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碰撞机构的用于车辆的制动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81717阅读:来源:国知局
。主缸11具有与液压助力器10的长度匹配的给定长度、前端(即,底部Ila)以及位于液压助力器10的后部处的后端(即,开口)。主缸11还具有沿其纵长或纵向方向延伸的圆柱形腔lip。主缸11安装在车辆中。主缸11具有第一端口 11b、第二端口 11c、第三端口 lld、第四端口 lie、第五端口 Ilf (即,供给端口)、第六端口 Ilg以及第七端口 llh,所有这些端口都与圆柱形腔Ilp连通,并且这些端口按此顺序从主缸11的前部至后部进行设置。第二端口 11c、第四端口 lie、第六端口Ilg以及第七端口 Ilh与储存制动流体的储液器19连接。因此,储液器19与主缸11的圆柱形腔Iip连通。
[0053]密封构件41和42设置在隔着第二端口 Ilc形成于主缸11的内周壁中的环形槽中。密封构件41和42与第一主活塞13的整个外圆周气密接触。类似地,密封构件43和44设置在隔着第四端口 lie形成在主缸11的内周壁中的环形槽中。密封构件43和44与第二主活塞14的整个外圆周气密接触。
[0054]密封构件45和46设置在隔着第五端口 Ilf形成在主缸11的内周壁中的环形槽中。如稍后将详细地描述的,密封构件45和46与故障安全缸12的第一圆筒形部12b和第二圆筒形部12c的整个外圆周气密接触。密封构件47在与第二圆筒形部12c的整个外圆周气密接触的密封构件46后方设置在形成于主缸11的内周壁中的环形槽中。类似地,密封构件48和49设置在隔着第七端口 Ilh形成在主缸11的内周壁中的环形槽中。密封构件48和49与故障安全缸12的第二圆筒形部12c的整个外圆周气密接触。
[0055]在密封构件45的前表面上设置有支承构件59。密封构件45和支承构架59安装在形成于主缸11的内壁中的共用保持槽Ilj中。如图3中清晰地示出的,密封构件45和支承构件59以彼此抵接接触的方式安置。支承构件59具有环形形状并且在其中形成有狭槽59a。支承构件59由例如树脂的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如图3中所示具有与稍后将详细地描述的故障安全缸12的第一圆筒形部12b的外周向表面接触的内周表面。
[0056]返回参照图2,第五端口 Ilf用作确立主缸11的外周与圆柱形腔Ilp之间的流体连通的供给端口。第五端口 Ilf通过限定流动路径的管路67与蓄压器61连接。换句话说,蓄压器61与主缸11的圆柱形腔Ilp连通,使得蓄压器压力被供给至第五端口 Ilf。
[0057]第五端口 Ilf和第六端口 Ilg通过其中安装有机械释压阀22的连接流体路径Ilk彼此连通。机械释压阀22用以阻挡制动流体从第六端口 Ilg至第五端口 Ilf的流动,并且在第五端口 Ilf中的压力上升到给定水平以上时允许制动流体从第五端口 IIf至第六端口Ilg的流动。
[0058]第一主活塞13设置在主缸11的圆柱形腔Ilp的前部部分中,也就是说,位于底部Ila的后方,使得第一主活塞13能够沿圆柱形腔Ilp的纵向方向滑动。第一主活塞13具有带底圆筒形形状并且由中空圆筒形部13a以及在圆筒形部13a的后方延伸的杯状保持部13b构成。保持部13b与圆筒形部13a流体隔离。圆筒形部13a中形成有流体孔13c。圆柱形腔IlP包括位于保持部13b前方的第一主室10a。具体地,第一主缸1a由主缸11的内壁、圆筒形部13a以及保持部13b限定。第一端口 Ilb与第一主室1a连通。第一主室1a填充有供给至轮缸WCfl、WCfr、WCrl和WCrr的制动流体。
[0059]第一复位弹簧17设置在主缸11的底部Ila与第一主活塞13的保持部之间。除非制动踏板71被车辆驾驶员下压,否则第一复位弹簧17向后推压第一主活塞13而将第一主活塞13置于如图2中示出的初始位置处。
[0060]当第一主活塞13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二端口 Ilc与流体孔13c重合或连通,使得储液器19与第一主室1a连通。这使得制动流体从储液器19被传送至第一主室10a。第一主室1a中的过多制动流体返回至储液器19。当第一主活塞13从初始位置向前行进时,这会使得第二端口 Ilc被圆筒形部13a阻挡,从而使得第一主室1a被气密地封闭而在第一主室1a中产生主压力。
