14的表面(行驶面)36以突设部件移动装置42的轴向移动部 54能够沿行驶滚筒14的轴向移动的方式形成有矩形形状的开口部72。
[0114] 此外,如图3所示,在连结于移动板部件50的另一方的端部50b的轴向移动部54 未形成有突设部66的突设部件64,而成为构成行驶滚筒14的表面(行驶面)36的一部分 的行驶表面部68延伸配置至突设部66的突设部件64的部分的形状。
[0115] 另外,在该实施例的轮胎试验装置主体10中,如图3所示,作为外部移动机构,使 用伺服式的移动机构13。
[0116] 即,在该伺服式的移动机构13中,如图3所示,活塞48的另一方的端部48c经由 旋转接头11连接于设置在行驶滚筒14的轴部20的外部的滚珠花键15的花键轴17的一 端 17a〇
[0117] 而且,花键轴17的另一端17b连结于伺服马达19。
[0118] 另外,如图3所示,为了对花键轴17沿行驶滚筒14的轴部20的轴线X方向的移 动量进行检测,在滚珠花键15的花键轴17的一端17a设置有位移传感器21。
[0119] 如上构成,由此构成为滚珠花键15的花键轴17通过伺服马达19的动作而进行伸 缩,由此活塞48沿着行驶滚筒14的轴部20的轴线X方向移动。
[0120] 即,构成为突设于行驶滚筒14的表面(行驶面)36的突设部件64通过伺服马达 19的动作而在轮胎接触位置Cl与沿行驶滚筒的轴向远离该位置且轮胎T不与行驶滚筒14 的表面36接触的轮胎待机位置C2之间移动。
[0121]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作为沿行驶滚筒14的轴部20的轴线X配置于行驶滚筒14 的外部的外部移动机构,配置了伺服式的移动机构13,虽未图示,但作为沿行驶滚筒14的 轴部20的轴线X配置于行驶滚筒14的内部的内部移动机构,也能够配置伺服式的移动机 构。
[0122] 并且,如图3所示,在一方的行驶滚筒支承框架16a设置有对行驶滚筒14的旋转 角度进行检测的角度传感器80。
[0123]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基台12的上表面立设有在俯视时呈大致日文3字形状 的轮胎支承凸缘84,轮胎支承凸缘84具备一对以平行配置的方式立设的轮胎支承凸缘部 84a。而且,虽未图示,但在这些轮胎支承凸缘部84a之间设置有两组平行的轮胎引导轨道。
[0124] 并且,在两组平行的轮胎引导轨道之间设置有轮胎按压装置90,轮胎按压装置90 被这些轮胎引导轨道引导。另外,在轮胎按压装置90设置有旋转安装轴90a,在该旋转安装 轴90a以能够旋转且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安装有作为被试验体的轮胎T。
[0125] 并且,在轮胎按压装置90的基端部90b连结有按压驱动装置92,该按压驱动装置 92固定于轮胎支承凸缘84的例如由活塞缸体机构构成,并且在该按压驱动装置92的活塞 92a设置有载荷检测器94。
[0126] 因此,如上构成,由此通过轮胎按压装置90,如图4的箭头B所示,轮胎T配置为能 够相对于行驶滚筒14的表面(行驶面)36接触分离。
[0127] 而且,构成为,驱动按压驱动装置92,将轮胎T按压于行驶滚筒14的表面(行驶 面)36,由此轮胎T对应于行驶滚筒14的旋转而旋转。
[0128] 因此,如上述那样构成,由此如图3、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轮胎试验装置1中,构成 为能够通过使突设部件移动装置42动作,来使突设于行驶滚筒14的表面(行驶面)36的 突设部件64在
[0129] (1)保持于轮胎按压装置90的轮胎T按压于行驶滚筒14的表面(行驶面)36的 轮胎接触位置Cl与
[0130] (2)如图7所示,沿行驶滚筒14的轴向远离轮胎接触位置Cl且轮胎T不与行驶滚 筒14的表面36接触的轮胎待机位置C2之间,
[0131] 沿行驶滚筒14的轴向移动。
[0132] 如上构成,由此通过突设部件移动装置42的动作,突设于行驶滚筒14的表面(行 驶面)36的突设部件64在轮胎接触位置Cl与沿行驶滚筒的轴向远离该位置的轮胎待机位 置C2之间移动。
[0133] 从突设部件位于轮胎接触位置Cl的状态开始,通过突设部件移动装置42的动作, 活塞48在图3、图6中向行驶滚筒14的轴向的右侧移动。
[0134] 由此,连结于活塞48的一端48a的移动板部件50经由活塞48的一端48a向行驶 滚筒14的轴向右侧移动。与此相伴,连结于移动板部件50的轴向移动部54向行驶滚筒14 的轴向右侧移动。
[0135] 此时,在基座部件56具备连结于移动板部件50的一方的端部50a的轴向移动部 54的引导机构58, 即,基座部件56的引导部件62沿着凸缘框40的引导支承框架52的引 导轨道60向行驶滚筒14的轴向的右侧移动。
[0136] 若在图6中进行说明,则基座部件56上表面的突设部66的突设部件64向行驶滚 筒14的轴向右侧移动,并向轮胎待机位置C2移动。而且,在该状态下,构成行驶滚筒14的 表面(行驶面)36的一部分的行驶表面部68位于轮胎接触位置Cl。
[0137] 在该状态下,在轮胎接触位置Cl,突设于行驶滚筒14的表面(行驶面)36的突设 部件64呈不存在于行驶滚筒14的表面的状态,因此能够进行平坦道路状态的行驶状态的 轮胎试验。
[0138] 接下来,从图7的状态开始,通过突设部件移动装置42的动作,突设于行驶滚筒14 的表面(行驶面)36的突设部件64沿行驶滚筒14的轴向移动,从轮胎待机位置C2向保持 于轮胎按压装置90的轮胎T按压于行驶滚筒14的表面(行驶面)36的轮胎接触位置Cl 移动。
[0139] 即,从突设部件64位于轮胎待机位置C2的状态开始,通过突设部件移动装置42 的动作,即,通过伺服马达19的动作,活塞48从图3、图6的状态开始,在图3、图6中,向行 驶滚筒14的轴向左侧移动。
[0140] 由此,连结于活塞48的一端48a的移动板部件50经由活塞48的一端48a向行驶 滚筒14的轴向左侧移动。与此相伴,连结于移动板部件50的轴向移动部54向行驶滚筒14 的轴向左侧移动。
[0141] 此时,在基座部件56具备连结于移动板部件50的一方端部50a的轴向移动部54 的引导机构58, 即,基座部件56的引导部件62沿着凸缘框40的引导支承框架52的引导轨 道60向行驶滚筒14的轴向左侧移动。
[0142] 若在图7中进行说明,则基座部件56的上表面的突设部66的突设部件64向行驶 滚筒14的轴向左侧移动,并向轮胎接触位置Cl移动。
[0143] 在该状态下,在轮胎接触位置Cl,突设于行驶滚筒14的表面(行驶面)36的突设 部件64呈存在于行驶滚筒14的表面(行驶面)36的状态。
[0144] 因此,能够进行与各种形状的路缘石、石头等对应,测量越过这些障碍物时,根据 障碍物的形状(突设部件64的形状)而带给轮胎T的影响的轮胎试验。
[0145] 由此,能够简单容易地进行对应于实际的道路,与各种形状的路缘石、石头等对 应,测量越过这些障碍物时,根据障碍物的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