[0061]第二主活塞14设置在主缸11的圆柱形腔Ilp的后部部分中,也就是说,位于第一主活塞13的后方,使得第二主活塞14能够沿圆柱形腔Ilp的纵向方向滑动。第二主活塞14由第一圆筒形部14a、位于第一圆筒形部14a的后方的第二圆筒形部14b以及形成在第一圆筒形部14a与第二圆筒形部14b之间的保持部14c构成。保持部14c将第一圆筒形部14a与第二圆筒形部14b彼此流体隔离。第一圆筒形部14a中形成有流体孔14d。
[0062]圆柱形腔Ilp包括位于保持部14b的前方的第二主室10b。具体地,第二主缸1b通过主缸11的内壁、第一圆筒形部14a以及保持部14c限定。第三端口 Ild与第二主室1b连通。第二主室1b填充有供给至轮缸WCfl、WCfr、WCrl和WCrr的制动流体。第二主室1b与第一主室1a —起在圆柱形腔Ilp内限定了主室。
[0063]第二复位弹簧18设置在第一主活塞13的保持部13与第二主活塞14的保持部14c之间。第二复位弹簧18在设定载荷方面大于第一复位弹簧17。除非制动踏板71被车辆驾驶员下压,否则第二复位弹簧18向后推压第二主活塞14而将第二主活塞14置于如图2中所示的初始位置处。
[0064]当第二主活塞14处于初始位置时,第四端口 lie与流体孔14d重合或连通,使得储液器19与第二主室1b连通。这使得将制动流体从储液器19传送至第二主室10b。第二主室1b中的过多的制动流体返回至储液器19。当第二主活塞14从初始位置向前行进时,这将使得第四端口 lie被圆筒形部14a阻挡,从而使得第二主室1b被气密地封闭而在第二主室1b中产生主压力。
[0065]故障安全缸12在第二主活塞14后方以能够沿主缸11的圆柱形腔Ilp的纵向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在圆柱形腔IlP内。故障安全缸12由沿其纵长方向彼此对准的前圆筒形部12a、第一圆筒形部12b以及第二圆筒形部12c构成。前圆筒形部12a、第一圆筒形部12b以及第二圆筒形部12c彼此一体地形成,并且上述部分全部具有中空圆筒形形状。前圆筒形部12a具有外直径a。第一圆筒形部12b具有比前圆筒形部12a的外直径a更大的外直径b。第二圆筒形部12c具有比第一圆筒形部12b的外直径b更大的外直径C。故障安全缸12具有形成在前圆筒形部12a与第一圆筒形部12b之间的外台肩以限定按压表面12i0
[0066]第二圆筒形部12c具有从其后端向外延伸的凸缘12h。凸缘12h与止动件21接触以阻止故障安全缸12移到主缸11外。第二圆筒形部12c具有后端部,该后端部形成为在内直径上比第二圆筒形部12c的其他部分大从而限定内台肩12j。
[0067]前圆筒形部12a设置在第二主活塞14的第二圆筒形部14b内。第一圆筒形部12b具有形成在其后部部分中的第一内端口 12d。第一内端口 12d在第一圆筒形部12b的外周表面与内周表面之间进行连通,换句话说,第一内端口 12d穿过第一圆筒形部12b的厚度。第二圆筒形部12c在其前部部分中形成有延伸穿过第二圆筒形部12c的厚度的第二内端口 12e以及第三内端口 12f。第二圆筒形部12c还具有形成在其中间部分中的第四内端口12go第四内端口 12g延伸穿过第二圆筒形部12c的厚度并且通向设置在安全故障缸12内的输入活塞15的前端(即头部)。
[0068]如图3中所示,第二圆筒形部12c具有形成在其前内周壁上的止动件12m。止动件12m中形成有沿第二圆筒形部12c的纵向方向延伸的流体流动路径12η。
[0069]如图2中清晰地示出的,输入活塞15位于稍后将详细地描述的滑阀缸24和滑阀活塞23后方而能够在故障安全缸12 ( S卩,圆柱形腔Ilp内)的第二圆筒形部12c的后部部分内沿第二圆筒形部12c的纵向方向滑动。输入活塞15由圆柱形构件制成并且其横截面大致呈圆形。输入活塞15具有形成在其后端部中的杆保持室15a。杆保持室15a具有圆锥形底部。输入活塞15还具有形成在其前端部中的弹簧保持室15b。输入活塞15具有外台肩15e以具有外直径比输入活塞的主要部分更小的小直径后部部分。
[0070]输入活塞15具有形成在其外周中的密封件保持槽(S卩,凹部)15c和15d。在密封件保持槽15c和15d中设置有与安全故障缸12的第二圆筒形部12c的整个内圆周气密地接触的密封构件55和56。
[0071]输入活塞15通过操作杆16和连接构件31与制动踏板71联接,使得作用在制动踏板71上的作用力被传递至输入活塞15。输入活塞15用以通过模拟器弹簧26、可动构件32、模拟器橡胶34、保持活塞33以及阻尼件37将施加在输入活塞15上的作用力传递至滑阀活塞23,以使得滑阀活塞23沿其纵向方向行进。
[0072]参照图7,弹簧保持件35由中空缸35a以及从中空缸35a的前缘向内延伸的环状支承部35b构成。弹簧保持件35配装在第二圆筒形部12c的后端部中,其中,支承部35b的前表面布置成与输入活塞15的台肩15e接触。
[0073]止动件21附接至主缸11的后端部的内壁而能够移动。止动件21设计为止动件板并且由环状基部21a、中空缸21b以及止动件环21c构成。中空缸21b从基部21a的前端向前延伸,止动件环21c从中空缸21b的前端向内延伸。
[0074]基部21a具有位于中空缸21b内的作为支承表面的前表面21d,故障安全缸12的后端(即凸缘12h)被布置成与该支承表面接触。凸缘12h在下文也将被称作接触部。止动件21还包括在基部21a的前表面中形成在支承表面21d内的呈槽的形状的环状保持凹部21f。在保持凹部21f内配装弹簧保持件35的缸35a的后端部。止动件21还包括从基部21a的在保持凹部21f内的前部延伸出的环状突出部21g。
[0075]基部21a具有形成在其后端的中央区域上的有穹顶的凹部21e。凹部21e用作座部并且横截面呈拱形或圆形形状。凹部21e在下文也将被称作座部。主缸11具有C型圈86,该C型圈86配装在形成于主缸11的敞开的后端部的内壁中的凹槽内。C型圈86用作止动件以保持止动件21以免其从主缸11移出。
[0076]可动构件28用作间隔件并且由环状构件制成。可动构件28具有朝向主缸11的前方定向的前表面并且限定了凸形或穹顶形状的按压表面28a。按压表面28a的横截面呈拱形或圆形形状。按压表面28a定轮廓成与座部21e的形状符合。可动构件28设置在第一弹簧保持件29的面向主缸11的前方的前端上。可动构件28还设置在止动件21的后方,其中,按压表面28a被布置成与座部21e可滑动地接触。可动构件28能够在止动件21 (即座部21e)上移动或滑动。
[0077]故障安全弹簧36设置在弹簧保持件35的缸35a内位于弹簧保持件35的支承部35b与止动件21的突出部21g之间。故障安全弹簧36由多个膜片弹簧构成并且用以推压故障安全缸12向前抵靠主缸11。
[0078]第一弹簧保持件29由中空缸29a以及从中空缸29a的前端向内及向外延伸的凸缘29b构成。第一弹簧29设置在可动构件28的后方,其中,凸缘29b以与可动构件28的后端抵接接触的方式布置。
[0079]操作杆16具有形成在其前端上的按压球16a以及形成在其后端上的螺杆16b。操作杆16在按压球16a配装在杆保持室15a中的情况下接合至输入活塞15的后端。操作杆16具有沿液压助力器10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给定长度。具体地,操作杆16具有与液压助力器10的长度匹配的长度。操作杆16穿过可动构件28和第一弹簧保持件29。
[0080]第二弹簧保持件30以与第一弹簧保持件29对准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弹簧保持件29后方,并且第二弹簧保持件30紧固至操作杆16的后部部分。第二弹簧保持件30具有中空圆筒形形状并且由环形底部30a以及从底部30a向前延伸的缸30b构成。底部30a具有带螺纹的孔30c,操作杆16的螺杆16b拧紧至该带螺纹的孔30c中。
[0081]踏板复位弹簧27设置在第一弹簧保持件29的凸缘29b与第二弹簧保持件30的底部30a之间。踏板复位弹簧27保持在第一弹簧保持件29的缸29a以及第二复位弹簧30的缸30b内ο
[0082]连接构件31具有形成在其前端部中的带螺纹的孔31a。操作杆16的螺杆16b拧紧到带螺纹的孔31a中以将连接构件31接合至操作杆16的后端。第二弹簧保持件30的底部30a与连接构件31的前端接触。连接构件31具有形成在连接构件31的在液压助力器10的纵向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中的轴向通孔31b。第二弹簧保持件30的带螺纹的孔30c以及连接构件31的带螺纹的孔31a与操作杆16的螺杆16b接合,从而能够在操作杆16的纵向方向上相对于操作杆16调节连接构件31的位置。
[0083]制动踏板71用作制动致动构件并且由杠杆制成,由车辆的驾驶员将作用力施加在杠杆上。制动踏板71具有形成在其中央的轴向孔71a以及形成在其上部部分中的安装孔71b。螺栓81插入安装孔71b中而将制动踏板71紧固至车辆的由图2中的虚线所示的安装基部。制动踏板71能够绕螺栓81转动。连接销82插入制动踏板71的轴向孔71a以及连接构件31的轴向孔31b中,使得将制动踏板71的转动运动转变为连接构件31的直线运动。
[0084]踏板复位弹簧27向后推压第二弹簧保持件30和连接构件31以将制动踏板保持在如图2中所示的初始位置处。制动踏板71的下压将使得制动踏板71绕安装孔71b (即螺栓81)转动,并且还使得轴向孔71a和31b绕安装孔71b转动。图2中的双点划线指示轴向孔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